明代服饰中,那些标志性的视觉元素

作者:丘濂
明代服饰中,那些标志性的视觉元素0明代男女服饰中,各色形制不少。前面已经提过,对于女性,袄衫加马面裙是典型装束;对于男性,道袍是明中后期常见着装。这里再补充介绍两类作为外搭的衣物:披风和比甲。之所以把它们在众多形制中挑出来说,是因为它们都称得上是今天明制汉服中很热门的单品。它们的结构特色深远地影响了服饰的演变,也是现在“新中式”的服装设计师喜爱创作的类别。明代服饰中,那些标志性的视觉元素11.披风

“披风”一词用于服饰,是从明代开始。万历年间王圻、王思义编纂的百科式图录《三才图会》中写:“背子即今之披风。”由此可知,披风的前身,是宋代的背子。明代披风主要为直领对襟,胸前缀有纽扣或系带;腋下两边开衩,衣长一般及膝;袖型直袖或大袖皆有,袖型不一,但都比背子袖型要大;它的下摆也比背子要加大,腰部微收。这种形制的披风男女通用。还有另外一种披风是竖领对襟,领口缀纽扣,胸前用系带或玉花扣,明代后期更为普遍,是女性专用。

孔府旧藏服饰中,有一件桃红纱地彩绣花鸟纹披风非常精美。它是直领对襟阔袖,彩线绣的花鸟遍身散布,有凤凰、蝴蝶、寿带、喜鹊、鹦鹉、白头翁、梅、菊花、牡丹、芙蓉、石榴花、栀子花等图案。《Q版大明衣冠图志》的作者董进(笔名:撷芳主人)告诉我,这些纹饰的分布是有规则的,它们呈现出云肩、通袖和膝襕的布局,并且它的花鸟纹和折枝梅的暗花纱和另一件“明星”藏品白色暗花纱绣花鸟纹马面裙相互呼应,两者或许当时搭配在一起穿着。

在北京服装学院今年的研究生课程“中国古代服装复原研究与实践”中,专门有一组同学选择了复原和展现明清披风在形制上发生的变化。清朝康雍时期成画的《胤禛美人图》描绘了当时汉族女子的装扮,其中的女子穿直领对襟披风。从中可看到,这时披风与明代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披风领上和袖端上绣有繁密的花纹和团花装饰。直领对襟的披风进入了戏曲当中,成为一种叫“帔”的服饰。学生们介绍说,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中,杜丽娘在梳妆之后就穿着这种女帔游园,而后脱了女帔演惊梦。

而竖领的披风则更有生命力。董进说,清代时这种披风有了礼服或吉服的性质,下面则配以红裙,这样的“披风红裙”一直延续到了民国。有意思的是,后来披风已经演变成了一种竖领对襟系扣的外褂,但最早开襟处的系带却依旧存在,成为一种装饰性的垂带。明代服饰中,那些标志性的视觉元素2比甲是一种无袖或者短袖的长马甲,长至臀部或者膝部。它因与军士所穿齐腰甲外形相似,故称“比甲”。董进说,它最开始是男性戎装外衣,后来女性也穿,作为日常外套。明朝中期以后,女性在衫袄和马面裙的外面罩上一件比甲,是种流行的穿法。董进总结过不少明代作品中对于这样装束的描写,比如《西游记》第二十三回中黎山老母变化的妇人上身穿一件织金官绿纻丝袄,系一条结彩鹅黄锦绣裙,外面罩着的就是一件浅红比甲;《皇明经济文录》有写,置买玄色妆花缎袄、玄色缎比甲、大红纱裙各一件。

《金瓶梅词话》中,比甲出现得相当频繁。好比第二十七回,只见潘金莲和李瓶儿家常都是白银条纱衫儿,蜜合色纱挑线穿花凤缕金拖泥裙子,李瓶儿是大红蕉布比甲,潘金莲是银红比甲。而像是第三回中潘金莲上穿白夏布衫儿、桃红裙子、蓝比甲,这件蓝比甲倒是有一件传世的事物可以让人想象它的形象。它就是孔府旧藏中的那件月白色卍字如意云纹纱比甲。月白是指一种淡蓝色。这件比甲圆领、对襟、窄肩,左右开衩,两襟处镶红色直径纱滚白绢边,配色十分醒目。

在北京服装学院教授楚艳看来,比甲是一个很适合做创新设计的服饰元素。“它具有实用功能,有效保护人的前胸后背。同时它又有很好的装饰作用。明代的比甲有圆领也有方领,和里面的衣服叠穿在一起,就形成了视觉的层次。而且比甲是长的,可以修饰身体的线条。”楚艳在北京服装学院教授服装设计,也拥有自己的“新中式”风格的服装品牌。在她所设计的服装里,就有好几件都是在比甲的基础上再做现代的演绎。颜色

明末宋应星所写的百科全书式著作《天工开物》中,第三卷的“彰施”专讲染色。里面提到的植物性染料和动物性染料能够染出的色彩一共有28种之多,其中不仅有一种染料染成多种色彩的例子,还有一种色彩由多种配方染成的例子,可见当时染色技术之高超,由此造就了明代服饰色彩之绚烂。而要在这诸多色彩中,选择一种最能代表明代服饰整体印象的颜色,我所采访的服饰研究者都给出了共同的颜色——红色。明代服饰中,那些标志性的视觉元素3红色

明代尚赤。《明实录·太祖实录》中就有记载:“诏考历代服饰所尚,礼部奏言:‘历代异尚。夏尚黑,商尚白,周尚赤,秦尚黑,汉尚赤,唐服饰尚黄、旗帜尚赤,宋亦尚赤。今国家承元之后,取法周、汉、唐、宋以为治,服色所尚,于赤为宜。’上从之。”

因此在明代的官服体系中,赤色运用得很广。首先,朝服就是赤色。朝服是在大祀庆成、元旦、冬至、圣节等重大朝会穿着的最隆重的礼服。孔府旧藏中,那套衍圣公的朝服实物赤罗裳和赤罗袍就是证明。公服用于朔望日参朝,以及宴赏、谢恩、见朝、辞朝、谢假和加散官等时刻。制度规定一品至四品官员服绯袍,五品至七品官员穿青袍,而八品九品官员则着绿袍,因此品级高的官员就是穿红色。常服是日常上朝最常穿的“工作服”,是圆领袍再加上代表品级的“补子”,圆领袍的颜色也有红色、绿色和蓝色等不同的颜色。

即使都属于红色系,具体是哪种红也不尽相同。《天工开物》中就提到了六种红色:大红、莲红、桃红、银红、水红和木红。而能够染成红色的植物染料则有红花、苏木和茜草三种。楚艳研究植物染色多年。她告诉我,红花这种染料植物原产于埃及,是在公元3世纪前后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苏木和茜草染色都相对容易,在熬煮后提取就可以了。但红花染色的工艺就很麻烦,因为里面含有黄色和红色两种色素,需要两者进行分离,然后去掉黄色,而保留红色。”楚艳说,“虽然染色过程繁琐,但它染出来的红色非常鲜艳,其他染料都达不到这样的程度。”

如果对红花染色的效果还没什么概念,那就去看看孔府旧藏那件大红色暗花纱缀绣云鹤方补圆领袍,它大红的颜色就出自红花染料,历经岁月,颜色仍然鲜亮异常。由于红花中红色素含量较低,染成大红色需要重复多遍染色,也会消耗数量可观的红花。明人对这种浓烈大红色的不计成本的追求,可见一斑。纹饰

明代服饰上纹饰图案丰富,很难全部列举。这里只挑出两种来举例,一种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是最为特别的。

1.四合如意云纹

因为四合如意云纹常常是暗纹的形式,所以在欣赏一件明代服饰时,很容易忽略它的存在,但它的确是明代服饰上最广泛运用的一种纹样。

云纹作为一种自然物象图案化的结果,很早就应用于丝绸纹样之上。根据中国丝绸博物馆薛雁研究员所说,云纹滥觞于商周时期的云雷纹。两汉时期的汉锦上,可见穗状云、山状云、带状云和涡状云等不同造型的云气纹;唐宋时期,将吉祥器物如意和灵芝与云纹结合,形成了如意云纹和灵芝云纹;元代的勾卷云纹具有组合性、规律性和对称性;明代则在前代基础上有了四合如意云纹。它的造型是以一个单体如意形为基本元素,分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斗合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四合如意形,然后在其边缘延展出飞云或流云等辅助装饰纹样。四合如意云在明代被称作骨朵云,《明实录》中曾见记载。

四合如意云纹还可以与其他纹样题材组合,共同表达吉祥如意的含义。比如和象征长寿的仙鹤组合在一起,成为云鹤纹;与宝珠、金锭、银锭、珊瑚枝、古钱、方胜、海螺、犀角等八宝组合,成为四合如意八宝纹等等。明代服饰中,那些标志性的视觉元素4在孔府旧藏中,明代大红色暗花纱绣云鹤方补袍、蓝色暗花纱缀绣仙鹤方补袍、墨绿色妆花纱云肩通袖膝襕蟒袍、茶色暗花纱云肩通袖膝襕蟒道袍、蓝色暗花纱道袍、绿色暗花纱单袍、湖色云纹暗花纱单袍等服饰的底纹均为四合如意云纹。

专注于明制汉服制作的明华堂,品牌Logo就是四合如意云纹加梅花,吉祥如意之上增添了一层坚忍不拔的含义。创始人同时也是设计总监的钟毅告诉我,四合如意云纹也是他们在做日常设计时,经常会用到的明代服饰元素。比如他们今年新品衣裙上的“江波四合如意水云纹”,就是将传统的“曲水纹”进行解构,再和四合如意云纹来结合。最终的纹样,是大片江波在如意水云周边围绕,寓意着源源不断的财富、好运与国家的承平。

2.应景纹饰

明代有一类服饰称作“吉服”。这是指人们在时令、节庆活动、寿诞、筵宴、婚礼等吉庆场合所穿的服饰。明代的吉服文化非常发达,不仅表现在款式丰富,如常服的圆领,便服的曳撒、贴里、直身、道袍、披风、袄裙等,都可以用作吉服,还体现在纹饰的多样——特定场合的吉服都会选用应时应景的题材或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文字。

比如一类是季节月令的纹饰。董进告诉我,明代服饰延续了宋代以来季节元素的运用,四季花卉是最常见且最能体现季节特征的装饰图案,如牡丹象征春季,荷花象征夏季,菊花象征秋季,梅花或茶花象征冬季。这些花卉图案既可以组合成“一年景”,也可以按照不同的季节单独使用。

还有一类是节日纹饰。董进说,从前一年的腊月二十四以后到新年期间,宫中都要穿着饰有葫芦景图案的吉服。葫芦景又叫大吉葫芦,取“福禄双全”之意,一般以葫芦纹为主体,辅以各种吉祥元素,皇帝后妃使用的葫芦景补子多搭配龙凤纹样,凸显皇家的气势。元宵紧挨着新年。元宵节有赏灯之俗,所以要用灯景补子。还可以和新年的葫芦景结合在一起,成为“葫芦灯笼纹”,也就是将灯笼顶盖下的灯毬换成葫芦。

对于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明代人则会穿带有“五毒艾虎”图案的吉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就藏有三件明代刺绣五毒艾虎补子,其中两件均以老虎、艾叶和蜀葵为主体纹饰,组成“艾虎”,周围有蜈蚣、蛇、蝎、蜥蜴(壁虎)、蟾蜍五种毒虫,它们一起构成了驱邪避瘟的含义。明代服饰中,那些标志性的视觉元素5为何明代人能够有财力去不停地更换应景服饰?董进就提到明代后期有了二手衣物回收的产业。“京城女性在节日时必穿华丽精美的服饰,但并不爱惜,等节日一过,就送到典衣铺当掉,用这些钱再置办新衣。”如此一来,便成就了明代变幻多姿的服饰风景。 明代服饰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