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道字寄
作者:卜键
乾隆是一个喜欢下发旨谕的帝王,本节所说的“三道字寄”,皆为查办禁书而发,相距仅三个月,可证其关注与急切。此际第二次金川之役正在血腥缠斗中,不得不佩服弘历的定力和格外充沛的精力,以及统揽军政的快速转换、无缝衔接。三十九年(1774)八月初五,乾隆在避暑山庄出御卷阿胜境,召见前来朝觐的土尔扈特等部首领,赐以酒食,君臣尽欢。而接下来,他的思绪就忽地跳转到编纂四库上,专对两江总督高晋、江苏巡抚萨载、安徽巡抚裴宗锡、江西巡抚海成、两广总督李侍尧、广东巡抚德保、浙闽总督钟音、浙江巡抚三宝、福建巡抚余文仪、署湖广总督陈辉祖发出一道长谕。乾隆从两年前的“采访遗书”说起,重申“断不肯……于书中寻摘瑕疵,罪及收藏之人”的早期承诺,而话头一转,便提出要查办违碍书籍。他认为督抚等臣在征集遗书的过程中,应将孤本善本等有用典籍开列清单送馆,其中有“字义触碍者,亦当分别查出奏明”,或加封进呈,请旨销毁;或在当地焚弃,将书名奏报,才算得上认真办理。而今各省解送进京的书籍不下万余种,却不见有人指出存在的问题。岂有搜集到如此众多的遗书,竟无一条违碍字迹的道理!接下来,上谕的语气就变得严厉——
明季末造野史者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词,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断不宜置之不办!此等笔墨妄议之事,大率江浙两省居多,其江西、闽粤、湖广亦或不免,岂可不细加查核!高晋、萨载、三宝、海成、钟音、德保皆系满洲大臣,而李侍尧、陈辉祖、裴宗锡等亦俱系世臣,若见有诋毁本朝之书,或系稗官私载,或系诗文专集,应无不共知切齿。岂有尚听其潜匿流传,贻惑后世。不知各该督抚等查缴遗书,于此等作何办理,着即行据实具奏。至各省已经进到之书,现交四库全书处检查,如有关碍者即行彻出销毁。其各省缴到之书,督抚等或见其书有忌讳,彻留不解,亦未可知。设或竟未交一关碍之书,则恐其仍系匿而不献。着传谕该督抚等于已缴藏书之家,再令诚妥之员,前往明白传谕:如有不应存留之书,即速交出,与收藏之人并无干碍。……若此次传谕之后,复有隐讳存留,则是有心藏匿伪妄之书,日后别经发觉,其罪转不能逭,承办之督抚等亦难辞咎。(《清高宗实录》卷九六四)
满洲大臣,被皇上称作“世仆”,可在密折奏事时自称奴才(满满的自豪感哦)。而“世臣”,出《孟子·梁惠王下》,指累世修德之旧臣。弘历颇重君臣之谊,平日留意将一些已故老臣之子孙培养提拔,用为部院和方面大员。细读发给他们的这段谕旨,也能体味到严厉中不无亲切,那就是:此事交给你们办了。
此时于敏中因受太监泄密案牵连,一时间波谲云诡,办理四库事务应更加谨畏勤奋。乾隆多年来对他倚信欣赏,出了这档子事,也想下手惩治,“因其数十年以来小心行走,为此姑息,格外加恩,免其重罪”,并表示自己要先认错。谕旨措辞严厉,将之好一通训诫,后来给了个革职留任的处分,仍让他掌领军机。当年十一月,上次的查禁字寄已发出三个月有余,江浙等地督抚大员如高晋、萨载、三宝“皆复奏称查无违碍之书”。而两广总督李侍尧查出屈大均诗文中有逆词,黏签进呈,建议销毁,并请将私自收藏此书的屈氏后人按律治罪。弘历明降谕旨,从宽免除屈稔浈、屈昭泗等人的罪责,命将其书销毁。此时的老于应是惊魂稍定,皇上又命他发出第二道字寄,认为“此等笔墨诋毁之事,大率江浙两省居多,其江西、闽粤、湖广亦或不免”,指斥当地大员未能留心查办,曰:
今李侍尧等既从粤省查出屈大均诗文,不应江浙等省转无明末国初存留触碍书籍。岂高晋等办事不及李侍尧等之实力乎?抑江浙各藏书之家尚不能深喻朕意乎?着传谕各督抚,再行明白晓谕,此时即速呈献,尚不为晚,不过将不应收藏之书尽营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何可稍存观望,自贻伊戚乎?若再隐匿不缴,后经发觉,即治以有心藏匿之罪,必不姑宽,并于该督抚等是问。(《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二○二,寄谕各督抚再行晓谕如有违碍书不缴后经发觉以隐匿治罪)
语气已然凌厉。可推想高晋等员接奉上谕,脑门子应是冷汗涔涔了。
就在第二天,乾隆应是阅读了屈大均的诗文集,急怒攻心,对查办禁书之事再发严谕:
今据李侍尧等奏,“查出逆犯屈大均各种书籍,黏签进呈,并请将私自收藏之屈大均族人屈稔浈、屈昭泗问拟斩决”等语。屈大均悖逆诗文,久经毁禁,本不应私自收存,但朕屡经传谕,凡有字义触碍,乃前人偏见,与近时无涉,其中如有诋毁本朝字句,必应削板焚篇,杜遏邪说,勿使贻惑后世,然亦不过毁其书而止,并无苛求。朕办事光明正大,断不肯因访求遗籍罪收藏之人。所有粤东查出屈大均悖逆诗文,止须销毁,毋庸查办,其收藏之屈稔浈、屈昭泗,亦俱不必治罪。并着各督抚再行晓谕,现在各省如有收藏明末国初悖谬之书,急宜及早交出,概置不究,并不追问其前此存留隐匿之罪。今屈稔浈、屈昭泗系经官查出之人,尚且不治其罪,况自行呈献者乎!若经此番诫谕,仍不呈缴,则是有心藏匿伪妄之书,日后别经发觉,即不能复为轻宥矣。朕开诚布公,海内人民,咸所深喻,各宜仰体朕意,早知猛省,毋自贻悔。(《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二○三,谕各督抚再行晓谕如有悖谬书不缴日后发觉不复轻宥)
清代的军机处字寄主要有两种,前面的为密发廷寄,直接寄给皇上指定的收信人;此为明发上谕,即普发每一位督抚。这也意味着清廷搜缴违禁书籍的扩大化,由抓重点省份到全国一盘棋,不希望留下一点儿祸根。
屈大均案惹得弘历生怒,却也在努力自控,忍着不去惩罚私藏禁书的屈家后辈,也是意在表达宽容和宽大,洪恩浩荡,让那些家有禁书者踊跃献呈。与此同时,乾隆也放了狠话:如果再不交出,便是有意隐瞒,一旦发现,则绝不轻饶!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