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的中国科幻小说

作者:肖楚舟

“出海”的中国科幻小说0《三体》是刘慈欣的代表作,也是第一部获得美国“雨果奖”的中国科幻小说,至今已被翻译成三十余种语言。故事始于地球天体物理学家叶文洁主动与外星文明三体人取得联系,三体世界为保证顺利向地球移民,计划消灭地球社会和人类,人类内部也随之分裂成多个阵营引发一系列斗争。2020年美国制片公司Netflix宣布将制作《三体》电视剧。

“出海”的中国科幻小说1为躲避被太阳氦闪吞噬的命运,人类选择给地球装上发动机,踏上艰险未知的旅程,离开太阳系寻找新家园。小说英文版收录在同名中短篇集里,中国拍摄的同名电影亦分别在Netflix和美国院线上映。

“出海”的中国科幻小说2韩松是最早一批被介绍到海外的中国科幻作家之一,之前的译介以他的中短篇小说为主,2023年出版的《医院》是他首部被翻译成英文的长篇小说。故事讲述主人公出差C市时突发疾病,被送入一家奇特的医院,试图逃走却被强行做了手术。故事从医疗这一贴近生活的主题切入,延伸至人类社会及文化心理中隐晦的暗面。

“出海”的中国科幻小说3《荒潮》是《三体》以后第二本在美国出版的中国长篇科幻小说。在一座以回收电子垃圾为业的小岛“硅屿”,备受欺凌的底层少女小米意外地变身为强大的“后人类物种”,最后在内心斗争中自我毁灭。《荒潮》吊诡地结合了对技术的信仰和质疑,表现出全球化引发的精神危机。小说英文版一经推出便受到《出版人周刊》《科克斯书评》等海外媒体推荐,陈楸帆也凭借此书在美国拥有了粉丝群体。

“出海”的中国科幻小说4未来北京,权贵、中产和底层人分别生活在机械折叠的三层空间内,故事主角是生活在第三空间的垃圾工老刀,他为了酬金前往第一、第二空间,历经一连串困难与意外,最终回到第三空间的家中。2016年,郝景芳凭借《北京折叠》获得“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奖。夏笳《让我们说说话》

“我”,一名语言学家,半夜接到紧急任务——和一群不会说话的人工智能玩具海豹沟通。在封闭的房间内,语言学家和人工智能交流衍生出了自己的语言。《让我们说说话》是《自然》(Nature)杂志“未来”栏目刊发的第一篇中国科幻小说,栏目编辑科林·苏利文(Colin Sullivan)认为,《让我们说说话》从语言进化的角度,探索了人工智能的世界。

“出海”的中国科幻小说5这部小说是《三体》的续作,原本属于网络同人作品,经刘宇昆翻译出版后,亦受到英语读者的欢迎。故事围绕“缸中之脑”云天明展开,在《三体》的故事结束200年后,云天明的大脑终于被三体人俘获,他在和三体人的梦境斗争中磨炼了心智,决定性地影响了人类和三体人的战争进程。糖匪《黄色故事》

短篇小说《黄色故事》(Call Girl)最初以英文刊发在美国科幻电子杂志Apex上,并被知名科幻评论人里奇·霍顿(Rich Horton)收录进“2014年年度最佳科幻小说”。主角是一位卖故事的女孩,她能够调用数据给予买家沉浸式的故事体验,一位男人来找她买故事,最后选择永远留在数据深海中。小说带有抒情、沉静又悲伤的色调,让读者产生关于未来科技和人类情感的遐想。

“出海”的中国科幻小说6中国香港作家董启章是较早被翻译到英语世界的华语作家之一,小说英文版问世于1997年。《地图集》以一位未来的考古学家的视角书写,他通过地图、历史文献和文物努力复现“维多利亚市”(一个类似香港的大都市)的面貌。小说中,真实的城市场景与虚构的人物事件互相交织,凸显出技术与媒体在历史重建过程中的局限性。

“出海”的中国科幻小说7《复眼人》是中国台湾作家吴明益于201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2013年由英国出版商哈维·赛科(Harvill Secker)出版。故事围绕两条线索平行展开,太平洋小岛“瓦忧瓦忧岛”上的青年离家出走,随着由海上垃圾形成的小岛向台湾海岸漂流;文学教授阿莉思因为失去家人伤心欲绝,在海边独居。洋流推动之下,二人的命运产生了交集。 科幻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