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地产救市暂未见起色
作者:谢九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下降33%和23%,分别比10月份的降幅扩大了10个和9个左右的百分点,即使救市升级,楼市销售的寒意还是越来越重。
由于终端销售不畅,开发商的投资意愿也继续下降。11月份的房地产投资规模同比下降了20%,比10月份扩大了4个百分点。房地产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主要是靠开发商的大规模投资,由此拉动上下游产业链的需求。今年以来,房地产投资持续负增长,对经济的拖累效应非常明显。
由于投资热情降温,开发商在土地市场也继续躺平,尤其是很多民营房企都不愿意再积极拿地。11月份的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成交金额分别下降了58%和50%,这也给地方政府财政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楼市的繁荣周期,依附于房地产的各个链条一荣俱荣,但是,一旦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寒气迅速传导到每一个环节。
2016年那一轮房价大涨,引发了“房住不炒”政策的出台,房地产行业迎来史上最严厉的调控,一直到去年年底,在稳增长压力之下,楼市调控力度开始有所松动,到了2022年国庆前夕,房地产救市行动从小幅放松开始进入高潮。
2022年10月1日之前,在房地产传统的“金九银十”销售旺季,央行宣布部分城市可以阶段性下调个人房贷利率下限,随后更是下调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财政部宣布居民换房可以退还个税。
不过,这一轮救市并没有给楼市带来提振,“金九银十”的销售情况依然惨淡。到了11月份,房地产的救市行动继续升级。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房地产市场迎来了被业界称为“史诗级救市”的金融16条。
之所以被称为“史诗级救市”,原因在于,过去几年,我国出于防范房地产风险的考虑,对房地产融资全面收紧,而金融16条则开始全面松绑,向房地产市场全面注入资金,包括稳定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需求等等。
证监会发布公告,恢复房地产上市公司在股市的再融资渠道。
11月底,证监会也加入救市大军,打通资本市场对房地产的融资渠道。2010年以来,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证监会对房企重组和再融资按下了暂停键。时隔12年之后,证监会重新恢复了上市房企的融资能力,允许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恢复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允许以房地产为主业的H股上市公司再融资等等。
仅仅两个月时间,房地产的融资环境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被全面挤压的融资渠道,现在应开尽开,银行、股市、债券、信托等几大水龙头全部打开,房地产融资迎来近年来最宽松的时刻。
虽然这一次房地产的救市行动持续升级,但是效果暂时还没有显现出来。这一轮救市主要是从开发商角度,通过资金注入提升开发商的能力和信心,不过,房地产的最终走势还是要看消费端,只有购房者的需求被激活,才能真正拯救开发商的投资信心,从根源上刺激房地产。
从楼市销售端来看,救市两个月以来,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继续大跌,由此导致楼市库存压力不断增大,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增长9.0%,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6.6%。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520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0%。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8.0%。如果楼市库存都无法消化,开发商投资的信心会越来越弱,房地产救市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伴随着房地产救市力度不断升级,管理层对于房地产的定位也开始明显提升。12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第五轮中国-欧盟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上指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第一次将房地产视为支柱产业,还是在2003年“非典”之后,当年8月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指出,“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最近几年,随着“房住不炒”政策出台,房地产作为中国经济支柱产业的概念,已经很少被公开提及。尤其是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之后,通过高科技产业带领中国经济突围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2022年以来,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开始逐渐回归。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房地产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3年的头号经济任务。而对于如何扩大内需,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可以看出,住房改善消费不仅被列为三大消费支柱,而且位居首位,房地产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再度被放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当前对房地产的救市,挑战在于如何能够有效刺激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同时又不至于带来更大的金融风险,甚至对中国经济带来挤压。2019年的陆家嘴论坛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对房地产发出警告,“历史证明,凡是过度依赖房地产实现和维持经济繁荣的国家,最终都要付出沉重代价”。
因为对房地产的风险有足够的认识,所以这一轮房地产救市虽然持续升级,但也还是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住房消费列为三大消费支柱之首,不过也仅限于“住房改善”,而非全面刺激楼市。12月中旬,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对房地产市场的表述是“支持居民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政策的扶持范围也仅限于自住需求,对于投资投机性需求,也还是以遏制为主。毕竟,房价泡沫越大,带来的金融风险越高,对实体经济的伤害也会越大,这已经成为常识。 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