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舍昼夜
作者:牛东平周哥40岁那年,体重200斤,身高一米七,身材趋于极致。对照BMI国际标准,那年的肥胖,在重度与极重度之间。人肥胖了自然会有很多并发症,而且贴身带那么多脂肪,生活体验也很糟糕。大概经历过不小的挣扎,不惑之年,周哥开始受迫性游泳。200斤在陆上活动易伤膝盖,但却不妨碍浮游于海,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刚开始,游几十米他就趴在岸边气喘如牛。谁料厚积薄发,一年后大家已开始称他为“那个跑长途的”,因为他一下水就四五千米。待体重下来后,道遂可行,于是开始涉猎马拉松、铁人三项和山地自行车这些高强度项目,参加过很多比赛,得了不少奖,最后成了全省户外界鼎鼎有名的大哥,人送绰号“穿山甲”。我在朋友婚礼上第一次见穿山甲,那年他50来岁,看起来最多40岁,精瘦身材,人群中神采奕奕。
王羲之与朋友常在山中雅集,有一次用324个字写下《兰亭集序》。周哥在朋友圈也经常写这种篇幅的文章,很多都能叫集序,比如五台山集序、汾河集序什么的,通常是在山中徒步或骑行后,图文并茂畅叙幽情。比如“干涸的河床鹅卵石层层叠叠覆盖,峡谷幽深曲折,两旁山峰壁立陡峭”,很像王羲之写的“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周哥行文常有野趣,“现在沟里曾经的村庄全部荒废,进去三个多小时,仅见到一个人扛锄头挖药材,从大南坪翻山过来的”。
48岁那年冬天,穿山甲只身去西藏,55天骑行了8400公里。朋友圈里有途中的一段记载:“朗木寺在山凹中,太阳照进来比较晚,9点出发,方向若尔盖。晴天,南风,一路顶风上坡,翻越日尔朗山。”有《大唐西域记》的味道。当然细节也有,比如“高海拔,狂风上坡,土石路,不时还有体形硕大三五成群的藏狗咆哮着冲过来”。也有插曲,“一个本地小车见我上坡相当费力,好心停下来让搭车,婉谢人家好意”。
《兰亭集序》有句话能完美概括他朋友圈里所有图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周哥圈里就是这种味道。各式题材错落有致,味蕾美食、山林野见、户外远行和生命感悟,我挺羡慕他能够“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今年冬天他就要过六十大寿。其实按辈分,我该叫他“周叔”,可当时感觉他身上有同龄人的亲和,于是一上来就称兄道弟。孔子说六十耳顺,周哥60岁开始领退休金,我想这小老头岂不更要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我虽然才刚三十而立,相形之下,时常感觉自己老气横秋。不管怎么说,我俩是站在同一条河里,水从小腿肚子上哗啦啦流过,体感时而冰凉,时而温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