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去野餐

作者:李春杰

何不去野餐0当下时节的周末,首先要找个安全的出城方向,既出得去,也回得来。然后,随春风远近,任心意高低,驱车三五里,或三五十里,去放空职场积聚的浊气,放松放松紧绷的神经。要是再带上几片面包、半罐枫浆,就既不用依山,也无需近水,胡乱弄一弄,就是一顿口体与心智并养的大餐。

野餐这事,于《音乐之声》的玛丽亚,是歌声曼妙隽久;于醉翁亭下的欧阳修,是老夫子意不在酒;于咱升斗小民,多是蓄谋已久。烟火气中的凡夫俗子,熬不住两天半的禁足;出去放风吧,须小心那些或餐饮或娱乐的堂馆。于是,动议者运筹于蜗居之中,行动派决胜于出发之前,掺和的、起哄的、捣乱的,闹嘻嘻、乱哄哄,最后成就了数套按需分配的炊具、几斤腌制入味的肉串儿、足够徒步千里的奶粉及狗粮,以及一大堆莫名其妙的瓶瓶罐罐。

偶尔临时起意,说走就走,乘兴而去,兴尽则返。相同的眼波横水,不变的眉峰聚山,人员、分工别无二致,但区别在于,归途上众人的肚皮是否已经饿扁。

野餐无需胜景。若是晨晖薄雾缠绵,层峦碧翠迤逦,林间溪水湍湍,看的是莺飞蝶舞,听的是鹂声蛙鸣,嗅的是草气花香,那自然是好,物华天宝,灵秀宜人,更宜下饭。不过,自家人小聚,不涉风云,无关风景,大咧咧闯入桃源仙境或野岭荒山,四仰八叉躺进野花蓬草或岸芷汀兰,经略得了凡尘,涤荡过了心境,但求浮生半日清欢。遥想市井巷陌那边堂食已禁,顿悟山水田园这里秀色可餐。

野餐确需心情。野餐者,其义在“野”,而后再“餐”。山野本属天地,心野方得始终。餐布上摆的都是呆瓜,嬉笑打闹的才是生动。吃什么不重要,增添了情分就大开胃口,同谁共餐才能平复心中波澜?最是一年春好处,可有什么两全法,不负心情与风物?风不曾动,幡不曾动,唯独心动,才有行动。大快朵颐之前招呼诸位过来摆拍,风卷残云之后悄然独自向隅修图,兼把枝头怒放的春意一分为三,一份掬在手上,一份寄给远方,私留些许安卧书囊。

野餐还要防范风险。登高远眺时,和风拂柳中,别人家的男女,要么是蛮腰纤细,要么是颀长体健。人家春游,那叫踏青。反观自家六口,个顶个身形雍容,硕大无朋。咱这出行,是去碾青。尽管如此,一通忙活后,美味袭来时,长者弄孙,幼者争食,其乐在于人间值得。饭饱神虚,倒进躺椅,左手可乐,右手撸狗,阳光懒懒地照过来,口罩权作眼罩戴,再胖三斤亦酣然,哪顾得上什么好看不好看。

流年既如此,何不去野餐。让心绪逃出方斋,将亲情汇入羹脍,许阳光随洒温煦,得清风吹散阴霾。 野餐

上一篇: 话语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