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知道答案》:“我究竟是谁?”

作者:严虎

《画知道答案》:“我究竟是谁?”0有一部好莱坞著名的电影——《偷听女人心》,讲的是一个男人在自家浴室中触电,这次事故竟让他获得了一种特异功能——读心术。从此他听到了身边各种女人的心事,包括默默无闻的办公室文员渴望被注意、一夜激情后的咖啡店女服务员渴望一个解释、被窃取创意的女强人渴望职业上的进一步发展。读心术使这个男人产生了了解别人的欲望,最后哪怕失去了读心术的力量,他依然愿意倾听他人的心思。

在本书中,我将带你领略另一种“读心术”的魅力——通过绘画探析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情绪状态、压力状态甚至行为。这种读心术的原理是绘画心理学。也许你对绘画心理学没有任何了解,不相信画画可以透露一个人那么多的秘密。但这是真的,画画就是会泄露你心中的秘密!这是你的潜意识在发挥作用。以绘画探析人的心理并帮助其解决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外心理学界研究的一个方向,以大量的临床经验为基础,形成绘画心理分析与绘画心理治疗这两个技术概念:一、 通过绘画分析,洞悉画者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况;二、通过绘画自身以及绘画与其他心理疗法的有效整合,有针对性地促进画者心理成长,协助画者解决心理问题。作为一个拥有十几年绘画心理学研究与传播经验的工作者,迄今我已看过数十万人画的画,那一幅幅形态各异的画作,就像一扇扇心灵的窗户,或直率或委婉地展现出一个个独特心灵中各自的“秘密”。我尽力帮助来访者敞开心扉,让他们通过绘画进一步认识自己,解决问题。

2017年底,我参加了央视的《挑战不可能》,在20个二年级小朋友中猜出3个作画的人,我挑战成功,成为总决赛挑战王侯选人,受到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及各界人士的认可,也让绘画心理学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平心而论,我在节目中挑战成功并非没有一定的侥幸。因为“读心术”只是一个生动的比喻,绘画心理学毕竟不是神秘文化,它是一门科学,它是建立在画稿上的“证据”,也是一套被归纳总结出的分析方法。而人的心理变数是很大的,绘画表现有时会与人一时一地的状态有关。小朋友尤其容易受时间和环境的影响,他们的画又比较夸张和任性,仅仅通过一幅画就要准确窥见他们心中的秘密,百试不爽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在绘画心理分析中,我们常常需要了解这个人的画作之外的一些信息,包括他作画的表现来综合判断。

这些年,随着研究的深入,我陆续出版了多本绘画心理学著作。而多年的从业经历,使我发现一件事情,学习绘画心理分析的人除了对人性充满好奇外,更热衷了解的是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想知道自己或身边的人是不是焦虑,有没有责任意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如何,自我发展、内心需求如何等。

这不奇怪,人们希望绘画心理学能够帮助自己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面临的具体问题。随着这样的咨询越来越多,我渐渐发现虽然我已出版过多本绘画心理学著作,但还缺少一本帮助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个具体问题进行测试和分析的读物,市面上也罕有这样的书籍。这就是我出版此书的初衷。我将来访者问得最多、最想了解的那些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发现可以把它们合并为5个方面,总计20个经典的问题。我选取了绘画心理学领域5种重要的绘画方式——人物画、树木画、动力画、壶像画与添加画,由此来分别统摄这20个问题,构建起本书的5个篇目。因为这5种不同的绘画测验,涵盖了绘画心理测验中最有变动性和趣味性的投射测验,将这20个主题嵌入其中,可以帮助大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自己以及与世界的关系。

本书的人物画篇主要用来探究人格;树木画篇是用来辨识情绪;动力画篇是解读与周围人的关系;壶像画篇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了解一个人如何面对困境;添加画篇是针对未来的测试。

现在介绍一下本书的结构。本书分为“绘画测试”与“绘画解析”两个部分,“绘画测试”主要是让读者了解该主题测试的意义,然后按要求作画;“绘画解析”则是用实际案例带读者走进画者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学会绘画心理分析。每个主题都是独立的,读者无须依顺序阅读。推荐使用这样的方法:第一步,在测试区找到你感兴趣的主题测试,按要求绘画;第二步,翻到解析区对应的主题,跟我学习解析的方法;第三步,解析你自己的画。相信在反复的测试、解析练习中,你会不知不觉掌握绘画心理分析最基本的方法。

不要担心自己不会画画、画得不好,我们不是做艺术鉴赏,不需要你有任何绘画基础,在绘画心理学中,哪怕是随意的涂鸦,都隐含着丰富的潜意识信息。你只需确定自己有一定的时间完成就行。本书有的测验可以直接在书中预留的空白处画,有的测验需要在A4纸上进行,请你准备好铅笔和纸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从大众的角度来说,学习绘画心理分析对每个人都有益处。不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是咨询师还是普通百姓,了解自己是每个人毕生追寻的课题,了解他人是通往人情练达的基石。绘画心理分析就是拉近“我与我”“我与你”之间关系的一条通路。本书不仅给有心理学基础的人士以参考,更是让广大对绘画心理学有兴趣的朋友,在动手画画的过程中,没有障碍地踏入绘画心理学的门槛,深入画者的潜意识,拨云见日,了解自己和他人,与世界和谐相处。

————严虎2020年5月信不信,画画看

在本篇,我将教你从人物画来分析一个人的人格特点。这里说的人格,是指认知、情商、责任心和自我认识等构成的每个人性格基础的四大要素。这看起来可能有点像中国古老的“麻衣神相”“柳庄神相”之类的看面相、看手相,以此来算命理、断吉凶。但你不用怀疑,“看画识人”是经过科学论证的,童叟无欺。

通过人物画为什么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格呢?这是基于心理学的“投射测验”。投射测验是做什么的呢,通常是用来测验一个人的人格特征的。绘画测验就属于投射测验,人物画是自我关系最紧密的画,是可以通过它分析人格特点和心理状态的。

著名的荷兰画家凡·高,他的一生只留下几张照片,却留下了40多幅自画像,画中人物有的西装革履,有的头戴草帽,有的拿着画笔,有的叼着烟斗。人物的表情或愤怒狰狞,或呆滞忧郁,或悲愤绝望,或平静快乐。这些人物画,就是凡·高人生与艺术旅程的记录。

请进入测试单元,根据要求、提示,开始绘画心理学之旅吧!测试项目:你是否“表里如一”?

蝙蝠侠是众所周知的电影形象,大家都很熟悉他。但对蝙蝠侠而言,自己是一个谜。这是一位不完美的黑暗英雄,8岁时,他目睹父母遭到枪击丧命,为了了解犯罪者的心理,他参与犯罪;在他戴上面具成为蝙蝠侠后,他的内心不断被复仇的力量驱使。这个正义的使者,看着他身边的人日渐离他而去,终于在一个狂风暴雨的深夜,站在教堂的塔顶,看着自己的双手低沉地问道:“我究竟是谁?"

问自己是谁?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是在玩什么深沉,我还不知道我是谁吗?但是,从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人最难认识的就是自己。

我们总会在心里回避那个真实的自己,或者不能接受自己。极端一些,就会出现人格分裂。不真正认识自己的人,在生活和职业日标上会陷入迷茫,不像那些对自己有充分认识的人有更强的行动力、自信心和对生活及事业的热情。

认识自己,对一个人的人生规划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对自己的认识很有限,你若不信,可以按我的要求画一幅画进行测试。测试要求:画“两个”你

首先,请准备好一张A4纸,横着放,然后将它对折,不要打开。折的状态,让折痕在右侧。接着请你在左半张纸上画出你心中自己的形象,画完后,将画纸翻过来,在右半张纸上画出别人眼中的自己,也就是你认为的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尽量按照内心的想法去画,多注意细节上的安排,尽量详细。测试分析

请到下文中学习自我同一性分析方法后按步骤自我解析,在下面记下你的分析笔记。

《画知道答案》:“我究竟是谁?”1一、什么是自我同一性?

“认识你自己!”这是刻在希腊德尔斐神殿上的一句箴言,它用一 种直截了当的方式,告诫世人,要认识人的本质。如何认识人的本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认为,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两个部分。客我来源于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得知的他人对于自身的反馈、态度和期待;主我则来源于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和分析。而人的社会化过程,即是形成新我的过程。认识人的本质,即在于认识这“两个我”。人认识自己的过程,就是主我与客我相互协调联系的过程。自我同一性,指的是这“两个我”在一致性、连续性的表现上,有多大的贴合度。

心理学中所谓的“自我同一性”,就是指“个体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和空间内,对自己内部的一致性与连续性的主观感受与体验,以及别人所感受到的个体的内部一致性与连续性,是个体在特定环境和情境下的自我整合”。也就是说,如果你的主我和客我相似程度越高,你的“自我同一性”也就越高。

自我同一性越高的人,主我与客我之间就越接近。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青年人最主要的人格发展任务就是确立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高的人,有更强的自我认同感、有更清晰的职业目标、生活也更具热情。相反,自我同一性低的人,自信心更低、缺乏动力、没有生活的目标。

二、跟我看画:谁最能认识自己?

下面是两个女生的画,你觉得她们谁最能认识自己,也就是谁的自我同一性程度高?

《画知道答案》:“我究竟是谁?”2自己测一测:在你的选择下面打个“√”。我们能够直接感觉到第一组画的两个人物差距比较大,那是否就说她的自我同一性低呢?这还要从绘画心理分析专业的角度来看。自我同一性主要考察主客观一致性、自信度、未来目标和动力度四个基本分析点。接下来我们就分别从这几个角度出发来分析两组画作。

模糊的小幽灵

首先来看第一组画。确实,两个人物的差异太大了!左边画的是个小精灵吗?右边画的是个头发乱糟糟、戴着厚重眼镜的女孩。在人物的大小上,我们可以看到,左边的要大于右边。大小、高矮在绘画心理学常代表个体的自信状态。以此为据,在这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女孩在心中认为自己是自信的,但是她觉得在他人眼里的她似乎并没有这么自信。

《画知道答案》:“我究竟是谁?”3这两组图都没出现手脚,手脚对于行动力的展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右边人物的眼睛给人迷离的感觉,不够坚定彻底。左边人物的眼神充满疑问,这常常代表处在对未来目标的迷茫状态中,以及生活有较多的不确定,不能把握,无法将现在和未来的追求联系起来。

这是一个27岁女孩的画,她第一次来到我这里时,人看起来有些呆滞,为此我还特意与她探讨一番。她告诉我从小时候到现在,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所以画自己眼中的自己时,就只能画出一个灵魂。而在别人眼中或许在别人嘴里,她就是一个听话的、没什么想法的迷糊女孩,而且反复强调了“迷糊”二字。从她的表达可看出,这个女孩内心充满了自我认识的迷茫。

是“女神”,还是文静女生?

下面我们来看第二组画。

《画知道答案》:“我究竟是谁?”4这幅画总体上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精致、美丽。两组画人物都以正面示人,而且眼睛都比较大,向外探索,这是很自信且对未来有着非常明确的追求目标的表情含义。

人物的大小、左右,两边基本是一致的,说明自信度方面,画者对自己的评价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较接近。

比较大的差异是二者头发和装扮上的差异。

右边是一位妩媚、性感的“女神”形象,对头发和指甲都作了充分的描绘,她觉得在别人看来她就是这个样子,充满着热情与吸引力。左边这幅是自己眼中的她,她觉得自己平时真实的形象是一个秀气、文静的女生。

画者画画时28岁,毕业于名牌高校美术专业,是众人眼中的美女,靠自己的才华考入名校,尽管进入职场之后有些不顺,但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状态,并且逐渐取得了优秀的业绩。

总体来看,这名女生也认可自己的文静、偏职业的状态,而在别人眼中,她自觉又是有魅力的,说明她具有多重的人格侧面,而且她自己是能够整合这些不同的角色的,让它们在不同的场合呈现,她具有较高的自我同一性水平。

三、自我同一性分析总结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是一个人将自身“众多的人格侧面”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协调一致的、不同于他人的“统一风格”的自我。如果一个人有了这个稳定的人格框架,那么就有了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

自我同一性的绘画分析,主要考察的就是一致性、自信度、未来目标和动力度四个基本分析点。我们一一来看。

一致性

这个比较简单,看两边人物像的相似程度。如果两边人物或是主体部分相似程度大,比如脸型、躯干和发型等,我们就可以判断画者在主客我上比较一致,对自己的认识和他人对自己的认识比较统一。相反,如果这些部分相差很大,甚至出现了完全不同类型的人物,那就意味着这个人在不同场合中的一致性较低,有可能人格分裂。

自信度

这个看人物的大小、高矮。 这个要素在前面我已经提及,如果人物偏小,说明内在力量感不足,不够自信。人物画得较大,说明比较自信,有内在力量感,精力比较充沛。埃里克森曾说过,获得了自我同一性的人,具有一种从他信赖的人中获得所期待的认可的内在自信。

《画知道答案》:“我究竟是谁?”5动力度

动力看四肢。如果一个人画了较长、粗壮的四肢,说明比较具备行动力,能将现在和未来的目标联系起来并有付诸实际的行动。相反,如果没有出现四肢或者四肢短小无力,则说明在行动力方面比较欠缺,可能有拖延的习惯。

《画知道答案》:“我究竟是谁?”6未来目标

看人物的眼睛是否向右、向上。如果对眼睛的描绘比较细致,眼睛朝上,我们就可以认为画者对未来充满期待,反之,若眼睛向下、向左,说明只关注当下,缺乏与未来的联系。 许多自我同一性整合失调的年轻人,都有对未来的迷茫,不清楚以后要干什么。

《画知道答案》:“我究竟是谁?”7以上就是自我同一性的绘画分析要点,核心主要还是看第一点,即一致性。分析者要多与画者沟通交流,多听听他们的表述。我们必须知道,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时期,都有可能会有不一致的情况,这种不一致,不一定是坏事,毕竟我们不能左右环境和现实。主我与客我差异较大时,也可能是成长变化的机缘,所以绘画分析不仅是为了发现问题,而是要利用它更好地去帮助他人和自己。

《画知道答案》:“我究竟是谁?”8现在你可以回到前文中“你是否‘表里如一’?”测试中所画的“两个自己”,用上面的分析方法评估一下你的自我同一性了。

自我同一性的完善,就如我们在求学道路上的求真与求实,直面自己的内心就是最好的探索方式与途径。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的迷茫与拖延,可以积极寻求自身真正的目标,即将前往远方的你,一定会在努力中体验到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