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心理》:我们为何不愿欣赏自己?

作者:[美]罗伯特·W.费尔斯通/

《鸵鸟心理》:我们为何不愿欣赏自己?0消极的信念

似乎许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曾认为自己不好或不可爱,而成年以后,我们在很多情况下都会感到羞耻和内疚。但是我们究竟为什么不允许自己与那些真正欣赏我们、爱我们的人建立新的关系,从而把对自己的看法调整到更积极的模式上呢?我们为什么在已经意识到对自己的看法有所歪曲之后,依然无法轻易转身拥抱真实的我呢?答案在于,这些消极的信念构成了我们防御系统的一个基础部分。

防御系统建立于我们弱小无助的童年,正是它保护我们免受痛苦的侵袭,从而帮助我们在人生的关键阶段度过情感危机。防御,正如中世纪骑士穿戴的铠甲,能保护他们在战争中得以存活。

现在来想象一下,在没有任何危险的时候穿着厚重的铠甲会怎样?防御铠甲可以在年幼时保护我们,但是如果成年了依然穿着这副铠甲,我们自由移动的能力将会被严重限制住。然而,我们怎么知道现在脱下它就是安全的呢?当我们决定要放弃防御的时候,必须要先冒着风险扔掉铠甲,这种冒险甚至发生在我们确认环境安全之前,因此很容易引发焦虑,所以许多人宁愿选择留在铠甲中以保障“安全”。

这种防御让我们选择继续相信内心的批评声,这会对当前的生活造成巨大伤害—它让我们缺少信任、愤世嫉俗、因羞耻感或内疚感而隐藏起真实的自己。当我们还是孩子时,可能无力采取行动处理压力和痛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尽力保护自己。但是,如果把这种幼年时的防御行为保留到成年,甚至运用于现在的生活中,它就变成了一种自我伤害。

美化父母和家庭

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保护自己的一个主要方法,就是美化我们的父母,而把自己看成是不好的。对父母和家庭的美化,是一种基本防御,而且这正是低自尊和负面自我形象的主要来源。因为一个年幼儿童的存活完全依赖于父母,所以他们需要相信父母是好的、强壮的,或至少足够好足够强壮。因此,如果一个孩子被父母拒绝或不被父母所爱,他将之归咎于自己,比归咎于父母的无能或没爱心要更容易接受。因为这样的话,孩子可以寄希望于 :如果我努力改变自己,变成“好孩子” ,总有一天父母会爱我的。

如果想朝积极的方向努力、改变内心的自我形象、接受他人的爱,对父母和家庭的美化会是这条路上顽固而致命的绊脚石。社会也反对暴露父母的不足、弱点或任何负面特质及行为。我们常听到大人告诉孩子:“你爸爸真的很爱你,他只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但事实上,这位父亲可能的确对孩子漠不关心,或者不尊重孩子。人们以保护孩子的名义,不愿意当着孩子的面批评他的父母。然而,这样做等于强化了孩子的观念,即父母没有缺点,是自己不够好。小练习

《鸵鸟心理》:我们为何不愿欣赏自己?1更真实地看待父母对增强自我价值感至关重要。要知道,当父母还是个孩子时,他们很可能也苦于父母的局限和不足。我们的目的不是去责怪父母,而是试图通过探索在我们生命早期发生的、对现在生活仍有负面影响的事件,来解释自身的局限之处。此外,作为成年人,我们现在有足够的力量去掌控自己的生活,这与小时候不同。当我们对父母形成更真实的看法,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的优势和劣势时,就已经在积极改变内心自我形象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