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七游戏》: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作者:毕淑敏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原始人在集体捕获了一只大型动物分而食之、吃饱喝足之后,面对浩瀚星空、无边宇宙,一定会怅然思索这个问题。现代文明的一个“好处”,就是把人禁锢在城市里,用水泥和人造灯火,把人的目光和星空、远山隔绝开来,把这个充满惆怅和苍凉的问题,藏到冰箱的冷藏室和汽车的后备厢里,不到停了电储物腐败或轮胎爆了抛锚路边的时候,我们很难发觉它。这是现代人的进步,也是现代人的悲哀。我们得以躲在灯红酒绿的城堡中,躲避日日夜夜面对大自然时心中生出的渺小感,穿着莱卡的灵魂逃过了拷问, 得以浑浑噩噩地混到终点,失去了反思和警醒的契机。 猛然回首,时间的桑叶已被年龄的毛虫蛀空大半,却并没有蚕丝的光泽闪现。
我和同学们办了一个心理咨询中心。在宁静的、有着春草绿色墙壁的咨询室里,我接待过很多来访者。常有报社记者坐在米色的沙发上,好奇地问,你们平日就是在这里做咨询吗?我回答,是啊。记者接着问,能把发生的故事讲给我听听吗?我说,不行。心理咨询专业守则有很严格的规定,不可将来访者的任何信息泄露出去。锲而不舍是记者的特性,他们会绕着圈子问,到这儿来的是男人多还是女人多啊?哪个年龄段的人最多啊?最小的是几岁就来咨询啊?最大年纪的人高寿多少啊……我理解他们的好奇心, 但坚守无可奉告的原则。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记者问道,人们谈论最多的问题是什么?是情感方面的,还是人际关系?再不就是事业发展方面的问题?
每到这时,我会非常肯定地回答,在这间咨询室里,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们谈论最多的问题,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记者们通常会把眼睛瞪得溜圆,在他们以为会听到缠绵悱恻的情爱故事或是惊世骇俗的传奇经历的地方, 却有着如此坚硬冷峻的内核。
如果咨询室的米黄色沙发有知,它一定会做证,说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烦恼, 看似五花八门,其实他们的根源往往都是个非常基本的问题,就是,你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别人?如何看待世界?最简单的东西常常是最难的东西。
爱自己的能力,加上爱生命和爱他人的能力,并且完全接受人是不能永远存活于世的这一事实, 这就是幸福的基础。然而,地图并不等于领土。你意识到了幸福的重要,和你能把握它之间,还有漫长的距离。
一个自尊的人,一个自信的人,一个有安全感的人,他在人际交往中是自然的、开放的、坦诚的、透明的。一个自卑、狭隘、封闭、懒惰、妒忌心强、多疑的人,你能想象他可以和别人友好相处、谈笑风生吗?他会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丽,并为了让这个世界更美丽而贡献出毕生的心血吗?
答案基本是否定的。
我是谁?这是一个充满了思辨和叩问的永恒话题。中国有句古话,叫作“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个“贵”字代表的不单是宝贵,还是稀少,物以稀为贵嘛!睫在眼前最难见,人短于自知。
这个游戏就是针对你是如何看待自己这个问题而设计的。本来可以事先画好表格,方便使用,但我更想用大脑和手指的协调动作,来完成这张表格。
书写不仅仅是腕掌劳动,更是一个沉思的旅程。
你亲手画表,也许会和新的发现不期而遇。
请拿出一张白纸, 把纸纵向均匀地折叠成四个部分。 在纸的最左侧那一列,写下“身高”两个字。
你一定大惑不解,说我做的是心灵游戏,和身高有什么关系?别着急,请把以下各项一一写出。
身高体重相貌性别性格出身阶层文化程度人际关系职业配偶家庭收入爱好住宅面积理想抱负……
你看着这一堆五花八门的项目,很有点摸不着头脑。严格讲起来,这些项目可能不那么合乎逻辑, 也不够全面,请大家原谅。最后一条之后,留了一个省略号,就是给出你自己补充的空间。
左侧写满之后,请在白纸的上方从左至右写上:
真实的我 理想的我 别人眼中的我
好了,现在我们这张表的基本构架就出来了,剩下的事就是按照刚才列出的条目填上答案。具体填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竖填,也就是说,先一鼓作气地填出自己的真实情况。比如你是一位男士,身高一米七二,体重六十五公斤,相貌中等,出身阶层是职员,文化程度是大专毕业……填完了第一竖栏,你的大致情况就勾勒出来了。
然后再填右边的那一栏,就是“理想的我”,建议你也一气呵成。期冀自己怎样,就大大方方地写出来,不必担忧它是否可行。比如身高,你希望自己高大如NBA 球星,不妨就写个一米九八,还觉不过瘾,填上两米二二也无妨。如果你期望窈窕如模特,也可以大胆设想身高一米七五,体重四十八公斤。至于相貌,可大笔一挥写上“刘德华”或“奥黛丽·赫本”。至于出身阶层,更可以写上“王室贵族”或是“亿万富翁”。总而言之,你曾怎样想过,就老老实实地写出来。
不要嘲笑也不要批判自己, 只要是真实的, 就要承认它有存在的合理性。
以下诸项, 均照此办理。 你的实际工作是个清洁工,但你希望自己有一天成为比尔·盖茨,可以,写上。你蜗居在大杂院,但你幻想住带泳池的花园别墅,没问题,写。你无权否定自己的想象。你的配偶貌不出众,但你期待娶世界小姐,也不必害羞。如果你的丈夫不过是小学教员,但你希望嫁给大学教授,也完全可以理解。
当你把这第二栏“理想的我”填完之后, 就可以进入“别人眼中的我”这一部分了。这里指的是你在周围人群中的口碑。
比如你知道自己内心经常忧郁而烦闷,但掩饰甚佳,周围的人都以为你快乐而开朗,请如实写下。 这一栏,说简单也简单,因为像身高、体重这样的项目,别人眼中的你和实际的你,大概没有多少差别。但说复杂,也够难写的。不少人填到这一栏时,愁肠百结,一问才知道,原来他并不知晓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还有一种方式是横填,可如下操作。以“收入”一项为例,先写上你的实际状况,比如“月薪两千元”,再移向右侧的那栏,即“理想的我”,你可以填上“月薪八千元”。至于“别人眼中的我”,也许因为你经常出手大方,仗义疏财,人家以为你的月薪起码五千元以上了。也许你因为要攒钱娶媳妇或做着轿车梦而省吃俭用,别人还以为你的月收入只有一千块钱呢!
估计刚开始填的时候,很多人都心不在焉,觉得很容易,填完之后,纵横对比着一看,惊骇叹息的大有人在。
第一个感受是诧异。原来,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和自己的理想之间,竟有那么大的差距。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嫌自己的个子不够高,太胖或太瘦,相貌不够俊秀,出身不是名门望族……
归根结底一句话——你已拥有的,你不喜欢。
世上有一些事情可以选择,也有一些事情不能选择。
如何看待我们的外表和家庭出身这部分“天赐”的内容, 对心理健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谁都希望自己国色天香、英武过人、天资聪颖、出类拔萃。谁都希望含着银勺子出世、一帆风顺、坐享其成……可惜这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一厢情愿的白日梦。
对于不能改变的事物,捶胸顿足、怨天尤人也于事无补。要想保持心灵健康平和,重要的原则就是安然接纳那些我们所不能改变的事物。这不是消极地屈服于宿命,而是积极、达观和智慧。当我们承认自己的不完美,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坦然面对自己的不完美时,我们也会对他人的多样性有更多的包容和欣赏。千万不要小看了接纳自己外表不完美这件事,它是接纳万物的门票。
有一个女生,从上到下完美得无可挑剔,发如黑瀑,眼如秋水,肤如冰雪,气质高雅。但在我统计谁为自己的相貌自卑的时候,她高高地举起了手。后来,我私下问她,能不能具体地告诉我到底对自己的哪一部分相貌不满意。她悄悄说,我有一颗牙齿长得不好看。我说,哪一颗?我怎么看不见?她用手指拨开嘴唇,用更低的声音说,是左边上牙的第六颗。我哭笑不得,说要不是你告诉我,我就是在你对面凝望一百年,也不会看到这颗牙。 她说,我知道一般人是看不到的,但我大笑的时候会露出这颗牙。所以,我从小就不敢快乐地大笑。人家都以为是我孤傲,看不起人,哪知我心里的苦。后来上了大学,我还是不敢笑,人家称我是“冰美人”,我哪里是“冰”,还是因为这颗牙而自卑啊。后来找工作找爱人,受到这颗牙的影响太大了!
2003年12月23日,中国外长李肇星走进新华网“发展论坛”聊天室,在一百零五分钟的时间里,两万七千名网友共问了李外长两千个问题。其中有一位网友提问道:“如果别人说你的长相不敢恭维,你怎么想?”
李外长答复:“我的母亲不会同意这个看法。她是山东农村的一位普通妇女,曾给八路军做过鞋。她对我的长相感到自豪。我在美国俄亥俄大学演讲的时候,近三千名学生曾经起立给我鼓掌达三分钟,如果我的工作使外国人觉得我的祖国是美好的,那我也会感到幸福和荣耀。当地的美国教授对我说,看起来,你看重的是自己的祖国,对自己看得很轻。这正如美国的一句谚语说的,天使能够飞翔,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很轻。”
对于李外长的长相,也有人赞赏有加。网友说:“虽然有人不恭维你的外表,但在我们女网友看来,你是特别有男人魅力的,在外交场合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男人的阳刚之美。”
李外长回复:“你的话令我受宠若惊。在工作中我很少注意到自己的外表。”
出身阶层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今天的价值体系在金钱冲击之下,发生了很多裂变。不要说出身工农,就连传统的知识分子阶层也成了被怜悯和嘲讽的对象。不可否认,今天很难找出哪个阶层是普遍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爱戴的,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对自己的出身抱有某种程度的不满,希望能有更好的背景。
在我们的自我评价中,出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关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根。
出身王族,也可能身败名裂。出身乞丐,也可以名垂千古。没有钱上学读书,只要努力,也可能成为声名赫赫的大发明家。低贱和卑微,也能成为使人不懈努力的燃料,最后爆发出熊熊的火光。高贵和显赫,也能铺就滋生懒惰和放荡的温床。
类似的例子,大家都耳熟能详,我就不详尽地列出了。
纽约曼哈顿区的泰来神父,经常到医院里为垂死的病人主持临终忏悔。当大限逼近的时候,一个黑人流浪歌手这样说:“我喜欢唱歌,音乐是我的生命。我的愿望是唱遍美国,作为一个黑人,我实现了自己的这个愿望,我愉快地度过了我的一生,用歌声养活了我的六个孩子。我的生命就要结束了,但我死而无憾。”
泰来神父很吃惊,他认识这位流浪歌手,知道他所有的家当就是一把吉他。每到一处,这位流浪歌手就把帽子放在地上,开始唱歌,听凭人们放下小钱。
泰来神父还想起他为一位大富翁所做过的临终忏悔。那位富翁说:“我喜欢赛车,我从小研究它们,改进它们,经营它们。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它们。这种爱好与工作难分、闲暇与兴趣相结合的工作,让我非常满意。我还从中赚取了大量的钱,我没有什么要忏悔的。”
穷人和富人,居然有如此相似的临终感言。他们对待生活和幸福的看法,也如此相似。那些看不起普通劳动者的思维,其实是“金钱至上”的侵袭所催生的。
当你填完这张表, 把它拿到光亮处细细看看,“理想的我” 和“真实的我”,不相符之处多吗?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条?看看这些条款之中,有哪些是可以改变的?有哪些是不可更改的?对那些经过努力可以改变的,你将如何努力?改变的代价你能否承担?对那些不可改变的,今后你能否真正坦然地笑纳?还要特别分析分析,“真实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有多大差距?
一位优雅的女士在做这个游戏的时候,突然失声痛哭。她说,“别人眼中的我”和“真实的我”实在是太不相同了!我问,到底是哪一条呢?
她回答:“是健康。”
我大惑不解。健康这个东西比较外在,基本上一目了然,就算有些差距也不致引起如此大的震动。
她说,我外表看起来一如常人,我也竭力维持着这个假象。其实三年前我得了癌症,可是谁都不知道。今天我是在公开场合第一次承认自己得了病,你不知道这有多难!我把癌症看成一种过错,它让我无地自容。今天,我说出来了,心里轻松了许多。我从此不用佯装快乐,我有权得到大家的照料和安慰……
我当实习医生时,第一次看到精神病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疯子”,惊骇不止。精神病发作时,平常温文尔雅、仪表堂堂的人会变得特别癫狂和不可理喻。我在恐惧中琢磨,人变得这样不可思议,这病一定有个异常恐怖的名字。不料,病名听起来相当平淡,就叫精神分裂症,很有些举重若轻、意犹未尽的味道。老医生说,分裂是人间最凄惨的事之一——
堤岸分裂了就是洪水,旷野分裂了就是地震,峰峦分裂了就是山崩,国家分裂了就是战争,民族分裂了就是苦难。爱情分裂了就是离婚,生死分裂了就是永诀……
如果你填写的诸项差距甚大,那请你谨防分裂。心理能量是很奇怪的系统,它又强大又脆弱,极富弹性,又不堪一击。当它单纯、和谐之时,犹如激光纯净的光束,会凝聚成极大的力量。如果它散乱分裂、交叉矛盾,就会软弱易碎,不堪一击。身体和潜能就像高超的密探,时刻倾听着心灵的对话。心理能量分散就如同指挥官得了疟疾,冷热无常,变化多端,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就会不知所措。短时间内我们还可勉力支撑,时间一长,心中的压抑就会让精神濒临崩溃的边缘。
如果别人眼中的你和实际生活中的你反差太大, 你可要好好找找原因了。某学校里,一位非常幽默爽朗的同学突然死了,死因不明。看情形像是自杀,但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说这样一位同学是绝不会自杀的,说不定是谋杀。事件惊动了公安局,警察们展开了周密的调查,找到了这个男生藏起来的日记,才知道他因为个矮体胖,经常遭到大家调侃,非常难过和自卑。为了少被嘲笑,他学会了自嘲,经常是同学们还没有提到他的胖,他就抢先发话,拿自己的缺点调侃开涮,大家都以为他很想得开,也乐得打趣,他就成了大伙的开心果。他在日记里写 道:“我之所以把自己的伤疤揭开,就是想乞求大家不要再拿我逗乐了。我自己都把自己贬成这样了,你们就不要说了!但是,大家还是不放过我,把快乐建立在我的痛苦之上。看来要最终摆脱这痛苦,我只能结束自己的生命了……”
同学们知道了实情,都唏嘘不已,说他平时给大家的印象完全不是这样的,如果知道他对过火的玩笑那样反感,正面表达愤怒,大家一定会有所收敛的。他伪装出来的快乐骗过了大家的眼睛,结果竟付出了自己的性命。
这可能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违背自己的意志,只是为了一博别人的欢喜,这样的事情还少吗?为了给他人留下好印象,我们一直在委屈一个人,那就是我们自己。我喜欢一位美国诗人的诗句:“你不要不停地变化,来取悦于我。我爱你,是爱你的本色。”
内心的感受是无法被真正压抑的。 那些被压抑和扭曲的能量,会以另外一种畸形的形式爆发出来。因此,我们经常看到写字楼里温文尔雅的小姐忽然雷霆震怒,看到文质彬彬的先生突然成了实施暴力的主角……如果你经常扭曲自己,让真实的自我躲藏起来,企图用假象蒙蔽你周围的人,那么, 你伪装得越像,你付出的代价就越大。也许有人会说,我看过这样的人,并不像你说的那样惨,好像是一定要疯掉或是歇斯底里,他们也平安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即使真有这样的人,我也为他们感到深深的惋惜。因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竭力扮演了一个别人眼中的角色。他们不曾明明白白、理直气壮地做过一回自己。
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一句话很恰切,他说:“我爱过,我也受苦过,但尤其是,我能够很真实地说,我活过。”
我们常常说“真善美”。只要你用心想一想,就会发现有很精彩的道理在这三个字里面。是啊,世上的万物如果没有了一个“真”字,何谈“善美”!
无论多么令人不满意的现实,只要有真实的品格,它就具有了脚踏大地的资格。 虚幻的我,无论多么美好,都是会有破灭的那一天的。
请不要用“理想的我”,来贬损“真实的我”。真实的我,也许不是十全十美的,但却自有强大的魅力。
让我们来看一封信。
亲爱的母亲,我因来到了这个世界,不能带给你骄傲,只能带给你烦恼而感到抱歉。但是,我却无力改善我自己,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但是,母亲,我从混沌无知中来,在我要求生命像我想得那样好之前,我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存在了,今天这个“不够好”的“我”,是由先天后天的许多因素,加上童年的点点滴滴堆积而成的。我无法将这个“我”拆散,重新拼凑,变成一个“完美”的“我”。 因而,我充满挫败感,充满对你的歉意,所以,让这个“不够好”的“我”从此消失吧!
这封信里多次提到了“我”,几个不同的“我”。“不够好的我”,在发现自己无法变成母亲喜爱的“完美的我”之时,吞下了一整瓶安眠药。
这是一个十六岁少女的绝笔信。她后来的名字叫琼瑶。
琼瑶念书时数学不好,有一次只考了二十分,老师发出了“严加督导”的通知单,要求琼瑶带回家,让家长在上面签字。琼瑶惶恐不安,回到家中,看到备受宠爱的小妹正在哭泣,原来是小妹的数学考了九十八分,没有得满分,心中懊恼,父母正在一左一右地劝慰她。熬到深夜,琼瑶拿出了自己的成绩单。母亲说,为什么你一点都不像你妹妹?!琼瑶很难过,决定去死。她写下了上面的遗书。写完之后,琼瑶找到母亲的安眠药,把药全吃了下去,七天以后,才苏醒过来。
这个悲凉的例子,也许能说明,如果没有办法把“真实的我”“理想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高度统一起来,悲剧的幕布就会拉开。很多分裂的人可以活着,却像一个坏掉的西瓜,外表光滑翠绿,在切开的一瞬间瓜瓤甚至比正常的西瓜还要鲜艳,只有当你凑近时,才能闻到腐坏的气味。
心理自恰能力需要长久的修炼, 所有的人生经历,都会有助于我们建立和谐统一、稳定淳厚的自我形象系统。 那些负面的体验,就像砍下的蔷薇丛,如果你抓到的是刺,手会鲜血淋淋;如果你把花枝放入水中,在适当的护养之后,就会闻到花的芳香。健康的自我形象,会导引我们走向自尊、自信、自爱的人生。那时你将发现,你的内心深处是多么安全。我们就会多一些快乐,多一些勇敢,多一些聪慧,多一些轻装前进的勇气。你就会思索你的这个“真我”,和别的人比起来,最大的优势在哪里,真正的目标在哪里。你能不能把所有的资源都用到自己的优势上,朝向矢志不渝的目标奋进?!
你可以试一试啊!
如果你还是愿意轻松一点,就填写一张现成的表格,请开始吧——我是一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