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停止不开心》:马戏表演——取悦别人和寻求认同
作者:[美]安德烈娅·欧文如果你同意,我将继续谈谈关于取悦别人的事。或者你更希望我谈谈另一个话题吗?对不起,当然……让我稍微准备一下……
意识到我刚刚就是在取悦你了吗?
取悦他人者通常是很好的人。他们希望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快乐,所以他们更容易为了别人的事四处奔走 — 制订所有的规划,帮助别人,总是一个人承担全部事情。取悦他人者最大的习惯之一是明明想说“不”,却会说“是”。他们担心如果说“不”,会被人们指责、拒绝,而且失去人们的喜爱。
令人惊讶(但又千真万确)的是,比起如实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大多数人宁愿说谎。只要对方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快乐起来,取悦他人者就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也许你到了这样一种人生阶段,你拒绝为了不值得的人劳心劳力,同时取悦别人的想法让你想吐。可能你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取悦他人者”,事实也确实如此。然而,多年来,我在与许多女性交谈和提供帮助的过程中发现,在很多时候女性确实在寻求别人的认可,即使她们没有察觉到。
换句话说,并不是所有寻求认可者都是取悦他人者,但大多数取悦他人者都是寻求认可者。我把“取悦别人”和“寻求认可”放在一起,是因为两者有很多重叠的部分。所以,即便你不认为自己在努力取悦别人,也请继续读下去。
寻求认可看起来可能是这样:你做任何事情时都会用别人的看法衡量一下。即使没有人注意或在意,寻求认可者也会不断地担心别人的想法。他们的自信、自尊,甚至情绪都取决于自己脑中的“别人的看法”。大多数时候,他们并不知道别人的真实看法,所以不得不凭空想象。他们始终生活在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中,因此最终会去取悦别人。因为寻求认可者如果能做些让别人开心的事情(比如一直说“是”),就更可能得到认同。艾丽西亚 ——一位29岁的金融分析师解释道:“我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寻求他人的认可,我看待事情的习惯太过主观,并且发现自己经常因在别人眼中不够完美而受到伤害 —— 因此我在自己眼中也是。我想为我自己和我的成就感到自豪,不依赖于任何人的想法或评论,但我似乎无法做到。”它来自哪里
如果你像大多数在这个世界上长大的女性一样,就会知道“做一个好女孩”是外界对你的要求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家长,我可以保证,没有人会打算把孩子抚养成一个混蛋,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对人友好和仁慈。但是,我们大多从小就被教导不要过于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意见,不要让别人感到不舒服,并且要确保让我们关心的人快乐。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确保我们完全被别人喜欢,能取悦他人,得到他们的认可。
一些女性可以精准地找出这些行为的童年开端,以及她们小时候认为自己的行为决定了父母的幸福。34 岁的杰西卡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有如下描述。
我从小不断努力实现我母亲的高标准。我努力了一次又一次……偶尔我做得很好,能得到她的认可。我仍然每天给她打电话,向她汇报一天的生活,等待她告诉我,我表现得很好或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最近的日子里,我将马上做出新的决定,包括换一个新工作,这会让我的薪水锐减,而我母亲对此的真实反应是,如果我赚的钱没有她多,就不再是她“最大的成就”了。
在成长过程中,当父母或导师把对你的期望告诉你时,可能会非常严肃认真,或者开着玩笑,又或是发表一些微妙的评论。无论是哪种方式,你都可以回顾过去,看看你取悦别人或寻求认可的天性来自何方。这样做不是为了让你轻蔑地指责他们,而是让你看到它创造的模式和信念,然后挑战那些“取悦他人才能被喜欢、被爱以及被接纳”的信念。如何解决它
虽然取悦他人和寻求认可可能是你的习惯,而且你一直在磨炼它,但你并非无力改变它们。你,是一个读着这本书的了不起的人,一个聪明能干的女人,而且我知道你可以创造、实践你的幸福新习惯。让我们开始吧,好吗?
这是他们的,不是你的
在我的上一本书《幸福生活的52种方式》(52 Ways to Live aKick-Ass Life)中,我就如何真实地说“不”这一问题向取悦他人者提出了建议,首先我想谈一谈在涉及说“不”时大部分人都有的最大心病,并向这个建议添些新东西。你们不会说不,因为担心着这些事情——如果你说不,别人会如何看待你。对方会生气吗?与对方的感情会受到伤害吗?他们不再喜欢你了吗?他们会认为你是个坏人吗?当你考虑说“不”时,有如此之多的事情涌现在你的脑海中——这些事情让你感觉害怕极了,所以你反而会说“是”,只是为了避免那些“假设”。
解决方法是我的治疗师不得不提醒我1473次的事情:你不必为别人的感情负责。在你以一种引以为傲的方式指挥自己时,他们的感情就是他们自己的,而且到头来,你也无法控制他们。
你不必为别人的感情负责。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我仍旧不想让人感到难过。亲爱的读者,我不想让你感到难过,而且很可能我们从未见过面。我希望我最在乎的人喜欢我,感到快乐,而且一定不要为我做过的一些事情生我的气。所以我那样做了,但是在我自己的工作中,我从放弃为别人的感情负责之中找到了如此多的自由、安宁和力量。
你完全有能力获得那种自由、安宁和力量。举个例子,我的朋友艾米从小生长在一个非常保守的基督徒家庭里。她的父母都是传教士,艾米的童年是围绕着她的宗教生活度过的。当她成年,并怀疑她的家庭信仰时,她的家人没有很好地接受这件事。艾米做了很多工作来说服自己,即她不需要父母认可她的新信仰。
一天,艾米的母亲正在告诉她,对于艾米改变宗教信仰一事,她感到多么失望。她的母亲很可能失望,因为她认为这件事很重要。她可能认为身为母亲自己有失败之处,并且也许她正感到悲伤。但是你知道吗?虽然她母亲的感情是有根据的,但这与艾米无关。这是她母亲的感情。艾米继续遵循她从小信仰的宗教是她母亲的愿望和梦想。如果艾米想为她母亲的感情负责,她可以假装自己有着和以前一样的信仰,也许还会与她母亲一起去做礼拜。而那样做就是取悦他人和寻求认可。
有一天,在听妈妈说自己有多么失望之后,艾米回答说:“妈妈,我不需要你认可我的精神信仰或认可我,因为我认可我自己。”
当艾米告诉她妈妈自己不需要她的认可时,她妈妈的感情很可能受到了伤害。但是艾米没有大喊大叫,她也没有因为她妈妈仍旧有自己的信仰而指责她“错”了;她没有通过转换话题来回避这个问题。艾米优雅而亲切地指挥自己,并勇敢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换句话说,她不再为她母亲的感情负责了。艾米如下描述。
作为一个恢复中的取悦他人者,现在,我可以立即发现一个引起内疚的差错,不管其价值如何,我不再纯粹出于内疚或义务而对一些事情说“是”了。我能够理解在每一种情况下我的职责是什么,并且能为我自己做出强有力的选择,即使我母亲(或任何人)并不认可。虽然在我看来,和别人发生争执从来就不是一件有趣的事,但对自己产生自豪而又自信的感觉让这件事变得值得。潜意识会告诉我,我想要什么,我想感受到什么,以及我想要相信什么才重要。
当然,你可能会认为自己永远也不会像艾米那样,对自己的母亲或其他人说那样的话。但请相信我,艾米花了很长时间才做到真正地认可自己,并且有勇气告诉母亲自己的感觉。这一成长需要几年的时间。当那个话题不可避免地出现时,她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说什么。你如果不能准确地做到艾米所做的,可以从别的地方开始。我建议你从小处做起,因为你的幸福取决于它。本章结尾的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入手点。
别往心里去
我发现取悦他人者和寻求认可者很容易认为别人在针对自己。家长会上另一位妈妈冷淡的眼神、伴侣消极或具攻击性的评价和老板发来的一点点反馈,都能让他们开始怀疑:你在生我的气吗?她厌恶我吗?我做错了什么?同时他们可能听过这样的建议:“别往心里去。”你在那些可爱的品趣志表情包上看到这句话,并且进行了一场“别往心里去”的改革运动。听起来不错,不是吗?唷!你可以很容易地放弃取悦他人和寻求认可的习惯,对吗?
那些表情包告诉你的是,如果你认为别人的言语和行动都是冲着自己来的,就很容易使自己陷入受害者的角色,浪费你的生命去追求别人的认可,而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你通常就会编造出有关自己的一切。
但是,有时人们会非黑即白地理解这一观点:要么完全不当回事,让事情轻松地进行,让自己感受到自由和美好;要么太当回事,生活在充满地狱之火和硫黄(出自《圣经》,喻指上帝的愤怒和惩罚——编者注)的诅咒世界中,在这里我们都是受害者,同时也在折磨他人。是的,那是一个过于极端的解读方式,但有时候这种自助方式会让你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错了。
听到一些小建议(如“别往心里去”)以后,我们反而认为别人是在针对我们(因为我们是凡人,我们的大脑能够迅速地编出故事——这是经过科学验证的),我们觉得自己做的都是错误的,并把责任完全揽到自己身上。当然了,我不是说必须把责任100%地放在其他人身上,但以这样一种极端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会导致我们自责。
这个建议也强化了这样一种观点:当别人伤害你时,不是他们说的话伤害了你,而是让你痛苦的旧伤口再次被剐蹭到了。那么哪个更有价值呢?我确实认为重要的是弄清楚触发事件是什么,这样才能知道哪些是真正的原因,哪些不是(提示:通常原因在我们身上)。但我想澄清的是,它并不是一份同意书——允许别人对你说任何他们想说的,做任何想做的,却转过身来责怪自己是“被旧伤所触发”。
我认为,无视别人对你说的、做的会让你不开心的事情,不把它们放在心上,是不切实际的。有人(或者说蠢蛋)侮辱我们时,我们应该认为:“哼。他们是蠢货!那些都不是真的。我要做我自己的事,脸上保持着微笑,不去想这件事。”
没有人生活在那样的世界里。但是有人如果这样做了,一定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
严肃地说,我确实认为有些人能做到这一点。这些人都有着深邃的精神,并与自己的理想世界紧密相连,为自己而呼吸,为自己而活,并且一直都在这样实践着。然而,我知道很多阅读这篇文章的人可能在努力定期放弃这些部分,所以在这里我想把它分解一下,并进一步解释这个概念将如何帮助到你。
堂·米格尔·路易兹,《四个约定》(The Four Agreements)一书的作者,曾详细地说过:“我们会认为事情是冲我们来的,因为这是一种习惯。不再这样想并不意味着你对此没反应或不会采取行动。只是当你采取行动时,你的头脑明晰,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反之,你会做你不想做的事情,说你不想说的话,因为情绪在控制着你。头脑明晰时,你更容易做出选择。”
我很喜欢他的解释。我想补充一点,我们会计较这些,仅仅因为我们是凡人,并且,他是对的——这是一种习惯。但我们可以不被那些东西毁掉,可以不让它们在我们脑海中胡说八道。对于第1章的内心自我批评,我有很多话要说。不断地计较这些时,我们就给内心的自我批评提供了燃料和“证据”。
作为一个取悦他人者或寻求认可者,你必须熟悉自身的问题。不然,你就会先尝试出卖灵魂以获得每个人的认可,接着为了不让自己计较他人的意见和看法而四处奔波。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直到你知道该处理什么问题时才会结束。例如,你可能会在别人是否立即回复你的信息、电子邮件或电话等事上很敏感。如果他们没有这样做,你会觉得他们对你有意见,进而假定他们在生你的气,困扰于自己做错了什么,最终你决定生他们的气。当然,与人交往是有社交礼节的,但要注意哪些事情是你比较敏感的。你有权利敏感,而且我认为,很多人都应该接受自己的柔软之处,在此我想强调的是,你应该弄清楚哪些事物更容易让你不开心。
边界比比皆是
不探讨边界这个话题的话,本书可能都不会诞生。在许多时候,边界往往会让人既困惑又恐惧。也许这是因为人们对它们有一些误解。边界的名声不太好,因为人们认为,往往是“刻薄的人”才会设置边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设置边界的人往往是最善良、最快乐的人。可惜悲剧重演,作为女性,我们往往会认为如果自己设定界限,人们将不会喜欢我们。让我先告诉你什么不是边界:边界不是有侵略性的对抗,并不意味争辩或好斗,也不是最后通牒和威胁。我过去相信,为了设置边界,人必须保持低调,变得有点(很)吝啬,向别人摇摇手指,告诉他们你不好惹。
好吧,事实证明,那根本不是边界。简单来说,它指的是,你认定的生活中可接受的和不可接受的事物。这有点像你生活中的规则和指导方针。我想你可能把它视为“让每个人都知道我不会接手他们的烂摊子”。不管怎样,让别人知晓你的边界是至关重要的。我马上会谈到这一点。
下面是一个关于边界设置的示例。一位女同行一再求我帮忙。可我不愿意帮,所以第一次时我说了“不”,并告诉她原因。而她第二次来找我时,我的直觉立刻告诉我说“不”,但我的理智却在想,“如果我这次也拒绝了,她会认为我是个坏人的”。我能找到好几个合乎逻辑的理由拒绝她,但最重要的是,我的直觉叫我这么做。同样,我必须自省一下。我自以为是吗?不。我是不是很懒?不。我强烈地感觉到,说“是”并不是一件正确的事。
当我坐在电脑前冥思苦想怎么回答她时,我拼命地想理由,为了确保自己拒绝她时,她的感情不会受到伤害(基本上是对她撒谎);为了让她感觉舒服;为了确保她仍然喜欢我;为了不跟她翻脸,等等。
可结果呢?我直接回复了她的电子邮件并跟她说不。没做任何辩解。这并不容易;事实上,我甚至可以说这对我来说是具革命性的。
令我吃惊的是,她回复了我,问我为什么说不。我觉得这个女人并不习惯听到拒绝,我这样做反而促使她要求我做出解释。(补充一点,她在我心目中并不算是个“朋友”。我们只因公事交流过一次,此外发过几封电子邮件给对方。)
当她要求我解释自己为何拒绝时,我面临以下4个选择。
1. 回答她的问题并告诉她真相。真相可能会伤害她的感情,而且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不想也不必这样做。
2. 回答她的问题并撒谎。我可以编造一些说“不”的理由来保护她的自尊心。
3. 坚定地认为我不需要向她解释。我没有亏欠她任何东西,拒绝可以只是拒绝。
4. 退后一步,只是帮她个忙,这样就不需要向她解释,并且让她感觉高兴和舒适。然而,那会违背我的直觉,让我想用叉子戳自己。
我选择了“3.坚定地认为我不需要向她解释”。这并不容易。所有这些选择都令人不舒服。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讲,边界便意味着能够说“不”,并且只说一个“不”。不需要解释自己。不需要对那个人的感情负责,无论他们生气于我们没有给他们想要的东西,还是恼怒于我们没有给出一个理由,或者震惊于我们不愿意让他们高兴。设置边界意味着不必负起让他人舒适的责任。
从某种程度上讲,边界便意味着能够说“不”,并且只说一个“不”。
如果有人质问你:“你说‘不’是什么意思?”那么你可以说:“不就是不。”
明确地说,我并不期待你说完“不就是不”后如释重负,感觉良好。说“不”会很不舒服。你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努力,以及时不时置身于你并不习惯的烦恼和痛苦中。
以下是我想澄清的问题。我想很多时候人们会选择拖延,直到事情变得糟糕无比,到那时他们厌倦了逆来顺受,所以会爆发、大喊大叫并提出要求,然而这对任何人都没有帮助。遭受攻击时,没有人愿意倾听和让步。健康的边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意识的、以一种友好的方式划定的。
遭受攻击时,没有人愿意倾听和让步。健康的边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意识的、以一种友好的方式划定的。
我已经数不清和别人进行过多少次这样的交谈了(在我自己的生活中也是如此):他们对别人的行为感到愤怒,可当我问“你告诉他们你不希望他们再这样做了吗”时,他们沉默了很长时间后回答说,“嗯,没有。我只是觉得我不能那么说”。然后他们继续告诉我,他们完全知道状况会变得如何(糟糕),那样不值得。
还有指责、借口等一系列废话。首先,别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对你造成了困扰,是不会做出改变的。这一整套“读心术”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真的需要进行那些艰难但必要的对话。其次,你不能对某个人生气,如果你从来没有告诉过他们这困扰了你。请不要说“他们应该知道”,因为,我再说一遍,这一整套“读心术”是不存在的。试想一下对象是你——别人认为你应该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和不想要什么,你会怎么想?
取悦他人者和寻求认可者倾向于不设置边界,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其中包括不想显得“恶毒”或“不近人情”。他们宁愿继续感觉不舒服,时不时愤怒,充满怨恨和痛苦,而不是展开富有挑战性的对话。有时候,在内心深处,他们并不觉得自己的需要和渴望是值得表达的。
让我们现在做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吧。在你的生活中你的渴望和需要与你身边人的一样重要。到此为止。你很重要。请设置边界强调一下。同时,边界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设置边界对于建立健康的关系很必要,对于鼓起自信很必要,对于尊重自己很必要,对于保护你的幸福很必要。因为我知道,你也知道,作为一个习惯性的取悦他人者和寻求认可者,你没有尊重你最好的一面。
如何划定界限
好吧,实际上要如何进行这些对话呢?大纲又是什么样的?我会举一个例子来详细说明这个过程。假设你的老板坏透了,因为他给你布置了工作,却不给你足够的时间完成。你也能完成它们,只是必须工作到很晚,而且在周末时要把工作带回家完成。
他不断地给你这些项目是因为,好吧,是因为你一直没有拒绝。但是你觉得自己的怨恨和愤怒越来越多,不停地向你的伴侣抱怨,而且因为这一点,每天早上你都极度害怕去上班。
步骤 1:和你老板的谈话可以而且应该从感激开始。试着告诉老板对于他相信你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些项目,你是多么感激。你很荣幸他乐于和你一起完成这些工作。这不是溜须拍马或说假话——它意味着以一种亲切、充满爱的方式来建立对话,由此接收者更有可能感到舒适并乐于倾听。
步骤 2:谈谈你的感受。让他知道那些工作量对你产生了怎样的负面影响。
步骤 3:要求你所需要的东西。向你的老板提出你的诉求,并且要直截了当。不要说:“我希望你能减轻我的工作量。”那对你的老板没有多大帮助。确切地告诉他你要求做出什么改变。“当你将一个大项目交给我时,我至少需要两周的时间来完成而不是一周,而且我需要凯伦花20个小时帮助我。这样可以吗?”
对谈判持开放态度,但要小心。作为一个取悦他人者和寻求认可者,你可能倾向于扭曲边界。这方面或许有协商的余地,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好好留意自己的直觉。
我举的例子很普遍。如果你和老板关系很好,那么这可能比与和你有私人关系的人交谈要容易得多。如果对象换成了你的父母、伴侣、朋友或者某个和你更亲密的人,会怎么样?这个对话可以如下展开。
1. 你(我)们之间出了些大事。
2. 有件事一直困扰我,让我不开心,它是这样影响我的。
3. 有件事我再也不能容忍了(讲讲细节)。
4. 我希望你能做出这样的改变(同样,讲讲细节)。
5. 如果越界了,可能会发生这些事。
划定界限(或具体来讲,进行任何艰难的谈话)最困难的事情之一,是不要执着于结果。要是谈话结束后对方这么说,那就太好了:“天啊,是的!我很抱歉我的行为一直令你心烦。是的,我会改变,没问题。谢谢你让我知道。我很高兴我们有这样的谈话。让我们拥抱一下吧!”
当然,结果并不总是这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通常不会优先考虑进行这些对话。但是我要让你知道,因为事实上你在为你想要的一切而战。你,杰出的习惯性取悦他人者(寻求认同者),告诉某个人你的感受并要求对方做出改变。对,是你!他们如何反应取决于他们。如果他们反驳,说“不”,或者表现得像个混蛋,要小心你的内心批评家——可能会告诉你,你本不该开始这段谈话,你是刻薄的,或者一些别的胡言乱语。这正是我鼓励你提前为这个对话做好准备,并明确自身诉求的原因。这样你就可以做到尽量自信了。如果你对表达自己的感情、渴望和需求感到自豪,不管结果如何,你都是胜利者。
在你生命的最后时刻,你不会说:“我违背了自己的意愿而让其他人快乐,同时过于担心别人对我的看法,对此我感到很高兴。”取悦他人和寻求认可并不会让你更快乐。这是你的生活。没反悔的机会——这就是生活!
最后,问自己一些难题:
· 如果你是一个寻求认可者或取悦他人者,你认为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
· 如果停止取悦他人或寻求别人的认可,你担心会发生什么?
· 在什么情况下,或是和谁在一起时,你觉得自己要对别人的情感负责?
· 你觉得自己把大部分事情当成对你个人的攻击了吗?怎么做才能改正这一点呢?
· 你需要设置什么边界?(列出它们)。 关于它们,你愿意和哪些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