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失败的农耕生活

作者:钟卓

梭罗失败的农耕生活02003年,美国作家厄普代克给《瓦尔登湖》作序时说,梭罗被视为一个怪人、隐居的圣人。他不会鄙视那些想追随他的人。《瓦尔登湖》的目标就是让人皈依到他门下,但要过梭罗倡导的简单生活却很费钱。“梭罗是哈佛大学毕业生,是小工业家的后代,他爸是生产铅笔的,种地只是他不能盈利的爱好。他说,谋生不需要辛劳,只是娱乐,如果生活得简单、睿智的话;一年工作大约6个星期,就能满足生活的开销。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到免费的土地去搞个人实验。他的隐退很奢侈,是奴隶推动的经济所产生的剩余价值资助的。”他的实验只持续了两年,整个夏天他忙着种豆子,松土锄草,从早上5点钟开锄,一直干到中午,结果土拨鼠把四分之一的豆田都吃光了,最后除去成本,他只挣了8块多钱。

作为圣人,梭罗让人望而生畏,但青年作家艾伦·坎宁安说,梭罗其实很风趣,他不是一个失败的隐士或者一个妈宝男。“梭罗想写的不是高尚生活的自助指南,他是想求得真理,但他的方法是隐晦而非直接的。他依赖的是讽刺、悖论、格言式的夸张而非直接的宣言。他用双关和暗藏的含义点缀他的句子。他在第一章中吹嘘说,他是大自然的督察员和测量员,‘给红色的越橘、沙地樱桃树、荨麻、红松和黑梣,还有白葡萄藤和黄色紫罗兰都浇过水,要不然它们在天气干燥的季节里就会枯萎不堪’。他是在承认他经常在户外小便。”

梭罗说他不爱做好人好事。“社会要求我去做拯救宇宙、使它免遭毁灭的好事。我相信,在别的什么地方,确实有一种类似的,却无限坚定的力量,至今仍在保护这个宇宙。不过,我不会阻拦任何一个人去发挥他的天才。”

梭罗这样讽刺时尚:“我们认识的人屈指可数,认识的衣服和裤子却是不计其数。巴黎的猴王戴上了一顶旅行帽,全美国的猴子便群起仿效。”

梭罗在日记中写道:“举国上下,商号银行(banks)纷纷停业倒闭;沙堤(banks)则不然,它结实稳固,热气腾腾,布满了血红的越橘藤蔓。只要乐意,你尽可以沉湎于此,不妨像蟋蟀那样,个中自有乐趣。它们就是这里的股东,在心满意足地放声高歌,都能看到它们在兑取温暖有加的光阴。”

梭罗明确表示,他描写的生活不一定适合很多人。“我们生来就爱夸大我们所做的工作的重要性,可是又有多少工作我们还没有去做!……我们说:这就是唯一的生活方式;但既然从一个中心可以画出好多好多半径来,生活方式一样也有好多好多。”

瓦尔登湖实验不是关于绝对孤独的实验。他的林子是一个社交场所,“在树林里生活期间,接待的客人比我一生中任何时期都多”。他的小屋从不上锁,“疲惫的漫游者可以上我这儿休息,围着火炉取暖,而文学爱好者不妨翻看我桌子上的几本书,聊以自娱,要不然那些富有好奇心的人会打开我的碗橱,看看我的午餐剩下些什么,预测晚餐又将如何”。

——————

本篇文章演播人:三联中读声音与表达集训营进阶营学员 潮哥

三联中读声音与表达集训营讲师汤伟评语:

当你初听到潮哥的声音,一定会被他声音中的明亮色彩吸引。他的吐字饱满、清晰,同时还兼具力度,有点神似“配音大神”童自荣老师的声音和表达方式。很难相信,潮哥此前并未受过相关专业训练。在本次录制中,他充分展现了对停连、节奏的熟练处理,稍显不足的是,由于发音位置高,致使一旦疲惫,就容易展现出喉部发紧的声音表现。另外,由于吐字和节奏的处理非常规整,播读一些轻松主题的内容时,会显得不够松弛,这些都还有待于慢慢学习和提高。 梭罗

上一篇: 他的主人的声音
下一篇: 社牛达人: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