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晚餐在哪里?
作者:harps坐在公共汽车里,与别的陌生人共处一个狭小的空间,没有交谈的义务,但又不得不待在一起。佛教认为凡是能在生命里相遇即属有缘,“十年修得同船渡”。每天搭公共汽车上下班,会想前世修行想与我会面的人原来有这么多。这些人从何处来,下车以后往何处去,统统隐藏在未知的时间和空间里。只有在公共汽车上这一小段,他们的面孔、表情、衣着、妆饰……透露一点他们的生活,仿佛是小小的展览。
大部分人像我一样,是日常上班下班的人,也背着电脑,另外拎一个袋子,里面可能是饭盒和雨伞,还有几样从超市匆匆扫来的杂货。常有个别独自拉着行李箱的年轻人,握着手机紧盯着地图上移动的光点。我常常设身处地替他们想象正在这个本世纪以哈利·波特闻名的小城中扮演一个角色,其实人家只是在忙着找订下的旅馆或约定寄宿的家庭。
公共汽车上最难让人忽略的,大概是那些脸上明白写着“今晚吃什么”的人。有人抱着肯德基的纸袋,热烘烘的油味一阵阵地往外飘,并不好闻,令人烦恼。眼看着纸袋的一角油渍渐渐扩大,更让人坐立不安。有时抱着肯德基纸袋的人会把手伸进袋子里,悄悄摸出一小块鸡米花填进嘴里,或者喂给身边拧来拧去、时常哭闹两声的小孩。热油的气味充满了整个车厢,附近的人都主动假装没看见肯德基的纸袋,起劲地在手机上划拉,或者板着脸望向黑洞洞的窗外。手指拿了鸡米花或辣鸡翅,如何再掏出纸巾来擦呢?车上没有垃圾箱,擦过手的纸巾放去哪里呢?小孩子吃了鸡米花,要不要喝水?水瓶嘴上会不会遗留鸡米花的味道让小孩讨厌?这些纷至沓来的问题,让晚饭没有鸡米花或辣鸡翅的人思绪如麻。一场疫情,口罩解决了问题。因为不能偷偷吃鸡米花(公共汽车上一般禁止吃东西),连带买肯德基的人都少了。
口罩解决了肯德基,但是解决不了比萨。总有人端着两三个方方正正的热比萨盒上车,出自小城价廉物美拿波里比萨连锁店。这家店的店员厨师皆从拿波里来,疫情笼罩之下,他们转做外卖,生意非常好。他们的面饼底是慢发酵的酸面,坚韧耐嚼,有独特的酸味。热面饼和奶酪罗勒的香气被封在比萨盒子里,仿佛左冲右突的火苗,从盒子的每一个缝隙里钻出来。可以想象新出炉的比萨很烫,烫得无法将比萨盒子放在膝头,必须独占一个座位。在半封锁期间这种行为很正常,反正相邻的座位上不能坐人,却导致热比萨的香传得更远。我仿佛听见后排有好几个人的肚子在咕噜咕噜地叫,那个买比萨的女人却面容安详得仿佛终身有靠,悠闲地看手机,不时打几个字。我想同车肯定有人此刻正打开外卖App,下单订比萨。我煎熬着,好不容易到了站,盼着出去呼吸没有热比萨气味的新鲜空气。拿着比萨盒的女人跟在我后面下了车,又跟我向同一个方向走,在交通灯处停下来等着过马路。
“太香了!”我忍不住对她说。她笑了起来,好像早有准备要承担责备,说:“我也忍得很辛苦。” 生活圆桌鸡米花披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