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完美,才真实、才踏实
作者:张天骄陈大康教授在作品《红楼梦里的经济账》中提出,可以通过词汇的变化比较《红楼梦》前后章回的异同。比如前八十回喜欢用“越发”“才刚”,但在后四十回里,同样意思的表达却是“更加”“刚才”。甚至在脏字的使用上,前后两部分也有明显差异。在前八十回里,就连尊贵的王夫人或清雅的林黛玉也难免有时要说个“屁”字,而那些婆子或丫鬟开口时,就更是脏字连天了。但在后四十回的十多万字里,脏字只出现过两次,而且相对来说比较文雅。一次是贾政在气急之下骂了声“放屁”,另一次是贾琏引用了“大萝卜还用屎浇”的俗语。
张爱玲曾说“看到八十回后,一个个人物都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起来……”。要想“语言有味”,那就得更加真实,更加生活化。很显然,后四十回的续写者忘记了这些养尊处优的人说话也可以很粗俗。而在曹雪芹笔下,即便是天天吟诗作赋的“绛珠仙草”,也能来上一句半句粗话,反倒让人觉得毫无违和。
曾国藩去世之后,弟子们写了这样一副挽联:“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实际上,曾国藩的日记、书信里记载的都是他和自己的欲望、懒惰做斗争的事迹。但正是这些曾经的不完美,映衬了曾国藩的伟大,也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有着七情六欲活生生的凡夫俗子是如何一步步演化成圣的。
《飘》里郝思嘉的父亲杰拉尔德曾经这样评价她的梦中情人:“艾希礼能够跟最出色的骑手骑马,也能跟最出色的牌友玩扑克——我就是最出色的,姑娘!而且我不否认,他喝起酒来甚至能让塔尔顿家的人也醉倒在桌子底下。所有这些他都行,可是他的心不在这上面。这就是我说他为人古怪的原因。”样样精通,看似完美,但并不一定牢靠,父亲的这些话最终都得到了验证。战争摧毁了艾希礼,他一下子从完美情人变成了大家的负累。
金庸和古龙的小说也都有这样的人物,如果出场的是一个看似完美无缺的“大侠客”,越是彬彬有礼正襟危坐就越可疑。你就耐着性子往后翻吧,总有其人设崩塌的时刻。
太过完美甚至会招致灾祸。《南村辍耕录》曾记载过这样一件事,富人们争相邀请丘处机到自己的新房去“开光”。有一次,丘处机到了一处新住宅,左转转右转转,最后挥起铁杖把房屋的一角击毁。主人心疼坏了,丘处机却解释说这套住宅太完美了,可世间哪儿有完美之物呢?如果有,那就离灾祸不远了,不如我先毁掉一点,省得你们后代子孙有不测。主人赶紧称谢。
唐僧师徒取回的真经在通天河被老鼋打翻,晾晒时,经书难免有残缺,孙悟空安慰黯然神伤的唐僧:“天地本不全,何况经书?”那一刻,平常只知打打杀杀高喊妖精妖精的野猴子,更像是个哲学家。 读书生活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