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屠夫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胡续东
前几天浏览巴西网页的时候,无意中看见了一条很有趣的报道,说是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从2007年6月起启动了一项大众阅读计划——在市中心一条主干道W3的所有公共汽车站上,免费为上下车乘客提供袖珍本的文学读物。乘客在登记了姓名和联系方式后,可以把书带回家去阅读。和图书馆不一样的是,这里不需要任何身份证明、不需支付任何费用,连“还书”的期限都没有规定,更没有逾期罚款一说。也就是说,权当是白送了。报道说,这项计划推行了半年多,在民众中反响极好,巴西的其他城市正准备拷贝这一模式。
W3这条街,我再熟悉不过。在飞机形的巴西利亚主城区里,W3是三条贯穿南北机翼的交通干线中最西侧的一条,几乎所有公共汽车都会经过W3,所以,当年在巴西利亚居住的时候,W3是我在城中漫游的必经之路。W3放到北京,类似于沟通东西城区的平安大街。但与商埠云集的平安大街截然相反的是,W3虽横贯市中心,但沿线建筑稀少、视野开阔,看上去更像北京的八达岭高速。这是巴西利亚设计、建成之初就埋藏下来的问题,过分注重功能分区,导致大部分城区缺少街角文化,甚至缺少“人味儿”。在W3等车的时候,周围连个报摊、冷饮摊都很少见到,百无聊赖。
车站上小小的图书发放点显然改变了这个城市的空间亲和力。据报道,乘客能够索取的文学读物种类非常之丰富,从司各特·菲兹杰拉德、托尔斯泰、加缪等外国作家到马查多·德·阿西斯、克拉丽斯·利斯佩克托尔等巴西本国作家,应有尽有。我对这个计划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一心想知道什么机构在运作。开始我以为是文化部或致力于文化公益项目的几个老字号银行所为,Google之后的结果却险些跌破眼镜——发起人竟是一个屠夫!
这个名叫路易斯·阿莫林的屠夫在挥起屠刀前,是一个标准的文艺青年,阅读过门类庞杂的艺术和人文学科书籍。他常说:“任何一个人只要阅读了足够多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的著作,就会追问自己:我能为改进这个社会做点什么实际的事情么?”于是,16年前,通过屠宰业发家致富后,他就开始投身于扫盲和文学普及。前几年,他曾在巴西利亚经营过一家连锁的“文化肉店”,卖肉的同时提供文学书籍借阅。
去年实施的这个公共汽车站阅读,是这个“文化屠夫”用从联邦特区卫生部门和西班牙大使馆募来的一笔银子张罗起来的,他认为,巴西利亚的公共图书馆大多与居民区相距遥远且手续冗赘、态度恶劣、过期罚款数目惊人,公共汽车站的免费小型图书馆将会很切实地改变公民的阅读状况。■ 文学阅读车站巴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