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笋保鲜为什么那么难
作者:鲁伊( 安吉惊雷笋生产车间 )
智利的葡萄和蓝莓可以漂洋过海万里迢迢来到中国,山东和陕西的苹果在冷藏的条件下可以储存一年,仍鲜美可食,为什么新鲜竹笋的市场至今为止难以向北跨过长江?
丁雨龙,南京林业大学的竹子专家,对我们说,这里面其实有一个很大的认识上的误区。
“苹果可以保鲜,草莓可以保鲜,但所有这些都是果实。果实本身就是一个储藏器官,是植物用来保存后代的。而且它们采收下来的时候是完整的。”
“笋却是一个芽。芽是整个植物机体生命活动最旺盛的部分,还要在上面割一个很大的伤口,想要让它保持新鲜,难度和水果的保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从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90年代中期,为了攻克竹笋生保鲜这一难关,研究人员尝试了多种方法。比如“涂膜法”,在笋体的创伤面上涂一层石蜡或壳聚糖的膜,阻止笋肉与外界的接触,减少氧气的进入和二氧化碳的释放,减少水分和营养物质的消耗。还有“化学药剂保鲜法”,使用山梨酸钾、乳酸、柠檬酸,或是水果保鲜中常用的乙烯受体抑制剂“安喜培”加上亚硫酸钠熏蒸,应用这种方法,一些竹笋可以放到30天以上仍没有腐化的迹象。
( 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首席专家丁兴萃 )
“可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的意识增强,谁还要吃的东西里面含有那么多化学保鲜剂呢?”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首席专家丁兴萃说,“这条路,慢慢地走不通了。”
到现在为止,竹笋的生保鲜技术中,效果最好的是低温冷藏的物理保鲜法。在低温环境下,竹笋的呼吸强度降低,蛋白质、脂肪、淀粉和糖类物质的分解与消耗也变缓。丁兴萃向我们描述了一支出口到澳大利亚的竹笋所要经过的旅程:“从土里挖出来,稍微清理一下,马上放到那种用来装海鲜的泡沫箱里,装在0到5摄氏度的冷柜里保存。然后一路冷链运输,运到布里斯班、悉尼和墨尔本,进到超市之后,也在冷柜里销售。价格可以卖到1公斤10澳元。”然而,由于成本问题和对运输环节的苛刻要求,这种方式在国内却并未采用。在这一点上,一个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华人,可能要比生活在北京的中国人更有口福。
不过,在2009年参观了墨西哥维拉克鲁兹州(Veracruz)的一个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后,丁兴萃有了个新想法。“我们国家的许多有机蔬菜,还停留在贴标签的阶段,但在墨西哥,你能看到,那么多技术手段被用来保证蔬菜的有机生长。比如极细极高的金属丝网,让阳光可以透过,虫子却飞不进来,地下埋好一排排的喷灌设备,随时根据需要提供水分,还有根据植物生长需要特殊配比的有机肥料。那里的许多田地,都已经预先埋好了一排排的管线,想在上面种什么就可以种什么,竹子也没问题。”
他的想法,是按这种方式,把竹子种到墨西哥、美国,甚至任何对竹笋有需求的地方。“竹子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其实并不高,关键是改变以往粗放经营的观念,价格可以卖得贵一些,产量可以低一些,但质量一定要好。我认为,这一定是未来的趋势,就像今天的日本竹产业一样。”
不过,在丁兴萃把竹子种到北京之前,老饕之辈过笋瘾的最好办法,还是在笋季到来时做竹乡之游——真的,一旦你尝过美好的鲜笋的味道,那些保鲜笋、调味笋,都成了对舌头的欺骗。■(文 / 鲁伊) 为什么笋种植业蔬菜那么保鲜竹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