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的骄傲

作者: 王瑾

如果生命是苍穹里那一抹绿,石油人就是湛蓝之下最艳丽的红,乘风破土,开出油花朵朵。如果地钻黑金的勇士是振翅蓝天的鹰,原油库土建施工部的工程人员就是雄鹰最深情的看护,银光烁烁,只为揽金入怀……

1986年,随着胜利油田的不断开发上产,建立了油田第一座大型油库——东营原油库,它担负着油田70%的原油输销任务,累计为胜利油田转销原油8.6亿吨,承载着几代石油人能源报国的梦想。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张,人口逐渐密集,东营原油库逐步被居民区、厂矿包围,周边居民小区达9个,常驻居民5.6万余人,老油库和城市的界限逐渐模糊,油库安全生产与城市发展规划的矛盾日益凸显。鉴于此,集团公司党组启动东营原油库迁建工作。2022年9月29日,这座油库进行中交,并预计在20天内完成所有后续工作,实现终交。此时,东营原油库迁建工程已正式启动近10个月。

十个月,刚好是一个母亲孕育新生的周期,从无到有,在齐鲁黄河入海之地,矗立起了一座高标准、高质量的绿色低碳智能化标杆油库。

2022年9月29日,东营原油库迁建工程中交时,我有幸到了现场。上午10点,阳光正好,秋风带着一丝盛夏残留的暖意吹过,云朵从刚刚建成的油库上空飘过,现场热闹的人声夹杂着欢笑从漫天气球、满地红绸间飞过,一起押着阳光的韵脚,在银闪闪的油罐上写下了金色的诗句。

带我们参观的是东营原油库迁建项目土建施工部的杨经理,这个部门承担了东营原油库迁建的桩基、罐基础、道路修建、建筑物施工、绿化环保等一系列工作,贯穿整个工程始终。据杨经理介绍,负责土建施工项目的胜利建工公司一开始就确立了“集全公司之力保障项目建设高效运行”的总思路,由公司总经理担任项目总协调人,公司一名副总经理担任项目经理,常驻项目现场指挥生产。同时,抽调公司HSE管理、技术质量、生产运行、物资装备、党建稳定等方面专家和骨干力量组成项目工作专班,采取公司直管模式,提级管理,以便专班成员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高效解决项目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我们的采访,便从这位常驻现场指挥生产的胜利建工副总经理开始。

根基:是故事更是回忆

采访中很多人都讲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给我一把铁锨。”

2022年1月,项目刚开始没多久,有一次因为临时要平整场地,施工车司机没有到位,大家便聚在工地等候。那几天天气很冷,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两百余名工人聚集在工地现场等待,天已经黑下来了,应急灯光把现场照的亮如白昼,大家默默地等待,没有一个人先开口说话。

“给我一把铁锨。”一个声音打破了寂静,只见一名身穿红工衣、五十岁上下的男士健步而出,排开众人,站在网格长面前。

“我1月3日刚进项目,那是我第一次见杨总。”当时的网格长雷卫学有些腼腆地回忆,“他看着跟一般的工人不一样,书卷味很浓,但只是跟我要工具,别的什么话也没说。”

他拿了铁锨就开始平整场地。于是,一个,两个,越来越多的人拿起了铁锨,平整过的场地逐渐连成片,慢慢扩展开来。就是靠着这200余柄铁锨,天亮前这片场地被平整完了,没有延误项目的正常进度。

“认识,杨总嘛,经常看到他在这边,有时还会跟我们聊聊天。”

“经常见到杨总的,他和我们一样晚上也在。”

现场的工人们纷纷说。

这位带头拿起铁锨的人,这位工人们口中经常提到的杨总,就是东营原油库迁建土建施工部项目经理杨爱文,也是胜利建工的副总经理。

事后,杨爱文回忆:“带着干,就是对职工最大的鼓励,比说什么都管用。”

杨爱文在工地上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是:“不该省的地方绝对不能省。”

东营原油库迁建土建施工部的“花销”很大:给分包商工人“职工”待遇,出资为分包商工人租赁集中住宿区。住宿区实行高标准建设,宿舍、餐厅、卫生间、洗浴室等一应俱全,电视、空调、洗衣机等生活电器配置齐全。春节期间,组织372名留守工人开展新春茶话会、除夕联欢会、新年趣味活动等,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工人兄弟在东营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积极落实关怀举措,冬季给现场工人配发棉帽、棉工服、棉手套,每日配送姜糖水;夏季给工人配发藿香正气水、矿泉水、冰糕等防暑降温用品,每日给现场配送充足的绿豆水。

旁人说:“就是一些农民工,何必哗哗地为他们花银子?”

杨爱文回道:“这是集团公司倡导的人文关怀,绝不能省!”

桩基施工前期讨论过程中,有人提议为了节省费用,把管桩制作一起分包给相关厂家。

杨爱文说:“只有我们经手,才能保证质量,我砸锅卖铁也要自己买管桩!”

杨爱文还为参加土建工程的胜利建工职工申请了东营外工作人员所给的补贴,每人每天70元。用他的话说,“这个项目要求高、进度赶,职工们都很辛苦,也不能回家,跟在外地工作是一样的。”

采访中,问到杨总最喜欢说的这句话时,他连连摆手说:“还有后半句,该省的地方一定要省,现在工期不紧了,大家能轮着回家休息,我已经把东营外的每日补贴取消了。”

萌动:是传奇更是真实

我很小时就知道大禹为了治水大业,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那是一个为了大我自愿牺牲小我的传奇故事,但在东营原油库的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无数有类似情况的“大禹”。

胡良平,家距离油库建筑工地仅19公里,在年初原油库项目开始时,他作为土建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坚持驻守在工地31天未曾归家。

刘东耀,家距离油库建筑工地仅18公里,3月为了保证土建工作初期物资装备质量,驻守工地22天未曾归家。

李国琪,家距离油库建筑工地仅18公里,作为土建项目部HSE总监最长驻工地29天不曾归家。

王诚诚,家距离油库建筑工地仅16公里,也曾有过驻工地30天不能见到妻儿的经历。

还有作为女工程师代表的范晓伟,家距离油库建筑工地仅18公里,月余不能归家是常态。她说,实在惦记儿子了,就跟他视频,幸好现在都有手机。

雷卫学,家距离工地16公里,8月施工紧张的时候曾有过28天不归家的经历。

巩林璞,家距离油库建筑工地17公里,在施工进度紧张时30天常驻工地。

……

20公里是多远?

20公里!半小时车程,来回一个小时。

家近在咫尺,却有那么多人为了赶原油库的工程进度,月余无法回家看一眼家人,为老人做一顿热饭。

他们是传奇的缔造者,他们本身也成就了一个传奇。

有一种速度叫“中国速度”: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还有一种速度叫“东营原油库速度”:提前15天将7182个管桩打入地下,提前37天完成全部罐基础交安,提前11天完成道路施工,提前18天完成事故水池建设。

“东营原油库速度”的背后是什么?

有众多的“大禹”们,还有带领“大禹”们的人。

东营原油库土建工程项目部一直坚持深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其保驾护航作用。积极开展以“亮身份、亮职责,创堡垒先锋、创国优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双亮双创”活动,以党员责任区、党员突击队等为载体,将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项目建设各个环节,带动全员提素质、强作风、解难题、勇担当。扎实开展“全员学习、全员提升,打造学习型标杆项目经理部”活动,以每月之星评选、导师带徒、课题讲座、技术攻关等方式,不断提升项目员工综合素质,锤炼铁军团队。

除此之外,在开工之初,土建工程项目部便开展了“拼搏90天,罐基础交安”劳动竞赛,又针对不同时期的施工重点和难点,开展了“保安全、保质量、保节点、创优质”劳动竞赛,充分调动了项目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为桩基、罐基础、道路、中控及值班用房等施工提前完成奠定坚实基础。

所以,有了“东营原油库速度”,在土建施工整个过程中,总体进度一直超计划运行,为整个项目如期交付提供了最有力的保证。

孕育:是汗水更是骄傲

2022年1月25日上午10点,37岁的网格长刘建军站在指挥桥板上,郑重宣布东营原油库迁建项目101号罐混凝土浇筑工程开工。由于混凝土浇筑工作的特殊性,一旦开机,必须连续,中间如果停顿会严重影响混凝土凝固后的品质。所以,开工后,安排了工人倒班休息,刘建军就一直坚持在现场,直到28小时后,第二天下午两点完工。

“我那天中午就没有吃饭,餐厅送来盒饭,我却一点也没觉得饿,这不是我第一次盯浇筑,但确实是最紧张的一次,我这一辈子可能都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参与这么有意义的项目,不能出一丁点问题。”时至今日,说起101号罐浇筑现场的车辆调配、人员安排,刘建军还是如数家珍,他说,我之前演算过无数遍,印象太深刻了。

1985年出生的刘建军是个地地道道的“油三代”。刘建军具有文学、理工双学士学位,在工作中既有理科生的严谨,也有文人的感性,比如在101号罐浇筑现场,他就有与众不同的体悟。

“我想到了素未谋面的爷爷,可能是因为那一天晚上实在太冷,也可能是因为快要过年了,我从来没有那么清楚地觉得爷爷就在我身边。”

凌晨三四点钟飘起了小雪,刘建军站在指挥桥板上,感受到了爷爷的目光。他出生前爷爷已经去世,老人一辈子在工地,之后把接力棒传给了儿子,再到孙子。

“我们家三代建工人,我父亲知道我参加了原油库迁建项目很高兴,还一直跟他那些老工友们炫耀。可能不干这一行的人不明白,做东营原油库迁建这样一个大工程,对我们这些建工人来说,是十分值得骄傲的事儿。”

28个小时,刘建军一直坚守在浇筑现场,在父亲的期许和爷爷的传承中,成就了新一代胜利建工人的骄傲。

采访最后,刘建军说:“其实盯现场是为了保安全,保质量,对于每位网格长,或者说对于每个建工人来说,这都是家常便饭。”

在被问到安全和质量的问题时,每一个土建施工部的受访人员都毫不犹豫地回答,安全是第一位的,我们绝不允许质量有任何偏差。

为进一步提升管桩吊装的安全性,避免管桩对接过程中因吊装钢丝绳意外脱钩造成倒桩事故,土建施工部项目专班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相关人员研究制作了“吊装防脱钩装置”。为解决满堂支架搭拆过程中直接作业人员安全带无可靠系挂点的问题,土建施工部项目专班创新研发可转动安全带系挂点用具。除此之外,项目专班创新在高支模内外脚手架上安装架体稳定性监测系统,对施工过程中的架体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控。这套系统还能及时发现架体的事故隐患,并自动报警,保证施工安全。

在质量管理方面,项目专班严把材料进场验收关,从源头保证工程质量。落实质量管控制度,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施工中开展首件样板、挂牌留名、班前质量喊话等活动。罐基础、防火堤、砌体、抹灰等施工工序全部采取首件样板施工。质量验收坚持“三检制”,做到检查上道工序、保障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

桩基施工中,土建施工项目部为东营原油库迁建工程10座储罐配备的混凝土管桩均具有极高的预应力。在桩基过程中,首次创新采用北斗定位易打桩系统进行作业管理,保证了管桩定位精度达到5毫米,定位时间不超过2分钟,施工机械化达到100%,工效提高13%。经专业检测,一类桩达到95.8%,二类桩4.2%,施工技术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在沉降点检测中,储罐对径点最大沉降差最大值仅为22.6毫米,远远低于规范要求的240毫米。

储罐基础施工中,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土建施工项目部首创“天幕保温系统”,将蔬菜大棚保温理念应用到建筑领域。每个罐基础搭设直径85米、高3米的全密闭围护的天幕系统,内置8台暖风机,辅以两布两膜覆盖保温,使混凝土表面温度始终保持在15℃以上,既提升了混凝土冬季保温保湿养护条件,保证了工程质量,又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

上一篇:  滨海儿女
下一篇: 乡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