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2024年第6期

时代文学

时代文学2024年第6期

双月刊 文学小说

简介

《时代文学》是由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入选全国优秀双效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自1989年3月创刊以来,《时代文学》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本着弘扬主旋律兼顾多元化的原则,发表了一大批优秀文艺及文艺理论作品。

目录

名家侧影 | 编者说

有一年去云南,在《滇池》编辑部见到段爱松,他看上去像个腼腆的小伙子,一说话就脸红。关于他的爱情传奇,他跑步的故事,在他鲁院同学王琰的印象记《奔跑》中有细致的书写,我有所耳闻但所知不多,在我印象中,他是个特别重情义、重礼仪的朋友,一个细节是每...

名家侧影 |  文面:三梦境

“这是江水吗?”我问我的母亲。 母亲笑了笑,便将我的小手从她面颊上轻轻拉了下来,放进她的怀里。 “那是东方,”我的父亲在火塘边指着火苗对我说:“你要知道,你母亲的文面,族群所有女人的文面,都是东方。” “东方?”我更加迷惑于父亲看似答非所问...

名家侧影 |  时光密码

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被上了一把锁。 打开这把锁的钥匙在哪里呢?谁也不知道,需要用一生去寻找。据说,普鲁斯特在完成不朽巨作《追忆似水年华》的最后时光里,拒绝所有与写作无关的打扰,甚至连他所崇敬的大作家纪德登门造访时,也吃了闭门羹。我想,普鲁斯...

名家侧影 |  穿透话语迷宫的哲思与诗性

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变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了一个高峰,以形式主义实验为主要表现的艺术探索,在“伤痕”“反思”“改革”和“寻根”等文学思潮之后,呈现了颠覆性的话语革新。绵延千百年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写什么”一直是作家首要解决的问题。而到...

名家侧影 |  奔跑

早晨跑完步回来,洗漱、早点之后,时间还早,开始坐下来安静地读书写作。是啊,跑步如同推开他平静生活的门,是开启爱松每天繁忙生活的第一步。一闪眼,生活就扑面而来。 爱松每天早晨都去跑步,6点20分准时下楼,然后,跑进冷冷的风里。这是他多年就有的...

会客厅 | 会客厅

从钱幸身上,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位女性作家的转变。无优无虑的校园时期结束,社会赋予了她妻子、儿媳、母亲、法律工作者的身份,她由此开始直面生活,直面冲突,直面矛盾。这种复杂生活角色和内心理想世界的叠加态,推动其创作由着眼少女心事的青春文学转向更深...

会客厅 |  为了真实的一切

李菲:钱幸老师好!很荣幸能有这次机会对你进行访谈。很巧,我们同是泰安人,所以我想先请教你的正好是关于泰安的问题。《巡山久不归》是在泰山中发生的故事,《皮影》《洗尘》里的“童安市”,现实中也对应着“泰安市”。我们可以看到,泰安这座城市,以一种...

春秋赋 |  窑变

那天,朋友老墨正在工作室雕刻一件小梅花瓶坯,瓶坯半干,雕刻要十分小心地拿捏着分寸,手一旦重了可能捏扁,手轻了又雕不出想要的镂空花,腕力和专注力特别重要。 “你能做出那样的黑陶吗?”我说。 老墨一愣,停下手里的雕刻,眼睛盯着别处不语。 老墨知...

春秋赋 |  谁偷走了那枚铜铃

一 驴,天生矮小丑陋,很少有人对它生出雅意将其入诗入画,倒是数落一个人时常把驴扯进来:你这头倔驴! 如果我不曾目睹一头驴在我家的岁月,我也不会为一头驴去提笔动字,或者生出想念感激的情怀。 这头驴是我爹下东北贩牲口贩回来的。那次他一共贩回来三...

春秋赋 |  我的文学研究之梦

1977年,中国恢复了中考和高考。作为一名60后普通学生,我有幸赶上了这个时代,经历了诸多的酸甜苦辣、风霜雨雪,完成了人生的裂变和新生,成为这个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乃至推动者。从这样的维度来看,也许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也如一滴水折射着太阳的...

春秋赋 |  邂逅一个叫刘鹗的人

一 大约是大学第二年的某个晌午,由于没课,我便一个人信步出江南大学青山湾校区大门,左转。夏日的阳光很烈,但通惠西路上年过半百的老树却傲然撑着自己的伞骨,交错的枝丫、婆娑的绿叶将日头挡住,似有若无地筛落些许阳光。地面有落叶和阴影,树干上有蝉鸣...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  茶婆

“南茶北引”到桃林 人感动了山,山馈赠于人,于是有了桃林绿茶。 桃林是诸城的一个乡,现在改为镇。域内山连山,村庄圈在山窟窿里,难出难进,祖辈穷得叮当响。 如今面貌大变。桃林成了茶乡,百姓种茶卖茶,生意兴隆,由穷变富。 变化绝非轻而易举。茶农...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  滨海儿女

往事悠悠岁月流 1911年8月的一天,在沭河岸边板泉镇沙窝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正在举行一场简朴的婚礼。不大的小院里挤满了街坊邻居,调皮的孩子还骑在墙上、趴在树上,院子正当中有两间土坯草房,房门中间挂着一个大红“喜”字,主婚人高声喊:“一拜天...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  无言的骄傲

如果生命是苍穹里那一抹绿,石油人就是湛蓝之下最艳丽的红,乘风破土,开出油花朵朵。如果地钻黑金的勇士是振翅蓝天的鹰,原油库土建施工部的工程人员就是雄鹰最深情的看护,银光烁烁,只为揽金入怀…… 1986年,随着胜利油田的不断开发上产,建立了油田...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 乡戏

在我家的抽屉里,一张母亲年轻时的剧照珍藏在泛黄的相册里,一身戏服装扮的母亲年轻的笑脸把整张相片照亮。那时的乡村剧场十分火热,年轻的母亲在一场场演出的滋养里成长,将对戏曲的热爱延续到绵长的生活中。在童年乘凉的夏夜里,她曾一遍遍唱给我们听。那张...

全视角 | 边缘知识分子的生存思考与小说叙事的艺术创新

作为学者型作家,房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早已为学界熟知,对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及其真实性的探索也成了他反复思考的问题。在他看来,“无论何种文学形态,必须对现实和历史有所回应,能站在全人类和本民族的双重视角之上思考问题,才会有大的文学志向和丰...

全视角 | 离开的,留下的

魏思孝的小说,有着一望即知的鲜明风格,以鲁中农村为基底,以村中的各色人物为素材,语言简洁利落,多短句,叙述缠绕之处干脆以序号进行划分,有快刀斩乱麻的利索劲儿。节制中却又生冷不忌,严肃处总冒出村野俚语,以道破本质的方式将庄重片刻击碎,庸常琐碎...

普法宣传小辑 | 门状

玉蕊挂壁 白水州地处北方,属于下州。下州刺史张浩贵遇到大难事了。说大、难,可丝毫没虚张声势。其司户参军都一跑了之了。 府衙前壁上,挂了一串玉蕊。玉蕊花来自国都长安唐昌观,仅在夜间开放,白日闭合。此花一经开放,掩映银辉,如若月下美人。花蕊曲长...

普法宣传小辑 | 入戏

一 排练结束后,罗怀德回到家,斜躺在客厅沙发里,闭上眼睛,想打个盹儿,却睡着了。等他被自己的呼噜声聒醒,已经晚上七点多了,窗外的天光暗下来了。他站起来,伸了个懒腰,来到书房,打开电脑,戴上耳机,看今天的现场排练录像。如果感觉哪个地方演得不好...

普法宣传小辑 | 夜光

1 “咱俩坐在这儿不会被人误会吧?”赵乾点了根烟,似笑非笑地说。顾菲菲白了他一眼:“别这么不正经,聒噪。”一小时前顾菲菲走进赵乾的办公室,约他吃烤肉。邀请来得突然,赵乾犹豫着答应了。进店后,顾菲菲不急着点菜,神秘地对他说有位大美女要来共进午...

普法宣传小辑 | 纸上的英雄谱(组诗)

失血的姚鹏 他要抓的那个人,疯了一样 在他的肋骨上捅了两个血窟窿 追击了300米之后 他重重地倒下了,倒地如轰鸣 整个城市都为之一颤 洁白的病床上 他沉睡如襁褓中的婴儿 失去了2800毫升血 他的脸闪着枯叶之光 身上裹着厚厚的纱布 洇出来的...

普法宣传小辑 | 现场(组诗)

桃花 他花粉过敏。他打喷嚏 他的耳朵好像要被震落 耳朵掉地上,能听到昨夜 桃花树下发生了什么 有多少风穿过桃树?有几朵桃花盛开 多少花瓣凋谢?几片沾满血腥 乍暖还寒,有人从桃树下走过 有人在此停留 有人却永远留在这儿 她流的血已凝结,伤口无...

正青春 |  黑鸟,白鸟

一 九年前,我住在镜泽县西北角的龙湾社区,与四个人合租一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建成的老平房。我住的地方离镜泽很近,出门右拐走三百米,再下两个缓坡就来到水边。那时候镜泽已经缩退至十里方圆,水位接近有史以来的最低点,站在西岸的小丘上,可以轻易望见东...

正青春 | 竹蜻蜓

他伸长脖子,像动物园里等待投喂的长颈鹿,瞳孔映照出父亲高壮的身影。父亲拉开抽屉,抽屉上方的桌子摆着一个个红色小水桶,里面泡着做成拌菜的芋头宽粉、海蜇丝、海带、豆腐丝、腐竹、藕片、黄瓜、秋葵、黑木耳以及切成一个指头那么短的鱼腥草。翔宇的注意力...

正青春 |  白马不与少年游

一 母亲病了,病得很重。 不知大夫给她吃了什么,没多大会儿工夫,她就躺在床上睡着了,像个死人一样。要不然,她不可能这么安静,病症不允许她这么安静。她的丈夫,我那可怜的父亲,用那根拇指粗的麻绳,将她的手和脚都绑到了床上,只有这样,才能在她醒来...

正青春 |  崽崽与坨坨

忙了一天躺在被窝里,小陈戳戳小丁说:“哎,把崽崽送人吧!” 小丁“啊”了一声,接着问:“为什么?” “不为什么!”小陈说,“崽崽性格不好,不想要了!” 小丁翻了个身,转头过来抱住她:“你想好就行,如果要送,好好找个下家。” 崽崽是小区看门的...

正青春 | “更重大的使命”与写作的创造性

中文系培养作家吗? 自“中文”学科设立至今,百余年来质疑创作能否与研究同频的声音始终不断,写作的位置、形态、效用与接受以理论和实践的方式迭代演绎,在专业领域探索“中文”门径的同时,也隐含着大众对学院功能的想象。可以说,无论是正本清源还是误读...

风雅颂 | 深夜(组诗)

深夜,丝绸般的羽毛 环绕着屋顶吊灯晕出的光 环拥着躺在沙发上的我 没人打扰,电视里的声音和画面 也似乎不存在 思绪飞得很远,不知疲倦 看到海上银白的月色 苍鹭斜飞,流星 划过天空 思绪又折返回来 进入内心隐秘的通道 黑暗,对我来说,不是敌人...

风雅颂 | 一指苍茫(组诗)

指缝里的故乡 把我种在泥土上,弹奏背影里苍凉的灰烬 巨大的巢 扣下来 我知道它又要翻脸无情了 碎步病故于垄上。那曲子,吹亮孤灯 枯枝如臂,扶我过桥东 为一座老山把脉:书信晚来时,苦菜花正开 正好缓缓拉上帷幔 摇曳破庙里的一口老钟 那人从指缝...

风雅颂 | 辽阔(组诗)

有些秘密可以被讲述 我在想象当年的黄河改道 历史在历史里,翻不动 刚理清思路,胡乱的脚印 让记忆又一片涂鸦这里的黄河水很清,不 黄河故道只残存 关于黄河水的记忆我会想起家乡的那片滩涂 海水远去,海水其实一直都在 下落不明的,只是挂在嘴边的永...

走基层 |  飞舞的蒲公英

1 暑假伊始,夏歌将每天三餐改为两餐,天太热,她觉得三餐吃不下,还不饿就到饭点,一天光忙着做饭,麻烦。 倘若有客人来家,夏歌尽量将客人往饭店带。一吃几个小时,避免窝在家时间长感觉又要吃饭,不做还不好意思。 亓世江不以为然,他觉得人一日三餐是...

走基层 | 二哥

村里的老人都说,二哥不争不抢,善良仁义,像个神仙。 二哥出生的时候恰逢灾荒,人们吃穿都愁。二哥属虎,他于农历十月中旬下午出生,当时很瘦,不似虎而更像猫。 后来的他个子一般,胖乎乎的,平头方脸,耳朵垂子比较厚,老人们说这种面相以后能做大官,于...

走基层 | 借年

我的家乡鲁西南革命老区,是半丘陵地区。我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那时是集体生产队挣工分模式,生产队不准外出打工。我生活在一个七口之家,我的父母养育着三个哥哥、一个姐姐和我,那时我们这里主要种植地瓜、玉米、小麦、高粱等,生产力非常低下,生产的...

走基层 | 关于鲁迅笔下“五四”知识分子 “孤独者”形象的思考

《伤逝》《在酒楼上》《孤独者》这三篇小说均收录于《彷徨》,其主角或叙述者均为“五四”时代知识分子,为我们揭示了“五四”时代知识分子作为形单影只的“孤独者”“启蒙者”的心态、遭遇与结局。而鲁迅作为知识分子本身,这三篇小说既可以看作他对知识阶层...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