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来信(1335)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每到每月房贷还款日,扣款短信都会告知我,已从我的银行账户中收回的金额。尽管同样的短信我已经收到过几十次了,但心理上仍然做不到无痛扣款。几天后,朋友向我转发了一条当天公积金中心的新闻,我惯性地以为应该只是提高贷款额度,和我这种存量的贷款用户关系不大。不料,爱人几乎也在同时发来一张做了重点标记的截图,原来这次新政,还新增了重大利好规则:公积金账户的余额可以直接冲抵公积金贷款。
之前由于提取规则限制,我和爱人的公积金双双无法按月还贷提取,导致我俩的账户只进不出了四年。这次新政彻底盘活了沉睡的余额,可算是给我们紧绷的还房贷神经松了绑。
我熟练地打开手机里的房贷计算器,输入了两人账户余额总额和贷款利率,计算器很快显示出,冲抵完成后我们每月能减少3000元左右的房贷,从后续还款计划来看,总利息金额也将大幅缩减。如此利好政策,当然要尽快提上日程,按照新闻里的操作指引,我以最快的速度在政策落地的第一个工作日,就向银行提交了办事预约。
还贷当天,银行柜面工作人员一听是办理这项新业务,立马打趣说:“这业务我们也是上周刚培训的,属于边办边学,大概需要20分钟,两位不赶时间吧?”六位数的公积金账户余额在柜台内持续的键盘敲击声中瞬间清零,我和爱人更多的还是如释重负。走出了银行大堂,一向对“非必要消费”保持警惕的我俩,不约而同地说:“走!今晚吃大餐庆祝下吧。”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因为要还房贷,我们的家庭消费一直都秉持“只买需要的,不买想要的”的原则。悬在头顶的房贷,是冲动消费火苗的灭火器。控制好内心欲望还只是第一关,让人难以抵抗的还有近年来花样百出的“促消费”补贴活动。
作为对打折信息自带灵敏雷达的中年女性,我开始试着盘点起家里的“可置换清单”。八岁的笔记本电脑是家中元老,但如今运行办公软件依旧流畅,就此抛弃它,好像不太合适;为了记录孩子成长买的便携手持摄像机,比最新款至少落后了两代,不过细想了下,这半年好像只开机过几次;至于最放不下的手机,去年刚淘汰了旧款给父母,实在对强行更新换代下不了手。
久而久之,我开始常常陷入“买还是不买”的内耗中。盘活了的公积金账户,不仅意味着每月为家庭可支配资金提高了几千元的额度,更重要的是松绑了那紧绷已久的消费神经。当银行工作人员在电脑上忙碌地操作公积金余额还贷手续时,我久违地打开了亲子酒店的收藏夹,也重新联系上了早前加了微信的游泳馆,咨询最近的购卡活动。
(读者 萨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