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胯”骨折了还能走路吗?髋部骨折的康复训练建议
作者: 李敏髋部民间俗称“大胯”“胯骨”,即躯干与腿相连接的部位,由髂骨、耻骨、坐骨及股骨组成。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骨密度逐渐降低,骨骼变得很脆弱。同时,老年人的平衡能力也有所下降,步态不稳,容易意外跌倒。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老年人因为跌倒、交通意外发生髋部骨折的风险很高。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髋部骨折病例超过100万。髋部骨折后,多数老年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可能发生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甚至丧命。因此,髋部骨折也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
髋骨骨折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通过全髋关节置换术等手术方式,患者的骨折部位可得到“修复”,保证下肢的行走功能。临床数据表明,相较于保守治疗,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骨骨折患者,长期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发生风险更低。在手术治疗后,尽早接受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能帮助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降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促进骨折愈合,强化下肢肌力,最大限度恢复下肢功能。
对患侧进行制动
保持良好体位
患者术后可遵医嘱使用髋关节支具,术后5天内不可屈髋,不可进行髋部的内旋和外展(脚尖向内或向外伸展大腿),防止手术部位脱位,造成其他损伤和不必要的疼痛。家属为患者翻身时,应注意避免挤压手术部位。患者应去枕平卧,保持正确体位。具体体位应遵照医护人员安排,根据骨折位置、手术方式等确定。
一般来说,髋部骨折患者可借助外展枕,即上窄下宽、等腰梯形的海绵枕(上部宽度约为10厘米,下部宽度约为35厘米),让双腿保持30°左右的距离,并在患肢外侧摆放一个枕头,让双腿呈中立位。患者保持这一体位,对髋关节来说最为稳定,能避免未来发生走路姿势异常等问题。
卧床训练
1.踝泵运动
早期训练应从趾部、踝部开始,健侧腿和患侧腿均可练习。脚趾训练的方式很多。可以努力张开5个脚趾,保持5秒钟,然后放松;可先用力抬起大脚趾,保持5秒钟后放松,然后用力抬起其余4个脚趾,保持5秒钟后复位。每只脚反复练习5~8组。
踝泵运动分为屈伸动作和环绕动作。屈伸动作:患者取仰卧姿势,双腿伸直,勾起双脚脚尖,保持10秒钟;然后缓缓下压脚尖,绷直脚背至最大限度,保持10秒钟后放松。环绕动作:双踝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环绕练习10~15秒。屈伸、环绕动作各做3次为一组,每天练习5~8组。
术后1周,患者可以借助弹力带进行踝部训练。将弹力带的中段缠绕在前脚掌,双手拉住弹力带两端,缓慢进行上勾、下压脚尖的动作,以增强小腿肌力。
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
患者取仰卧姿势,双腿伸直,用力绷紧大腿肌肉,维持5~10秒后放松,休息5秒后继续练习。双腿重复10次为1组,每次练习3组,每天练习2~3次。
3.健侧腿直腿抬高训练
患者仰卧在床上,腿部伸直,缓慢抬高健侧腿,使其与床面呈45°,保持10秒后缓慢落下,然后再次抬起。练习10~15次为1组,每天练习6组。
4.股四头肌拉伸训练
患者呈仰卧或半卧位,健侧腿屈曲,患侧腿伸直。家属站在患者腿旁,将弹力带套在患侧腿的大腿下方,家属稍微用力向上拉,患者用自己的力量往下拽,保证腿部不离开床面。“拔河”5秒后,患者和家属一起慢慢放松。家属用力不可过大,以免影响伤口恢复。每组练习10次,每天练习2组。该动作可强化股四头肌力量。
5.髋关节外展、内收训练
患者术后6~7天,可以进行髋关节外展、内收练习。患者取仰卧位,伸直双下肢,两脚与肩同宽。以脚跟为轴心,右侧大腿向内转直至最大幅度,保持3秒后回到原位,再转向外侧至最大幅度。完成3次内旋、外展动作后,恢复至初始动作。然后换左腿练习。左右腿各练习5次为1组,每天练习3组。健侧腿可以适当增加训练幅度,患侧腿可以减少训练幅度和次数。
5.抬臀运动
患者呈仰卧位,双肘撑床,健侧腿屈膝,健侧腿、臀部、腰背部一同用力,缓缓抬起臀部,保持5~10秒钟,然后缓慢恢复至起始动作。5次为1组,每天练习3组。
离床训练
1.坐起训练
患者在平躺状态下,先用双手发力支撑身体坐起,坐起后在护理人员或家属的协助下,将双腿自然垂于床边,几分钟后再次躺下。重复上述动作,练习10~15分钟为1组,每天练习2组。
2.自行上下床转移训练
下床时,患者双手支撑床体,使身体慢慢移动到健侧腿所在的床边,先使健侧腿离床,脚部完全着地后,再将患侧腿移动至床边。由护理人员或家属协助,使患侧腿离床、足部着地,然后架上双拐,上肢与健侧腿同时发力站起。上床时双腿的活动顺序相反,即患侧腿先上床,然后再将健侧腿收回。
3.行走训练
患者在达到站立三级平衡(指独自站立时能够抵抗外力,维持站立姿势)后可以开始行走练习。练习时,患者站稳以后将双腿略微分开,双手拿起拐杖先往前移动15厘米左右,依靠拐杖的支撑迈出患侧腿,在身体重心稳定后迈健侧腿。如果需要转弯,应以健侧腿为支点,像圆规一样转动患侧腿,完成转弯动作。注意,转弯时患侧腿的外旋幅度不宜过大。
刚开始进行行走练习时,练习时间不宜太长。随着行走能力的好转,可以逐渐延长练习时间。待患者行走时的平衡性、稳定性有所提升,可开始进行负重行走训练,以增强下肢力量。后期训练时,患者可逐步尝试在不使用拐杖的情况下独立走动。
温馨提示:不同患者的手术方式、恢复情况存在个体差异,训练方案也会有所区别。为保证训练的安全性和效果,患者必须严格遵医嘱开展康复训练。训练应循序渐进,避免过早或过度训练。如果手术部位出现肿胀、刺痛等不适感,应立即停止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