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长期家庭氧疗需要注意什么

作者: 张利梅 邵雪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以呼吸困难、咳嗽、胸闷喘息为主要症状。氧疗即利用各种方式将含氧气体输送给人体,以提高机体的氧输送量的治疗方式,是慢阻肺患者最基础、最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之一。持续进行家庭氧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那么,进行家庭氧疗,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选择合适的家庭氧疗方式

家庭氧疗包括长期氧疗、短时脉冲氧疗、可移动氧疗、夜间氧疗、姑息氧疗等方式,适用于不同情况的慢阻肺患者。

1.长期氧疗

长期氧疗指长期坚持每昼夜持续吸入低浓度氧15小时以上,吸入氧浓度为24%~28%,氧流量为1~2升/分钟。长期氧疗是最为常见的家庭氧疗方式,可使患者血氧分压≥60毫米汞柱和/或血氧饱和度升至90%。伴有严重低氧血症的慢阻肺病患者进行长期氧疗,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肺血流动力学状况、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

2.短时冲击氧疗

短时冲击氧疗是短时间、间断给氧的方式,一般持续几分钟至1小时,适用于活动前后或急性呼吸困难发作需要临时氧疗的患者。慢阻肺病患者在进行康复锻炼或其他活动前,建议使用短时间冲击氧疗,预防、缓解活动诱发的呼吸困难症状。

3.移动氧疗

移动氧疗指在运动和日常活动中,通过可移动的氧气装置输送氧气,便于患者进行户外活动,减轻运动时的呼吸困难,改善活动耐力。适合使用移动氧疗的人群为:呼吸室内空气时,有严重劳力性低氧血症(血氧饱和度<88%)的慢阻肺病患者。移动氧疗可以作为长期氧疗的联合方案,也可单独用于静息时无低氧血症但运动或活动时血氧饱和度<88%的慢阻肺患者。

4.夜间氧疗

是指在夜间睡眠时进行的氧疗,能改善夜间低氧血症,适用于睡眠时出现低氧血症的患者。

5.姑息氧疗

姑息氧疗通常用于生命终末期、临终关怀的患者,使用氧疗来缓解呼吸困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选择合适的设备

家庭氧疗的设备主要是家用氧气瓶、氧气袋、家用制氧机等,部分慢阻肺患者需要联合使用无创呼吸机。

1.家用氧气瓶、氧气袋

家用氧气瓶较为便携,但容量有限。氧气袋虽然容量相对较大,但是体积大,携带、使用、邮寄都不大方便。

2.家用制氧机

家用制氧机即制即用,使用相对方便,不仅可以提供相对较高的氧流量,还能保证长时间供氧,输出氧浓度可以稳定在90%以上,能够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

3.家用无创呼吸机

与家用制氧机相比,家用无创呼吸机在患者吸气时,能够提供正压气流,帮助氧气顺利进入肺部;在患者呼气时,能够维持一定的压力防止气道塌陷,使呼气更通畅。

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功能逐渐减弱,难以正常吸气和呼气,导致二氧化碳无法正常排出,滞留在患者体内,最终可能导致高碳酸血症等并发症。如果患者通过单纯吸氧无法改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则应遵医嘱使用无创呼吸机减轻其呼吸困难症状。

遵医嘱确定氧流量和氧浓度

根据患者的病情、氧疗目标等情况,医师会为患者开具“氧疗处方”。处方会注明氧流量、吸氧时间、供氧设备等信息。慢阻肺患者进行家庭氧疗必须严格按照处方进行。

一般来说,大多数慢阻肺患者存在低氧血症伴有二氧化碳潴留情况,应进行低流量、低浓度吸氧,将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8%~92%之间。如果进行高流量、高浓度吸氧,容易进一步加重二氧化碳潴留,甚至可能引发抽搐、昏迷、呼吸停止等后果。

合理使用湿化功能

制氧机、家用无创呼吸机一般配有湿化功能,可以增加吸入气体的湿度,湿润气道黏膜,提高患者氧疗时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议您在湿化罐内灌入蒸馏水或纯净水,水量不宜过多——占湿化罐的1/2或2/3即可。湿化液过少起不到加湿作用,过多可能引起误吸。必要时,患者可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冲洗、擦拭鼻腔,保持鼻黏膜湿润。

定时监测氧疗效果

慢阻肺患者血氧饱和度应维持在90%以上。低于这一水平,家人应立即带患者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1.使用家用血氧仪检测

将血氧饱和度仪夹在患者手指上,通过红外线照射观察血氧饱和度。

2.观察症状表现

如果患者气喘、心悸、头晕、胸闷等症状突然加重,嘴唇、舌头、手指和足趾有发紫表现,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

3.定期复查

居家氧疗的患者应该在开始氧疗的第3个月、第12个月复查动脉血气,以后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动脉血氧监测。

安全氧疗的注意事项

1.做好消毒

制氧机的鼻导管、面罩、湿化瓶应每周清洗消毒,并用流动水冲洗干净,晾干后备用。禁止将其放置于阳光下暴晒或使用烘干机烘干。每月清洗制氧机的过滤棉1~2次,每6个月更换一次;鼻导管、面罩等建议每6个月更换一次。如果出现漏气、破损等情况,应立即更换,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2.规范操作

放置氧气瓶、制氧机时,应在四周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保证通风良好,便于操作、维护。制氧机机壳周围及底部禁止覆盖物品,防止堵塞进气口、排气口,导致机器运行异常。

氧疗之前,认真检查吸氧导管有无扭曲、打折、牵拉,确保氧疗的有效性。开始吸氧时,先调节氧流量,再戴鼻导管;停止吸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闭氧流量开关。建立氧疗记录本,认真记录每天的吸氧时间和血氧饱和度。患者在复诊时应出示氧疗记录本,方便医师了解患者用氧情况和病情变化。

3.防火、防热、防震

禁止在氧气瓶、制氧机附近吸烟、使用明火,氧气瓶、制氧机应远离热源,避免阳光直射‌。必要时可在家中安装烟雾探测器,以防发生火灾。使用和搬运氧气瓶、制氧机时,要轻拿轻放,确保其放置于平坦、安全的位置,防止倾倒、碰撞、掉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