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拉肚子可能是急性感染性腹泻

作者: 张思思

小朋友拉肚子,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是着凉、吃得太多或不消化等原因造成的。但儿童腹泻,尤其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时,应警惕是急性感染性腹泻。家长应第一时间带患儿就诊,不可用多喝热水、热毛巾敷肚子等方式为孩子“治疗”,以免病情加重,危害儿童健康。

什么是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

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患者的粪便性状改变,呈水样便、黏液便。该病可伴有腹痛、呕吐、食欲减退、发热、精神萎靡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能出现脱水甚至休克症状。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高、流行广泛,高发人群为6个月~2岁的婴幼儿。婴幼儿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外界病原体的能力较差,因此容易感染该病。

致病原因

1.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腺病毒是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毒,可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和炎症反应,导致腹泻、呕吐等症状。

2.细菌感染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致病菌侵入肠道后,会产生毒素,引发肠道炎性反应,使患者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

3.寄生虫感染

蓝氏贾第鞭毛虫和阿米巴原虫等寄生虫感染,可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

4.真菌感染

肠道感染念珠菌、毛霉菌、曲霉菌,可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无论是细菌、病毒感染还是寄生虫、真菌感染,感染性腹泻的传播途径主要都是“病从口入”,即食用被病原体污染的水和食物导致感染。当然,也有部分患儿是由呼吸道、直接接触等途径感染。

怀疑是急性感染性腹泻该如何诊断?

不同原因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腹泻,症状具有相似性——患儿都有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因此,家长不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孩子的患病原因,并随意使用药物。

医师会依据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通过了解患儿的主要症状、大便性状、病史、饮食史、旅行史等情况,医师可初步判断患儿是否为感染性腹泻。同时,患儿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粪便常规、粪便细菌培养等检查,以明确致病原因。部分患儿需要进一步进行腹部超声等影像学检查。

治疗手段

孩子一拉肚子就吃抗生素,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但这样做真的有用吗?此外,家长做些什么能让孩子的病情尽快恢复呢?

1.抗感染治疗

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不一样,治疗药物也不同。对于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和真菌感染患者,医师会给予相应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但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属于自限性疾病,没有特效药物,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是无效的。

2.对症支持治疗

(1)补液治疗

腹泻时,大量水分随粪便一同被排出体外。同时,多数患儿因受病情所累,有进食少、饮水少等问题。为避免患儿脱水,医师会予以补液治疗。普通患儿可口服补液盐预防和改善轻度、中度脱水,重度脱水患儿应进行静脉补液治疗。

(2)退热治疗

如果患儿体温超过38.5℃,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口服液、栓剂进行退热。退烧药的使用间隔应大于4小时。

3.补锌治疗

补锌能明显减轻腹泻的严重性和缩短腹泻病程。对于6月龄以下的腹泻患儿,每天可遵医嘱补充锌元素10毫克,6月龄以上的腹泻患儿,每天可遵医嘱补充锌元素20毫克,疗程为10~14天。

4.其他辅助治疗

蒙脱石散有保护和修复肠道黏膜、吸附肠道毒素的作用,能减少腹泻次数,缩短腹泻病程。益生菌如鼠李糖乳杆菌、布拉氏酵母菌、双歧杆菌可调节肠道微生态失衡,对缩短腹泻病程有帮助。可遵医嘱选用这些药物。

居家照护注意事项

除部分病情严重的患儿应住院治疗之外,一般情况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不需要住院。居家休养时,家长应悉心照料患儿,保证其合理饮食、充分休息。

1.饮食调养

(1)多喝水

腹泻患儿的体液流失量大,除进行补液治疗外,家长还可以给孩子适量喝些菜汤、米汤、稀释的果汁等,补充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

(2)适量进食

腹泻患儿的消化功能降低,宜少食多餐,适当减少进食量。如果孩子食欲不佳,不要强迫进食,过量进食反而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导致病情加重,不利于疾病恢复。患儿饮食应该以粥、面条、鸡蛋羹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不能吃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和高糖食物。蔬菜、水果的膳食纤维含量较高,不适合腹泻患儿食用。孩子呕吐后应禁食2个小时左右再进食,以免再次引起呕吐。

2.肛周护理

如果腹泻频繁,要为患儿做好肛周护理。患儿每次排便后,应用温水为其洗净肛周,用柔软的纸巾轻轻吸干水分,保证肛门周围干燥。可适当涂抹保湿霜保护臀部皮肤。如果肛门局部发红、肿胀,应该咨询医师进行处理,避免感染。

3.充分休息

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可能使患儿出现烦躁不安等情绪。家长应及时安抚,陪伴孩子卧床休息,避免进行剧烈活动。用热水袋给孩子的腹部保暖,有助于减轻腹部不适感。

居家休养期间,家长应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果用药后疗效不佳,患儿依然频繁呕吐、腹泻,应再次就诊。

预防建议

1.饮食卫生多注意

生食、熟食分开存放,刀具砧板生熟分开。不饮用未经充分煮沸的水、不进食生食。食物应彻底清洗、煮熟后再食用。家中的餐具应定期消毒。

2.个人卫生很重要

注意儿童的手卫生,教导孩子回家后、饭前便后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不啃咬玩具、手指,不直接用手抓食物。外出时,准备具有消毒功能的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湿巾。接触公共设施如电梯扶手后,及时为儿童手部进行消毒。婴幼儿、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者应避免接触腹泻患者。

3.增强个人免疫力

增强自身免疫力,可有效抵抗病原体入侵。家长应保证孩子的饮食营养均衡,保持合理的作息时间,多进行户外活动。年龄稍大一点的儿童可以通过跑步、打球等运动来增强免疫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