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多措并举帮您预防流感
作者: 宋连义 封继宏春季气温虽然逐渐回升,但早晚温差较大,气候干燥,流感病毒的传播风险比较高。中医将流感归于“时行感冒”,属“瘟疫”范畴。明代《温疫论》谓之“疫者感天地之疬气,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即病,邪自口鼻而入”,可见流感的传染性之强。中医应对流感有一套独到的智慧,能够为春季流感提供更为多元、有效的防治策略。
去寒就温护阳气
《黄帝内经》强调,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人体的阳气充足,则卫外功能强健,可以抵御外邪,如果阳气不足,则卫外不固,腠理疏松,风寒、风热、疫毒等外邪乘虚而入,可引发流感。春季人体阳气虽然已经开始升发,但是刚刚经历了冬季的潜藏阶段,相对较弱。春季要保持体内阳气充沛,就要做到避寒保暖、饮食温补。
1.避寒保暖
春季乍暖还寒,气候多变,若此时不注意防风御寒,可能导致风寒侵体,阳气受损,罹患流感。因此必须注意做好保暖,顾护卫阳。
建议您不要急着更换单衣,应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做好自身的保暖工作。衣着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外出时尤其注意保护头面部、腹部、腿部等易受风寒侵袭的部位,早晚及时增添衣物,免受风邪侵袭。等到气候彻底转暖、温差缩小时,可以逐渐更换衣物。
2.膳食增辛
中医讲究“虚则补之”“寒则温之”。春季适当选用具有辛散温通功效的食材,能帮助阳气升发,抵御外邪入侵,膳食温补还可避免药物气味苦劣,难以入口的弊端。正如医家王孟英所说:“以食代药,处处皆有,人人可服,物异功优,久服无弊。”
生姜、韭菜、胡椒、香菜、南瓜、洋葱等食材性质温热,有助于提升阳气,温经散寒。将这些食材与您日常喜爱的各类食物相搭配,不仅能够享受美味,更有助于抵御流感侵扰。本文为您推荐一款香菜葱白萝卜汤以供参考:
准备香菜(带根)2~3颗,葱白(带须)3~4根,白萝卜半根,生姜3片。将香菜、葱白、白萝卜洗净,香菜、葱白切段,白萝卜切成块。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10~15分钟,出锅前可加入适量食盐和胡椒粉调味。随餐饮汤、食萝卜。
生姜入肺、胃、脾经,具有辛温散寒、温中止呕的功效;《本草纲目》称香菜“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能辟不正之气”;葱白能宣通阳气、辛温开窍、发汗解肌。这道汤有助于升发阳气,预防和改善流感症状。
按摩吐纳调肺气
中医认为,肺为“人之本”,既主呼吸之气,又主一身之气,与人体气的生成和运行关系密切。肺气向上向外宣发,能够温养肌肤腠理,抵御外邪,是身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如果肺气不足,外邪便容易入侵,引发流感。进行穴位按摩,学习吐纳之术有助于宣发肺气,疏通经络,增强对外邪的免疫力。
1.按摩利肺气
(1)按揉迎香穴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的中点和鼻唇沟交点处。按揉迎香穴可以促进鼻子周围的血液循环,起到疏散风热,宣肺通窍的作用。
按摩方法:将两手大拇指指腹相互摩擦至有热感后,轻轻按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36次,直至有酸胀感为宜,每日1次。
(2)按摩耳廓
人的心、肺等脏腑在耳部均有对应的反射区,定期按摩耳廓可补益肺气,疏风解表,调和气血,助力阳气升发。
按摩方法:双手的食指和大拇指合力,由上而下轻轻按揉耳廓,按摩至局部微微发热为宜,每日2~3次。
2.吐纳顺肺气
我国古代有一套独特的吐纳养生方法——六字诀,即通过六种不同的发音口型和呼吸方式,调动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以强身防病。六字诀中的“呬(xì)”字诀对应肺脏,能够疏通肺经,排泄肺中浊气,调理肺脏功能。具体练习方法如下:
晨起后,穿上宽松的衣物,身体放松,自然站立,两手自小腹前缓慢抬起,掌心逐渐翻转向上,直至与两乳平齐;然后两臂外旋,手心向外,双臂展开如同小鸟张开翅膀;同时呼气,念“呬”字。呼气结束后,自然吸气,两臂自然下落垂于体侧。该动作每天练习6次。
3.调摄情志平肺气
中医预防流感,不仅注重抵抗外邪,还注重情志调摄。中医理论认为,肺主气,悲则气消,即过度悲伤会耗伤肺气,使人出现气短、咳嗽、乏力等症状。因此,补益肺气还应注重调摄情志。正如《黄帝内经·素问》记载:“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日常生活中,您应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情,注意劳逸结合,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时排解负面情绪。保持精神愉快,肺气自然平顺,从而病无所生。
养生茶饮扶正气
中医讲究“未病先防”,即在疾病未形成之前,就对各种可能导致疾病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避免疾病的发生。流感的发生与正气不足、外邪侵袭有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平时免疫力低下、正气不足者,要扶正祛邪,增强抵抗病邪入侵的能力。在中医众多的“治未病”方法中,茶饮是一种简便易得、备受医家推崇的方式。
1.党参黄芪陈皮饮
选用党参10克,黄芪5克,陈皮5克。将党参、黄芪和陈皮洗净后放入锅中,倒入适量清水熬煮,煮好后代茶饮。党参能补中益气、健脾益肺;黄芪补气养血、益卫固表;陈皮可理气健脾、温中散寒。三者合用能够提升正气,改善乏力气短等症状,增强对外邪的抵抗力。
2.党参紫苏生姜饮
选用党参10克,紫苏叶10克,生姜10克。将党参、紫苏叶洗净,生姜洗净切片,以适量清水煎煮后代茶饮。紫苏被称为“纯阳之草”,味辛性温,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作用;生姜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这款党参紫苏生姜饮能够疏风解表,补充体内正气。
3.黄芪金银花陈皮饮
选用黄芪5克,金银花3克,陈皮2克,洗净后以适量清水煎煮后代茶饮。金银花具有抗炎、解毒作用,与黄芪、陈皮搭配,可以在补中益气的同时,发挥对外邪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