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来自星星的孩子”不再孤单

作者: 赵玉遂

让“来自星星的孩子”不再孤单0

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中,有这样一群与众不同的孩子。他们宛如来自遥远而神秘的星球,置身于一个只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天地之中。这群特殊的孩子,就是自闭症儿童,人们也常常称他们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从2008 年起,联合国将每年的4 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旨在提高人们对自闭症患者的关注,今年是第18 个“世界自闭症关注日”。随着社会对孤独症关注度的提高,人们对“自闭症”“孤独症”这些字眼并不陌生,但对自闭症本身的认识仍存在很多误解。对此,我们专门采访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专家徐方忠主任医师,为我们详细解读儿童自闭症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专业名称是自闭症谱系障碍( ASD),是发病于婴幼儿时期的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活动内容和兴趣局限、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基本特征,多数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儿童自闭症往往起病于3 岁前,有2/3 的自闭症儿童从出生后就逐渐起病,还有约1/4 的自闭症儿童在经历了1~2 年的正常发育后才出现退行性起病。

徐主任强调:“由于儿童自闭症的表现较为多样,早期症状容易被家长忽略,导致孩子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所以,家长们非常有必要更多地了解自闭症,警惕自闭症。”

自闭症儿童有哪些表现

自闭症儿童的核心症状是社会交往障碍、行为重复刻板。

●社会交往障碍

这是自闭症最为显著和核心的特征。自闭症儿童往往难以与他人建立和维持正常的社会关系,缺乏对他人的兴趣和情感的分享,不主动寻求或回应社交互动。他们往往不会用眼神注视、面部表情、手势等非语言方式沟通,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没反应”“不理你”;同时,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发育迟缓或异常,可能不会说话或说话无意义,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不会进行双向对话,只能重复他人的话语或电视广告等。此外,他们通常不会参与想象性或合作性的游戏,不会模仿他人的行为或角色扮演,也不会与同龄人交朋友或玩耍,对人际交往的规则和礼仪不理解或不遵守。

●行为重复刻板

自闭症儿童对某些事物有着固定的兴趣和重复单调的行为模式。 他们可能对某些物品或主题有过度的偏好,例如对火车、数字、地图等有强烈的兴趣,对其他事物则漠不关心。同时,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仪式化行为有强烈的坚持,例如每天要按固定的顺序做事情,要吃同样的食物,要穿同样的衣服,而且一旦被打乱,就会产生焦虑和抵抗。此外,他们还有固定或重复性的言语、动作或使用物品的方式,例如反复说同样的话语或问题,反复摆弄或排列物品,反复摇头、拍手、跳跃等。

除此之外,自闭症儿童常伴有精神发育迟滞、睡眠障碍、注意力障碍、情绪不稳定、多动、冲动、攻击、自伤等行为;认知发展不平衡,音乐、机械记忆、计算能力相对较好,甚至超常。部分自闭症儿童伴有抽动秽语综合征、癫痫、脑瘫、感觉系统损害、巨头症等。

让“来自星星的孩子”不再孤单1

造成儿童自闭症的原因有哪些

随着研究的深入,医学界对自闭症的病因了解越来越多,总体来说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自闭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可能与特定的基因变异或基因组合方式有关,这些变异或组合可能影响个体的神经发育,从而增加自闭症的发生风险。

●环境因素

自闭症的发病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长期处于单调、缺乏刺激的环境中,或者接触化学物质、二手烟等有害物质,都可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增加自闭症的风险。此外,围产期(即孕期和分娩期)的不良影响因素可能会增加患自闭症的风险。孕妇在怀孕期间如果受到感染、药物暴露、空气污染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对胎儿的大脑发育造成损害。同时,产伤、宫内窒息等围生期并发症也可能与自闭症的发病有关。这些因素可能干扰神经元的正常发育和功能连接,进而诱发儿童自闭症。

●大脑结构及功能异常

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异常可能涉及多个脑区,如丘脑、小脑、脑干等,这些脑区的功能缺陷或结构异常可能干扰神经元的正常发育和功能连接,从而导致自闭症。

让“来自星星的孩子”不再孤单2

如何早期识别自闭症

家长学会早期识别自闭症,对孩子接下来的诊断、治疗,甚至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自闭症的核心症状之一是社交沟通障碍,也就是自闭症儿童缺乏与人沟通的意愿和行为。发育正常的孩子,即使在婴儿时期,在没有语言交流之前,就可以通过眼神、动作等方式与人沟通了;而自闭症儿童在婴儿期常表现为缺乏目光交流和对视,很难学会“再见”“欢迎”等社会性互动的手势动作。其实,早期识别自闭症有一些可以参考的线索。如果宝宝有以下表现,家长应引起重视,及时就诊。

●4 个月时不会看着别人的脸微笑。

●6个月时没有明显的快乐情绪。

●12 个月时听力没有问题,但是叫他的名字不理睬。

●16 个月时不会说任何一个词语。

●18 个月时不会用手指点东西,不会跟随别人的指点看东西,不会玩过家家等需要想象力的角色扮演类游戏。

儿童自闭症有哪些治疗方法

自闭症的病因复杂,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临床上缺乏特效的治疗和干预手段。目前儿童自闭症多采用行为干预训练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以行为干预为主,以药物治疗为辅。

●基本治疗

自闭症的基本治疗,主要是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漱、进食等。家长应接受相应的专业培训,并为自闭症孩子提供心理支持,学习如何正确引导和照顾他们,同时积极进行专业治疗与训练,参与孩子治疗全过程。

●药物治疗

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焦虑、抑郁、多动等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可以使用药物进行治疗。部分自闭症患儿可辅助一些药物治疗,帮助改善其过激的情绪和不良的行为症状,如情绪不稳、注意力缺陷和多动障碍、冲动行为、攻击行为、自伤和自杀行为、抽动和强迫症状,以及精神病性症状等。根据患儿情况可选用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情感稳定剂及治疗多动症的药物。但药物治疗无法改变自闭症的病程,对核心症状效果不佳。需要强调的是,药物治疗需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心理治疗与训练

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法是一种行为改变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个体逐步接近目标行为的一系列小行为进行强化,最终形成期望的复杂行为。这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地累积,最终搭出完整的造型。例如,训练一个自闭症儿童说话,一开始,只要他发出任何声音就给予奖励(如口头表扬、给他喜欢的小零食等),这是第一步。之后,当他发出类似某个词语的声音时再给予奖励,并逐步提高要求,直到他能准确地说出这个词语。

应用行为分析法(ABA)。主要的训练方法为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即通过反复的训练,强化患儿的各项能力发展,如行为训练、示范、串联行为教学、随机教学等。此外,视频示范法、图片交流法、自闭症以及相关障碍儿童治疗教育课程、地板时光、感觉统合训练等,都对患儿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反应训练法(PRT)。关键反应训练法侧重于通过互动和模仿来促进患儿的社交和语言发展。该方法以游戏为基础, 以关键反应为目标, 瞄准自闭症儿童的核心障碍, 产生最大最快的干预效果, 使自闭症儿童回归到正常发展轨道。该技术在实践中坚持若干提高自闭症儿童动机和促进其多线索反应能力的原则,可以在家庭、学校、社区生活环境中实施。

家有自闭症儿童该怎么办

●调整好心态

当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或疑似自闭症时,家长可能会感到困惑、无助甚至情绪崩溃。这时候要冷静下来,和家人沟通,共同承担责任,调整好家庭生活,迎接接下来的挑战。然后,尽快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康复机构,开始早期干预训练。

●学习相关知识

通过日常照顾和玩耍,自然地在家庭中进行康复训练,把孩子在机构里学到的技能延伸到家里和自然环境中。要给孩子充分的理解和接纳,关注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帮助他们发展这些方面。

在自闭症的干预训练中,尤其强调开展以适应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技能训练,一定要围绕具体的生活细节,引导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感受、需求、兴趣和喜好,然后在此基础上训练较高级的社交技能以及各类知识。

●关注身心健康

自闭症的干预训练是个漫长的过程,难免会给患儿和家长造成很大的压力,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家长要关注自己和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积极求助。比如,可以加入自闭症家长的支持小组,和其他家长交流经验,互相鼓励和支持。对患儿多接纳与鼓励,必要时及时寻求精神或心理专科医生的帮助。记住,早期干预很重要,但别担心,及时行动会有好效果。

最后,徐主任特别提醒道:“每个自闭症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治疗,更是理解和接纳;同时,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让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不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