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舒单抗治疗骨质疏松莫踩坑
作者: 边平达自地舒单抗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后,该药物以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每6 个月皮下注射60 毫克)、副作用少等特性,已成为临床上最受欢迎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之一。但是,还有很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对该药的临床使用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一:我还没有患骨质疏松症,不用打地舒单抗。
在门诊,常会碰到一些绝经后女性,尽管其骨密度检查还不属于骨质疏松症,但其骨转换标志物显示骨质丢失快,此时就要及时使用抗骨吸收药物(包括地舒单抗),否则易发展成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贵在早防早治,因此“等到骨质疏松后再来治疗”的想法是错误的。当然,按照目前浙江省的医保政策,非骨质疏松症患者接受地舒单抗治疗需要自费。
●误区二:地舒单抗不能打,打了以后就停不下来了。
的确,地舒单抗需要患者终生坚持使用,但这并不是“打了地舒单抗”这一行为引起的,而是骨质疏松症这个疾病引起的。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随着年龄增加体内性激素分泌减少造成的,对中老年人来说,性激素下降是无法更改的事实,因此地舒单抗,包括其他抗骨吸收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都需要终生使用。这就像高血压患者之所以需要终生治疗,是因为血压增高引起的,而不是服用降压药物引起的。
●误区三:地舒单抗需要6 个月打一次,一天都不能延后吗?
地舒单抗的一般用法是6 个月打一次,但部分患者需要适当延后。我们曾经检测了111 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接受地舒单抗治疗6 个月后的骨转换标志物,发现有28 例患者的血清Ⅰ型胶原C 末端肽交联(CTX)水平低于100 皮克/毫升,这28 例(约四分之一)患者应该适当延后(3 个月)注射,以免过度抑制其骨重建水平而对骨骼健康不利。
●误区四:打了地舒单抗后,就不能拔牙了。
地舒单抗的有效抗骨吸收作用时间平均为6 个月,在部分患者中可达9 个月,但很少有患者能超过12 个月。因此,若非紧急或特别严重的情况,一般建议在注射地舒单抗6 个月后再考虑拔牙。为安全起见,可以监测患者血清骨转换标志物,如果其血清CTX 水平接近或超过绝经前女性的平均水平(300皮克/毫升),再考虑拔牙。当然,骨质疏松症患者平时要注意戒烟限酒,保持口腔卫生,并定期接受口腔检查和治疗。
●误区五:打了地舒单抗后,就不需要再补充钙和维生素D 了。
尽管在目前常用的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案中,主要(约90%)依靠抗骨吸收药物(包括地舒单抗等),但是不能忽视补充钙和维生素D。这是因为骨质疏松症患者接受治疗后,骨转换速度减慢,钙从骨骼中释放减少,如不及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就容易出现低钙血症,导致肌痉挛等症状。因此,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接受地舒单抗治疗后,要注意坚持晒太阳、喝牛奶,并适当服用钙片和维生素D 制剂。
编辑/朱秋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