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CT 检查项目怎么选

作者: 张光明

肺结节,顾名思义就是正常的肺组织内多出了一些较小的、局限的、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东西,在CT 或胸片上显示类似结节的形态。一般指的是在胸片或者CT 中发现的肺内小于3 厘米的阴影,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引起肺结节的原因有很多,涉及环境、生活方式、遗传、感染、营养、心理等多个方面。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肺结节与年龄增长、衰老有关,这是正常现象。大部分结节为良性结节,真正恶性的比例较低。对于个体来说,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要看高危因素、家族史、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等。

胸部CT 检查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中诊断肺结节的主要工具之一。胸部CT 检查方法通常包括常规CT平扫、低剂量螺旋CT、强化CT 以及薄层CT 等。这些检查方法分别有哪些优缺点,我们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呢?

●常规 CT 平扫

常规 CT 检查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 CT 检查,对设备要求低,绝大多数基层医院也有配备,多应用于急诊或常规体检,价格便宜。

由于扫描层厚限制,一般可以发现超过1 厘米的肺结节。但对小于1 厘米(尤其是小于5 毫米)的结节往往发现不了,从而容易导致漏诊。因此,常规CT 可用于一般常规体检或急诊,不建议用于亚厘米结节(直径大于5 毫米且小于1 厘米的结节)的检查及随访。

●低剂量螺旋 CT

低剂量螺旋CT 与普通CT 的主要区别就是辐射剂量较小,大约是普通CT 的1/4 左右,因此更适合单位体检筛查及短期内需要多次检查的人群。

●强化CT

强化CT 也叫做增强CT,指的是在CT 平扫的基础上,对发现的可疑部位,在静脉注射造影剂后有重点的进行检查,是肺癌(尤其是中央型肺癌)手术前非常好的辅助检查。相对普通 CT 来说,它耗时更长,花费更多。对于肺小结节患者来说,尤其是非手术患者,不推荐做增强 CT。

●薄层CT(HRCT)

薄层 CT,也就是层距比较小的 CT。目前对于肺部小结节的检出及随访最常用的就是薄层 CT,与常规CT 相比,薄层CT 可以更精确地测定肺小结节的密度,根据比值来确定肺小结节为纯磨玻璃结节,或是混合磨玻璃结节,还是实性结节。还可以观察肺小结节与血管的关系、计算肺小结节的体积与倍增时间,进而辅助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

建议肺结节患者在同一就诊医院进行密切随访,切勿随意更换医院。医生会根据肺结节风险等级给出不同的随访建议。高风险的结节可能需要尽早手术治疗,而中、低风险结节则需定期进行随访观察。

直径≤8 毫米的实性结节:需定期进行胸部CT 检查,根据结节大小、有无肺癌危险因素选择不同随访周期,一般为3 个月至12 个月复查1 次。

直径≤5 毫米的纯磨玻璃结节:6 个月复查1 次,如没变化则以后每年复查1 次。

直径>5 毫米的纯磨玻璃结节:3 个月复查1 次,如没变化则以后每年复查1 次。

直径≤8 毫米的部分实性结节:3 个月复查1 次,增大或实性成分增多,提示为恶性,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直径>8 毫米的部分实性结节:3 个月复查1 次,如果持续存在,需要进一步检查及评估。

肺结节并不可怕,建议患者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按要求随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编辑/赵玉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