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驿人间
作者: 本刊编辑部从市井巷陌的社区书屋到钢筋搭建的“阅读城堡”,从书页泛黄的旧书摊到视力障碍者指尖的浮点,每一处阅读的角落,都是文明的火种在人间安放的驿站。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杨庄街道社区的“社区书屋”,吸引了居民前来阅读。据了解,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杨庄街道精心打造“社区书屋”公共阅读空间,在书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亲子阅读、“旧时光·老故事”照片征集、重温煤矿精神“薪火传家”行动、“传承红色经典 赓续历史文脉”读书月等系列活动,激发了居民的阅读兴趣,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

北京,位于西城区西四南大街的人气阅读空间—红楼公共藏书楼,由电影院改造而成。

济南,由市图书馆打造的全国首家沉浸式“阅读迷宫”开门迎客。该迷宫内有全新图书4万余册,借鉴了当下最受欢迎的互动式体验模式,将阅、玩、乐、游有机融合。走入迷宫,色彩斑斓的书墙让读者瞬间进入阅读的奇境,沉浸式、立体化体会阅读的魅力,让读者踏上通往阅读的美妙之旅。

成都,都江堰市的钟书阁书店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读者。店内层层叠叠、高耸的书墙好似都江堰巍峨雄壮的城墙。其设计融合了现代与古典风格,采用大量的镜面和线条元素,营造出奇特曼妙的错位空间感。

成都,街头放置的公共钢琴及图书可供市民免费使用和阅读。

广州市天河区黄村街道,每月首个周末的下午,广州图书馆流动图书大巴车如期而至。广州市“流动图书馆”已进入第四代,藏书量达5000册。人们在车上可以享受办证、借书、还书以及数字阅读等服务。

71岁的退休教授刘瑞琦家中藏书颇多,他先后给多地的中小学、文化站等捐赠书籍上千册,并开办乡村图书馆,向读者免费开放。“我走到哪里,就把书捐到哪里,把书院建到哪里。”刘瑞琦说,自己就是因读书而获益的人,希望能给山村里的娃娃们营造热爱读书的文化氛围,让读书改变他们的命运。

西安的焦美宁开了一家图书馆,她发现主动来看书的孩子少,于是决定带着书去学校,义务为孩子们讲故事。这一讲就是10年。她看过的绘本达上万册,讲解也非常生动有趣,成了几百所学校孩子心中的“故事大王”。焦美宁说:“看到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就很满足,身体到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我们去。”

无锡,红十字会志愿者在无锡市图书馆盲人图书室给盲人讲故事。从2009年起,红十字会志愿者与无锡市图书馆盲人图书室共建活动,已连续15年给盲人讲故事、讲电影,旨在让盲人了解外面多彩的世界。
只要还有人愿意书写,愿意诵读,愿意聆听,书驿便不会消失。人间书驿一定会以更自由的形态生长—在街头钢琴的琴键下,在流动图书馆的车辙里,在每片未被虚无占领的心灵原乡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