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策略探究

作者: 陈丽华

摘 要 在单元主题语境中开展语篇教学活动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通过巧用语篇文本、精设文本留白、妙置卡通人物、联系生活情境等教学方式,整合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 英语学习活动观;语言能力;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4)12-0043-03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倡导学生通过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1]教师应以单元主题为引领,以课时语篇为依托,整体设计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感悟核心内容,理清知识结构,建构话题脉络,形成交际语系。笔者将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2 A new student为例,具体阐述教师在单元主题语境中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策略。

Unit 2 A new student的主题是“人与自我”,主题群为“生活与学习”,子主题内容为“身边的事物和环境”。根据单元主题、板块内容的设定和学生学情等要素的分析,笔者将此单元划分为四个课时,并结合板块内容设定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

一、紧扣语篇内容,激发学习理解

探究主题意义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兴趣和动力来源,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2]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师结合单元主题,依托Story time对话语篇,创设了Nancy’s new school情境,引导学生在主题语境中学习理解there be句式的基本结构和语义功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初步探究主题意义。

(一)立足学情,激趣导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体。”[3]教师应充分立足学生学情,基于单元主题设计核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学习。在第一课时揭示主题以后,教师自然地问学生,看到标题Nancy’s new school,同学们有什么想了解的吗?教师以标题为抓手,引导学生提问,打破传统课堂只有教师提问的常态,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接着,教师把学生们的问题进行罗列,形成了 How is Nancy’s school? What’s in Nancy’s school? Where are they?三个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核心问题,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不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效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二)学思结合,深入学习

三个核心问题有了,接下来学生就需要围绕问题,展开对Nancy’s new school主题的初步探讨。同时,教师对应设计了watch、listen和interact等活动。Watch活动是鼓励学生阅读语篇插图,帮助他们更快、更准确地熟悉楼层,感悟there be陈述句、特殊疑问句和序数词。Listen活动引导学生听对话录音,进一步了解各个楼层的布局,学习思考there be句式。在interact活动中,同桌之间尝试用there be句式交流核对信息,将不同的教室贴在相应的楼层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不只是让学生灵活运用classroom、music room和first等生词,而是引导学生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单元话题支架——there be句式准确描述Nancy学校的各种设施,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角色体验,初步运用

角色体验是一种有趣而有效的英语对话学习方法。通过角色体验,学生可以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沟通环境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语篇最后Yang Ling提议和Nancy去看music room 和table tennis room。这两个功能室在哪里?室内设施有些什么?在此环节中,教师巧妙利用这个文本留白,引导学生代入文中角色,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表演。扮演Nancy的同学运用there be一般疑问句进行合理猜测,扮演Yang Ling的同学运用there be陈述句与之交流。同学们在体验中感受人物情感、推想人物语言,语言能力随之得到发展。

二、深度解析文本,触发感悟内化

在第二课时教学中,教师创设了Know more about school这一主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模拟运用核心语言过程中深入探究单元主题意义,并结合自己的经验与认知感知、内化there be句型的基本结构及内涵功能,准确描述学校等日常场所的具体位置和相应设施,从而达成课时语言学习目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模拟运用,操练巩固

学生在Nancy’s new school的情境中学习了用there be句型来描述Nancy新学校的设施与环境。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让学生进行Nancy角色的扮演,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能生动形象地模拟运用核心知识介绍学校。角色扮演唤醒了学生的记忆,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单元主题的语篇观察、分析、判断等活动,提供了文本素材。

(二)梯级罗列,归纳概括

在具体的语境中感悟句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在学生能够运用there be句型扮演Nancy介绍学校的基础上,教师追加问题,形成对话语境,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T: Hello, Nancy. Is there a music room on the first floor ?

S: Yes,there is. There is a table tennis room, too.

T: Are there any computer rooms on the third floor?

S: Yes, there are.

T: How many computer rooms are there in Nancy’s school?

S: There are two computer rooms in Nancy’s school

上述主题对话将Grammar time中there be陈述句、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进行了对比排列,一方面凸显了三种句式的结构差异,方便学生归纳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因单纯学习语法而产生的枯燥感;另一方面,这又能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选用相关句式,内化there be不同句型的基本结构及内涵功能,能提高他们表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感悟内化,建构知识

语言能力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出来的,通过在具体的语境中反复接触和运用核心句型,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自然和流畅。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学生肯定想更多地了解它,从而更好地爱护它。在这里,教师展示了自己学校及朋友学校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准确运用there be三种句式描述学校的设施与环境。在Know more about school主题引领下,教师引导学生从模拟运用到归纳判断,最后进行感悟内化,帮助学生形成了自然流畅的语言体系,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妙置卡通人物,鼓励应用实践

带着好奇心去探索未知,才能拓宽视野,丰富心灵。通过前两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对人类学校的设施和环境有了充分的认识,也能准确运用there be句型表达自己的所闻所见。在第三课时教学中,教师利用Bobby和Sam这两个卡通人物创设动物学校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新语境中熟练运用单元核心语言,并尝试让学生创新运用there be否定句,不断扩展单元语言的使用场域。

(一)基于未知,探讨主题

教师揭示讨论主题后,学生开始探讨这个极其有趣的话题:Bobby和Sam的学校设施会是什么样?动物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是不是一样的呢?Guessing game能够增加课堂互动性,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思维能力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这里,教师针对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建立学习小组,运用there be 的一般疑问句进行猜测与交流。同时,教师在猜测游戏中加入了竞争元素,看哪组能精准运用句型。这一活动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帮助学生养成课堂倾听和专注思考的习惯。

(二)基于差异,探索主题

新课标明确了非连续性文本是英语阅读中重要的语篇类型。[4]小学生的词汇量有限,教师运用了图文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快地获取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借助Bobby’s school学校平面设计图,全面了解Bobby学校的设施环境,用there be陈述句、特殊疑问句和同桌进行交流答疑。接着,教师又抛出Nancy’s new school的学校平面设计图,让学生创新运用there be否定句阐述Bobby’s school和Nancy’s new school的不同。通过两张地图的比较,可以帮助学生串联相关知识,促使学生在比较辨析和综合运用单元核心知识中提高语言能力。

(三)基于经验,探究主题

语言能力是参与特定情境下相关主题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能力,其核心是理解和表达能力。在学生通过学校平面设计图充分了解Bobby的学校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个人喜好,给Bobby’s school设计一座新大楼。在活动环节中,有的学生喜欢科学,设计的新大楼有各式各样的科学教室;有的学生觉得Bobby太thin,Sam太fat,给他们设计了一幢体育馆……在设计大楼的任务中,学生们利用希沃技术,一步步展现自己设计的大楼图片,并且熟练运用there be各种句型进行解说,展示自己真实的思维过程。

四、联系生活情境,启发迁移创新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真切感受知识运用的过程,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把书本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第四课时作为单元复习课,其语言能力目标重在检测学生灵活运用there be各种句式描述身边事物或环境的能力。教师创设了my school主题情境,并在情境中给学生布置了渐进式的学习任务,以此训练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主题交际,拓展运用

教师展示了Mary老师的学校,校内有红黄蓝三幢楼,引导学生在真实可见的语境中灵活运用there be各种句式,完整描述新学校的设施或环境。描述红楼的活动采用快速记忆的方法检测学生灵活运用陈述句的能力。由于活动时间短,内容相对集中,学生学习兴趣较大,学习效果较好。描述黄楼的活动设计了guess和找茬游戏,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运用there be一般疑问句和否定句,对书本核心句型进行迁移创新。描述蓝楼的活动让学生在运用there be一般疑问句的同时,还能灵活运用there be句型的特殊疑问句来获取信息,从而完成表格。最后,学生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帮助Mary老师完成了她的学校介绍,综合运用了there be所有句型。

在描述红、黄、蓝三幢楼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先复习there be陈述句,再到一般疑问句,接着是否定句,最后是特殊疑问句。多元化的描述活动层次明显,可操作性强。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加入了定时、找茬这些游戏元素,学生注意力集中,活动参与度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创意设计,综合运用

英语写作能帮助学生提高用英语学习的准确性。写作要求语法、用词、拼写和标点使用等完全正确,而且前后句要紧密连贯。在课的练习环节,教师让学生设计自己梦想的学校,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此活动中,学生需要理解真实语言材料,运用there be各种句型完整描述梦想学校的设施、功能和环境,同时也要渗透对学校的情感。结合学生的学情,教师设计作业的方式可以是纯文字或者学校地图加简单的楼层指引。多维度活动设计能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语言能力都得到发展,充分体现英语教学的灵活性、开放性和生活性。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引,教师在单元主题语境中开展语篇教学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巧用语篇文本、精设文本留白、妙置卡通人物、联系生活情境等教学方式,有效设计促进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单元话题情境中整合学习语言知识,让学生在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单元课时活动中逐步感悟知识,主动实践知识,创新运用知识,科学整合知识,不断提升语言能力。

(陈丽华,江阴市申港实验小学,江苏 无锡 214443)

参考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8,19.

[2] 程晓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小学英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48.

[3]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252.

责任编辑:谢先成

读者热线:027-6786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