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和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张恩伯摘 要 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已逐渐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优势,阐述了信息技术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利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设计、借助网络平台开展互动教学、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体验式教学以及借助在线学习平台促进自主学习等实践策略,以期能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4)12-0059-0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法治观念的重要课程,也需要与时俱进,积极融入信息技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机结合,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优势
(一)丰富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带来了海量且丰富的教学资源。传统的教材内容往往有限,难以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多元需求。而借助互联网,教师能够轻松获取大量的时事新闻、案例分析、专题纪录片等丰富素材。比如在讲授“建设法治中国”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最新的法律法规出台的相关报道,以及典型的法治案例视频。这些真实而生动的资源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实际成果。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教师还可以获取到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博采众长,为己所用,从而更好地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九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相对较为抽象和理论化,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如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则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世界舞台上的中国”这一单元时,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在国际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精彩视频,利用生动的画面和激昂的解说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热情[1]。
(三)拓展教学空间
信息技术有效地拓展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教室这一狭小的物理空间,网络让教学能够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访问相关的学术网站、在线图书馆等获取更多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创新驱动发展”这一课时,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网络搜索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和创新企业的发展历程。同时,借助社交媒体、在线论坛等,学生可以与其他学校甚至其他地区的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观点,拓宽视野,丰富思维。这种打破时空限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了更加开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
(四)突破教学重难点
信息技术在突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重难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一些复杂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如“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利用多媒体演示、模拟实验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这些重难点内容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通过制作动画演示经济全球化的运行机制,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商品、资本和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或者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这些直观的展示方式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化解学习中的困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2]。
二、信息技术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为根本目的
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将信息技术融入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重点放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上[3]。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各类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不仅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思考,还为学生创造了更多实践和探索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力。例如,通过虚拟实验室、在线模拟和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发展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构建以学生信息能力评价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
课程一体化要求学生从单纯的知识学习转向方法掌握和技能发展。因此,在教学评价体系中,除了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外,还要综合评价学生的信息能力、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构建以学生信息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际能力。这一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包括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和信息应用能力等方面,通过多维度的评价,帮助学生全面提升素养和技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4]。
(三)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设计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信息技术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如互动式教学软件、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游戏化学习等,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5]。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思维,让学生在海量的教育信息资源中得到潜移默化的锻炼和熏陶。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和任务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思考,使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促进其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实践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设计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能够显著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以“走向世界大舞台”这一课时为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打造生动且富有深度的课堂。首先,在课件的开头,教师可以插入一段有关世界各国青少年交流与合作的精彩视频,如国际青少年科技竞赛、文化交流活动等。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走向世界”这一主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其次,在讲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念时,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展示精美的图片,比如各国的传统建筑、服饰、美食等,同时配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这样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对比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增强他们的文化认知和包容意识。最后,教师还可以在课件中设置互动环节,如提问、小组讨论等。比如,在讲解完某个知识点后,提出一个思考问题:“作为一名九年级的学生,你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观点。这样的互动设计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借助网络平台开展互动教学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借助网络平台开展互动教学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以“建设美好祖国”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和互动性的课堂。首先,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创建一个讨论组,发布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引导性问题,如“你眼中的美好祖国是什么样子的?”“你认为我们可以为建设美好祖国做些什么?”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思考和讨论。这样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就已经对课程内容有了一定的思考和准备,为课堂上的深入讨论打下了基础。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实时投票功能,针对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哪个更重要?”让学生进行在线投票,并实时展示投票结果。然后,根据投票结果引导学生展开辩论,让他们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这种互动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业和任务,如撰写一篇关于“我为建设美好祖国献一策”的短文,制作一个展示祖国发展成就的电子海报等,并要求学生在平台上提交作业。教师可以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欣赏和评价作业,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6]。
(三)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体验式教学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运用虚拟现实(VR)技术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加身临其境和深刻的体验,增强体验式教学的效果。以“同住地球村”这一课为例,VR 技术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逼真的全球环境。首先,通过 VR 设备,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繁忙的国际大都市,周围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们,他们操着各种语言,进行着各种交流与合作。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全球化带来的人员流动和文化交融,更加深刻地理解世界正日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其次,在学习“经济全球化”的内容时,学生可以“走进”一个跨国公司的总部,看到全球各地的员工通过视频会议共同商讨业务,看到产品在不同国家的生产线上组装,原材料在全球范围内采购和运输。这种亲身体验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它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再次,当涉及“文化全球化”部分内容时,学生可以通过 VR 技术参加一个国际文化节,在虚拟的场景中欣赏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舞蹈、艺术作品,品尝不同国家的美食。他们可以与虚拟的人物交流,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魅力,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相互碰撞和融合。最后,对于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VR 技术可以让学生“亲临”受到灾害影响的地区,看到海平面上升淹没的城市、森林大火肆虐后的景象、垃圾堆积如山的场景等。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能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激发他们思考应对之策。
(四)借助在线学习平台促进自主学习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借助在线学习平台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中国人 中国梦”这一课为例,在线学习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灵活的学习方式。首先,在线学习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料,如精心录制的教学视频、详细的文本讲解、生动的动画演示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其次,平台上还可以设置各种练习题和测试题,学生在学习完相关内容后,可以立即进行自我检测。这些题目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让他们及时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例如,在学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知识点后,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测试,检验自己对中国梦的内涵、实现路径等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做错的题目,平台可以提供详细的解析和相关知识点的链接,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再次,在线学习平台可以为学生创建学习社区,让他们能够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在社区中提问,其他同学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也可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指导,通过这种互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难点问题。最后,在课后拓展方面,在线学习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拓展阅读材料和实践任务,如推荐相关的书籍、文章、纪录片等,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中国梦的认识;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采访身边的追梦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7]。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整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整合,不仅能够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教学空间和突破教学重难点,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张恩伯,六安市裕安区青山路初级中学,安徽 六安 237008)
参考文献:
[1] 柯明.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J].考试周刊,2019(40):137.
[2] 耿秀芳.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的方法与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23(11):44-46.
[3] 胡英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2023(11):47-49.
[4] 刘丽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3(22):230-232.
[5] 王聪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J].中小学电教,2023(5):59-61.
[6] 孙书敏.用信息技术释放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力[J].教育界,2023(18):29-31.
[7] 杨晓燕.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混合式教学创建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20):52.
责任编辑:毛盼盼
读者热线:027-6786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