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在乡村地区义务教育中的优化应用研究
作者: 马秀莲摘 要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化发展,是推进社会公平发展的应有之义。数字化技术在教育中的深度应用,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协同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对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但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乡村义务教育数字化发展整体上还较为滞后,难以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本文在简要分析智慧教育平台赋能乡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基础上,剖析智慧教育平台在乡村义务教育中的应用形式及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优化应用路径,为推动乡村义务教育数字化发展提供参考,希望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乡村地区义务教育;教育数字化;教育均衡化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4)12-0077-03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教育部为推动教育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切实满足义务教育数字化、智慧化教学需求,在原“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已经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和教师教研的综合性教育平台。它根据各地义务教育发展情况和实际需求,搭建了具有特色性的地方频道,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内容最为丰富、资源整合度最高的数字化教育平台。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推动乡村义务教育改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
一、智慧教育平台赋能乡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一)新时期乡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乡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较为薄弱的环节,虽然国家不断加强人力、物力投入,加大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但是就整体上而言,乡村义务教育较之城市地区仍有较大差距。乡村义务教育体量大、覆盖面广,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乡村义务教育学生向城市转移数量不断增加,但小学阶段乡村和镇区学生人数仍占到58%以上,初中阶段学生人数占比接近60%,学校数量比例更高[1]。在城镇化水平不断加快,乡村义务教育体量持续降低的背景下,部分社会公众对乡村义务教育发展产生错误认识,甚至以为要“消灭乡村学校”,对乡村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发展不均衡、发展不充分依然是乡村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如何在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拉近其与城市义务教育的差距,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智慧教育平台在乡村义务教育中的应用情况
智慧教育平台是数字化技术支撑下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教育资源共享的新型平台,是有效化解乡村义务教育主要矛盾,促进城乡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智慧教育研究和软硬件体系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智慧教育平台在乡村义务教育中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应用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为推动教育创新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利用数字教育资源的跨时空、高速传递和充分共享优势,借助“校校通”工程、中小学教育数字化工程等,能为解决乡村义务教育问题提供新的路径支撑。部分乡村义务教育学校,结合本地实际发展情况,不断探索智慧教育教学新模式。但是在实际中,教育主管部门在数字化资源建设方面的投入不足,教师的数字化素养仍有待提升,没有形成教师数字化教学的激励机制、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导致乡村义务教育智慧教学水平与城市仍有较大差距。
(三)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成效
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有效提升了乡村义务教育数字资源应用的便利性和可及性,形成了完善的互联互通体系。在完备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支撑下,智慧教育平台有助于教师利用丰富的数字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让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便于家长检索和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同时也为完善课后服务体系提供资源支撑。通过构建协同创新的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不仅能有效缓解乡村义务教育资源不足问题,还能充分提升教师应用智慧教学能力,解决乡村教师自主建设数字教学资源能力不足问题,对推动乡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在各方协同努力下,智慧教育平台的内容已覆盖义务教育的各个方面,对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在乡村义务教育中的应用形式及问题
(一)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在乡村义务教育中的应用形式
近些年来,在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推动下,智慧教育平台在乡村义务教育中的应用水平不断提升。例如,学校利用智慧教育平台进行教育资源管理、教学设计管理,开展教师远程培训等活动,有效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效率,让教师能够将精力和时间放在教学上。部分学校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开展教师研修活动,加强教师教学理论素养,提升教师解决教学实践问题能力,为推动教师职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部分教师利用智慧教育平台查找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学习情境,有效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性,推动课堂教学成效不断提升。部分教师利用智慧教育平台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改变传统固化的作业方式,有效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2]部分教育主管部门在智慧教育平台上,开展优质课和优质案例评选活动,通过以赛促用形式推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运用。
(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在乡村义务教育应用中的问题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在促进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优势和作用已经被教育实践证实,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实际应用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不同主体对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的认识存在差异。教育活动开展涉及教师、学生、学校、家长、教育主管部门、社会教育机构等多个主体,因此对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需要各个主体协同参与,加大智慧教育资源建设,推动教育形式不断创新。[3]但在当前实际应用中,存在学校和教师推动能力弱,学生和家长接受度不高,其他主体参与积极性不足等问题,导致平台应用成效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其次,教师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能力有待提升。多数教师习惯于直接利用智慧教育平台上的资源开展教学,甚至直接将平台应用等同于网络教学,没有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开展学生管理、教学研修等活动,导致平台资源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再次,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更新速度和适应性有待提升。在数字化时代下,义务教育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新型教育理念不同涌现,数字化教育资源也应当随之不断更新。同时,受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影响,义务教育软硬件设施和教育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单纯依靠单一模式还无法真正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优势显现出来。
最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机制还不够完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在乡村义务教育中的有效应用,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供给、资源检索、教学设计和应用评估等各个方面要素的有机整合,形成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但是在当前实际应用中,由于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本身网络化、数字化的共享本质被忽略,导致平台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三、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在乡村义务教育中的优化应用路径
(一)持续推动智慧教育平台及资源建设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和应用,能够为乡村义务教育多个主体提供免费、公平、快速、高效的数字教育资源支撑,有助于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这就要求在义务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门建立起完善的研发和运维服务体系,构建平台和资源建设运营的协同机制。[3]教育资源建设应当在遵循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前提下,适当向乡村义务教育服务方向倾斜,满足乡村教师、学生、家长等的个性化需求。在具体资源建设中,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深入实际做好调查,升级和优化平台应用功能,既要能够满足传统、常规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应用需求,又要能够为数智化时代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应用提供有效支撑。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还要能够利用平台和资源推动教师、学生、家长等各个主体开展多元化教学互动与协作,充分发挥智慧教育平台的资源共享效能,推动乡村义务教育创新发展。
(二)提升乡村义务教育工作者对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的认识
校长、教师等乡村义务教育工作者是智慧教育平台运用的主体,提升他们对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的重视程度,是确保平台应用效能充分发挥的前提条件。针对当前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应当建立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推进领导小组机制,结合本校智慧教育开展实施情况,制定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教师应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提供方向指引。[4]乡村义务教育学校要充分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开展教学研修、远程培训、技能应用大赛等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课题研究活动,从而有效提升教师智慧教学水平。对教师而言,应当主动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提升,了解智慧教育平台在教育教学应用方面的价值,从而有效提升乡村地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三)完善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政策和服务体系
在未来发展中,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建设水平将会不断提升,功能也会不断优化,在乡村义务教育中的应用形式也将更加丰富。作为国家推进义务教育公平的重要载体,智慧教育平台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相关政策和服务体系建设,确保智慧教育平台合规化、高质量运行。例如,在平台资源建设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完善相应的激励、审核和准入机制,完善立项资助、工作量评估等机制,提升一线教师参与资源建设积极性,真正建设一大批覆盖各个学科,能够真正应用于乡村义务教育活动的优质资源。[5]在平台运行中,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明确教育领导者、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及相关机构的使用规范,明确具体使用要求,坚决杜绝使用智慧教育资源谋取私利的现象。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开发数字化终端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平台使用、问题反馈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完善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机制,以此确保平台应用效能充分体现出来。
(四)持续改进优化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机制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和运用,为乡村义务教育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资源支撑,为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就实际运用而言,还没有形成促进乡村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在未来发展中,要进一步提升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成效,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持续优化改进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机制,促进各种类型教育资源的高效检索和智能推送;根据实际应用中采集和导入的各种数据,精准评估实际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平台双师课堂模块作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撑;增加教育教学管理和家长参与等模块,形成针对学生个体学习的精准服务模式。通过这些内容建设,形成智慧教育平台在各个主体的有效覆盖,真正发挥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为我国义务教育均衡、一体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马秀莲,天水市电化教育馆,甘肃 天水 741000)
参考文献:
[1] 李建珍,李东明. 数字技术赋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路径研究——数字技术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J]. 电化教育研究, 2024(3): 39-45.
[2] 王浩楠,郭绍青.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 [J]. 中国远程教育, 2023(9): 48-55.
[3] 杜江,韩锡斌.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赋能农村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J]. 中国电化教育, 2023(8): 7-17.
[4] 柳立言,龙安然,安敏.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赋能“双减”课后服务的创新路径研究 [J]. 中国电化教育, 2023(7): 78-84.
[5] 郝红喜.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助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河北省沙河市为例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19): 10-13.
责任编辑:谢先成
读者热线:027-6786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