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一贯制学校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作者: 孙向梅摘 要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劳动教育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苏州工业园区东延路实验学校的“萌宠乐园”项目,通过将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与劳动实践相结合,设计了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劳动教育活动。低年级学生通过萌宠照料感知劳动乐趣,中年级学生在劳动技能培训中提升实践能力,高年级学生则通过劳动与学科融合探究深化对劳动的认知。该项目有效重塑了学生的劳动观念,显著提升了劳动技能,并培养了坚韧不拔的劳动精神。针对项目在动物健康与安全、时间调配与学业冲突、家校社协同等方面仍存在挑战,学校需加强动物健康保障,优化劳动课程编排,并强化家校社共育合作,以推动劳动教育的持续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劳动实践平台,助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 九年级一贯制学校;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0-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4)12-0083-04
伴随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愈发凸显。以劳动项目为载体的劳动项目教学是落实劳动课程核心素养的关键。[1]对于九年一贯制学校而言,充分考量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所呈现出的身心发展特性,精心设计兼具趣味性与深厚教育内涵的劳动教育项目,已然成为当下教育实践领域亟待攻克的重要课题。[2]
“萌宠乐园”的出现为劳动教育开辟了一条独特路径。通过将学生对动物的喜爱转化为劳动实践的动力,学生在照顾萌宠的过程中不仅体验到劳动的价值,还能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等核心素养,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动物的保护意识和对生命的热爱,拓展生命教育课程的内涵。在此背景下,本文将重点阐述苏州工业园区东延路实验学校“萌宠乐园”项目的构建与实施过程。以“东延萌宠,等你来宠”德育系列活动为例,通过对这一项目的深入研究,推动劳动教育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提升。
一、劳动教育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意义与价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劳动教育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发布,标志着劳动教育从“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独立出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这一变革不仅反映了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也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目标。根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劳动课程的核心在于通过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3]
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技能的培养上,更在于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出台,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重要内容的地位得以确立。该意见强调,劳动教育应贯穿大中小学各学段,融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这一要求体现了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旨在通过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劳动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的重要途径,更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通过参与劳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些品质不仅对学生的个人成长至关重要,也为其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劳动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其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学校应积极贯彻“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丰富多样的劳动项目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培养其劳动精神,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通过这样的努力,劳动教育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其在各个方面的全面成长。
二、“萌宠乐园”劳动教育项目的构建
(一)场地规划与设施建设
首先,组织专业团队对选定区域进行现场勘查,评估地形、土壤、光照和水源等自然条件,以确保所选区域适合萌宠的生存与活动。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选择适合在校园内饲养的动物品类,如小型哺乳动物(兔子、仓鼠)、禽类(鹦鹉、鸽子)和爬行类(乌龟)等。依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相互之间的兼容性,实施科学的分区规划,确保各区域互不干扰,同时便于学生的管理和照料。结合现场勘查结果和动物品类选择,绘制详细的布局图纸,包括饲养舍位置、活动场地划分和喂食饮水区设置等,确保布局合理、功能完善。
饲养舍应采用通风良好、保暖性能强的结构设计,内部墙面和地面应易于清洁和消毒。选用环保、耐用的建筑材料,以确保动物的健康。根据动物习性,为每种动物配备合适的栖架和柔软的窝垫等生活设施,确保动物有舒适的休息环境。同时,设置温控系统,以保持饲养舍内的适宜温度。
活动场地四周应安装防护围栏,地面施以防滑处理工艺,以保障萌宠活动的安全;在活动场地内种植适宜的植物,以美化环境,同时为动物提供遮阳和避暑的场所。设置遮阳棚或遮阳网,以确保动物在高温天气下也能舒适活动。喂食饮水区应配备自动化或便于学生操作的投喂器具,全方位营造舒适、安全且利于学生开展日常照料工作的萌宠生活环境,为后续劳动教育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二)萌宠选择与引入
综合考虑学校场地资源的承载能力、师生群体的实际管理水平以及各类动物独特的生活习性等多方面因素,审慎挑选性情温顺、饲养难度较低、能够良好适应校园环境的动物种类,如兔子、豚鼠、仓鼠、龙猫等小型哺乳动物,鸡、鸭、鸽子等禽类,以及乌龟等爬行类动物。
萌宠引入渠道应严格遵循正规规范,或从具备资质的繁育机构购入,或与动物救助公益组织联系,领养健康且无疫病隐患的个体。在引入环节,强化检疫流程的执行,落实隔离观察措施,为每一只萌宠建立详尽档案,翔实记录其品种、年龄和初始健康状况等核心信息,为后续长期的饲养照料工作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三)管理人员组织架构
搭建层次分明、协同高效的“萌宠乐园”管理团队架构。校长担任顾问角色,统筹调配学校各方资源,为项目的稳健推进提供坚实保障;教师团队涵盖生物、劳动技术等多学科的骨干教师,作为专业指导教师,肩负知识讲授、技能培训以及实践全程指导的重任;面向不同年级的学生,择优选拔责任心强、对动物充满热忱的学生组建饲养员小组,依据班级和时段有序编排,轮流承担日常喂养、清洁卫生和健康状况观察等基础任务。各饲养员小组设立组长,负责组内分工协调和翔实记录工作进展情况,从而构建起全员参与、分工精细、协作紧密的组织运作模式。
三、以“萌宠乐园”为载体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劳动教育实施过程
(一)低年级(一至三年级):感知劳动乐趣,培植责任意识
1. 劳动启蒙课程
选择以萌宠为主角的绘本,引导学生观察绘本中的细节,激发他们对萌宠的兴趣。选取专业制作的萌宠科普视频,展示萌宠的真实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总结萌宠的生活习性。邀请校园萌宠乐园中的小动物进行实物展示,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萌宠的外貌特征,并讲解饲养要点。创作童趣盎然的故事,阐释动物成长历程与人类悉心照料之间的紧密关联,引导学生理解照顾萌宠需要付出劳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模拟萌宠的日常生活和人类的照料过程。鼓励学生记录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萌宠知识,以及对照顾萌宠的想法和感受。
在该课程中,低年级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萌宠乐园”的浓厚兴趣。在角色扮演和日记记录环节,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萌宠的了解,初步形成了照顾萌宠需要劳动付出的认知观念。
2. “萌宠照料”的简单劳动实践
开展以萌宠照料为主题的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责任感、团队协作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在教师的全程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HJ2.1mm]包括为豚鼠添补干草、为小鸡更换清洁饮水等简单劳动任务。
单次劳动时长控制在20分钟以内,过程中教师手把手传授正确操作姿势与动作要领,强调轻拿轻放、保持环境安静,谨防惊扰萌宠。劳动任务完成后,及时组织学生分享个人感受,持续强化“劳动让萌宠生活更美好”的正向认知,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
低年级学生在该劳动实践中锻炼了手部协调性和灵活性,提升了动手能力。通过照料萌宠,学生体会到了责任的重要性,学会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命的脆弱与宝贵,培养了他们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
(二)中年级(四至六年级):研习劳动技能,增进团队协作
1. 劳动技能培训工作坊
系统组织开展“萌宠养护技能培训”系列工作坊。学校邀请专业兽医和经验丰富的动物饲养员到校现场指导,深入讲解常见萌宠疾病预防、外伤应急处理和科学营养搭配等专业知识。例如,专业兽医详细讲解如何精准识别兔子耳部真菌感染的症状,如耳朵红肿、瘙痒和脱毛,并教授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邀请经验丰富的动物饲养员分享如何合理调配契合仓鼠成长需求的谷物饲料比例,确保它们获得均衡的营养,同时介绍哪些食物是仓鼠不能食用的,以避免动物误食不适合食物而导致的健康问题。
校内生物教师和劳技教师现场示范动物笼舍的规范清扫、高效消毒,以及饲养器具的简易修理等实操技能。例如,在清扫萌宠笼舍时,教师展示如何使用合适的清洁工具和消毒剂,确保笼舍内部干净无异味,避免对动物造成刺激;在修理水池过滤器时,教师教授如何拆卸、清洗和重新安装过滤器,以确保水质清澈,为金鱼、鲤鱼等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教师实时纠错指导,确保学生扎实掌握基本养护技能。
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理论知识,还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养护技能,为成为合格的萌宠主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小组项目式劳动
以小组为单位承接“萌宠乐园”为期一周的养护重任。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分别负责喂食、清洁卫生、密切观察并记录萌宠的实时状态,每日详细填写养护日志,记录萌宠的进食量、粪便形态和异常行为表现等关键信息。
周末组织小组集中总结汇报,分享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自主探寻的解决办法,教师给予专业点评,全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内部沟通协作能力,引导学生深切体会劳动创造有序生活环境的真谛。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萌宠养护的基本技能,还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协作,以及如何面对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高年级(七至九年级):深化劳动认知,探索创新实践
1.劳动与学科融合探究
有机结合生物、化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深入开展探究活动。例如,在生物课堂上,组织学生探究萌宠繁殖遗传的内在规律,设计科学合理的配种优化方案;在化学课堂中,引导学生利用化学试剂精准检测水质,剖析饲料营养成分,进而优化萌宠的饮食结构;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鼓励学生自主开发“萌宠健康监测APP”,借助传感器收集动物体温、活动量等关键数据,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学生在跨学科融合实践中,深刻理解劳动实践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切实提升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自主管理与创业体验
高年级学生全面主导“萌宠乐园”的运营管理流程,自主制定预算方案、采购物资、策划创意宣传活动,以吸引校内师生的广泛关注;大胆尝试“萌宠认养”和“宠物周边手工义卖”等微创业项目,将劳动所得合理用于改善乐园设施和救助流浪动物等公益事业。在自主决策、自负盈亏的实践过程中,学生深刻领悟劳动所承载的多元价值,着力培育社会责任感与开拓创新精神。
四、以“萌宠乐园”为载体的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成效
(一)劳动观念深度重塑
经过持续且深入的“萌宠乐园”劳动实践,各年级学生对劳动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最初的被动接受逐步迈向主动探寻。低年级学生从起初的好奇围观,积极转变为争抢参与喂食等基础劳动环节;中年级学生主动报名参与技能培训,课余时间全情投入养护知识的钻研;高年级学生则将劳动视为自我成长和回馈社会的关键路径,课余主动留校完善APP功能,精心筹备创业实践活动。全校范围内已然形成热爱劳动、珍视劳动成果的优良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