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困牛山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功能及开发路径
作者: 王晓东 代柯洋
困牛山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价值,应加强纵横协作,开展红色文化应用研究;创新传播方式,加大红色文化宣传力度;深挖当代价值,传承弘扬革命传统精神;打造专家团队,构建红色人才专家库;健全工作机制,推动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使困牛山红色文化资源真正融入全国、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旅游等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中,打造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贵州红色文化知名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困牛山战斗是中央红军在战略转移的关键时期,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困牛山百壮士”的千古壮歌,镌刻了永恒的人类精神之丰碑,是铜仁极为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价值。
困牛山红色文化资源概要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铸就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一种先进文化,包括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和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困牛山战斗遗址位于今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村,距石阡县城40多公里。1934年,红六军团第18师第52团在完成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的任务后,与湘黔联军以及地方民团等武装力量发生遭遇战。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再加上不想误伤被挟裹其中的老百姓,100多名红军战士宁死不屈,最后集体跳下悬崖,大部分壮烈牺牲。为了纪念红军的壮举,石阡县汇编出版了《红军长征在石阡》《沿着红军的足迹走进石阡》《困牛山红军壮举》等红色文化书籍,整理了《困牛山红军壮歌》《八百子弟赴征途》《修枪师傅杨通明》等红色故事,编纂了红色教材《红六军团血战石阡》,创作了红色歌曲《丰碑》等,正在规划实施困牛山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步道修复、红色展陈中心等项目,全面推进了困牛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困牛山红色文化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困牛山红色文化史料不足。困牛山战斗中红军战士的英勇壮举,作为极其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党的历史、军队史上都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但是,关于此次战斗,原始档案不足,史料中涉及甚少。例如,1934年10月19日的《黔军军部皓电川岩坝战况通报》称:红六军团“顽强抵抗,冲锋十余次,全用肉搏”“伤亡逃散及跳河者近千人”。1981年出版的《黔山红迹——红军在贵州的革命活动》记载:“红十八师师长龙云同志率领第五十二团在与主力失去联系的情况下,被敌人围压在一个山沟里。全团战士与敌激战三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许多同志集体跳岩,壮烈牺牲。”
困牛山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功能发挥不够。随着社会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必须与时俱进,充分运用灵活便捷、形象直观的新媒体手段,譬如抖音、微信、微博等人们喜闻乐见的多种有效形式,突破时空局限和单纯、单一的理论宣传模式,增强红色文化的直观性、激励性、感染性和鼓动性,使人们能直观、方便、快捷地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困牛山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播往往限于本地区,宣传范围狭窄,传播内容不够丰富,这妨碍了其宣传教育功能的发挥。
困牛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
政治价值。培育爱党精神,巩固党的执政地位。1934年9月,百余名红军战士在战斗中,为不误伤百姓集体纵身跳崖,用鲜血和生命生动地诠释革命先辈的情怀、初心和使命。共产党人积极培育勇于牺牲、赤诚为民、信念坚定、绝对忠诚的崇高精神,不仅增进对党的感情和认同,而且能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并以对党绝对忠诚的心,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弘扬家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困牛山红色文化资源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困牛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可以让牺牲的英烈永远受到后人的缅怀和敬仰,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党员、干部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困牛山战斗中牺牲的百余名红军战士,用自我鲜活的生命生动地诠释了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谱写了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谱系,体现了党同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生死相依的鱼水关系,可以使广大党员、干部身临其境地接受红色文化的洗涤和激励,提升党性修养,强化服务宗旨意识,进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经济价值。“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困牛山三面环水,一面临山,四周是悬崖峭壁,山上布满翠绿松林,风景壮丽,与百余名红军战士集体跳崖的革命壮举浑然一体,形成了独特的“红”土地魅力,非常适合发展自然风光旅游。将困牛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当地旅游业发展中,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不断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可以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文化价值。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困牛山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文化资源,凝聚着一代代铜仁人深厚的情感记忆,讲好困牛山红色故事,传承困牛山红色文化基因,能进一步增进铜仁人民的文化自觉,增强其民族文化自信,激励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情。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坚定人民信仰。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它妄图否定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红色文化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既能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虚伪性,又能破除历史虚无主义。困牛山战斗遗址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战斗精神的历史见证,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优秀的文化品质,其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也逐渐凸显,有利于人们自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文化和社会风气的侵蚀和渗透。
困牛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
加强纵横协作,开展红色文化应用研究。第一,协调各方资源,研究困牛山壮举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并以史实的形式予以展现,还原困牛山战斗的历史真相。根据军事科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权威部门对于红六军团转移贵州作战的相关研究史料,结合当地调查、采访等,对困牛山壮士的英勇战斗事迹进行权威性认定。这是困牛山红色文化价值开发的基础。第二,成立研究机构,开展困牛山红色文化应用研究,“采取广泛征集、重点抢救和系统整理相结合的举措,组建全市红色文化专业研究人员队伍,在全市范围内构建起‘点、线、面’结合的党史工作网络”,不断加大困牛山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考证和收集整理力度。汇集困牛山红色文化高水平研究成果,着力构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红色文化学术研究高地;困牛山红色文化学术论坛、讲坛举办长效化、常态化,着重打造较高水平的红色文化学术交流高地;围绕困牛山红色文化重难点、热点问题深入研究,着力构建影响力强、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一流专业平台与智库。
创新传播方式,加大红色文化宣传力度。第一,搭建融媒体智慧云平台,提高红色资源利用率,建立“困牛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媒体云平台”,创新其传播途径,全面提升其传播能级,打破困牛山战斗遗址现场展现的单一呈现模式,利用文字、声音、图片、模型、视频等多种方式,结合3D展现、音频讲解等先进技术,拉近其与广大“受众”之间的距离,使“受众”足不出户就能近距离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如,研发线上“地图上的困牛山”学习平台,运用GIS技术,配以手绘地图创意设计,让困牛山红色地标、资源、精神等立体呈现;对困牛山烈士壮举进行全景式数据采集和全比例场景复现,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接受教育。第二,建立三位一体长效机制,增强红色文化影响力。以困牛山红色文化的运营现状为依据,建立“点纵横”三位一体互动传播的长效机制,增强其影响力。“点”即搭建“困牛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媒体云平台”,利用云平台展示宣传困牛山红色文化;“纵”即加强上下沟通联动,争取与高层次传播平台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传播合力;“横”即扩大横向辐射范围,注重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交流,扩大困牛山红色文化在西南地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深挖当代价值,传承弘扬革命传统精神。第一,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建设困牛山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数字化技术,在当地建造困牛山—长征纪念小镇、困牛山—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等,将困牛山壮士的英勇战斗事迹和战斗遗址,建设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范围的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重点保护单位。第二,研发红色文化产品,打造困牛山党史学习教育品牌名片。探索建立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学习教育模式,着力打造集红色文化、法治文化、清廉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红色阵地,让党员干部在活动中受教育,身临其境地接受困牛山红色文化教育;纳入党史学习教育的典型材料,打造精品“红色板凳会”,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开展有温度接地气的困牛山精神宣讲。第三,挖掘革命精神内涵,建设红色文化旅游线路。构建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基调,“以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为核心,一条跳崖壮举英雄路,长征步行体验、车行游览‘两条环道’,三个红色自然村寨,一个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的‘一核一路两环三寨一基地’规划布局”,使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巨大作用。第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规划设计青少年红色研学游项目。聚焦青少年群体,加强红色研学游项目规划设计,推进重走长征路研培体验工程。举办寻找最美红军村落、讲好红军故事等系列活动,将困牛山历史步道、红军村、红军山打造成青少年深度体验、接受教育的“红色大课堂”。
打造专家团队,构建红色人才专家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搭建困牛山红色文化研究平台,开展跨行业、跨学科、跨区域合作,集聚一批红色文化人才;联合高校引才育才,为贵州红色文化培养专业化人才;打造集住宿、咨询、交流、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驿站,为人才提供“一站式”“全过程”服务。组建贵州省红色文化专家团队,打造“贵州省红色专家库”,为困牛山红色文化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关键有力的人才支撑。
健全工作机制,推动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深化研究革命精神谱系,规范红色工作机制,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界定困牛山红色资源的范围和内容,明确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原则和机制,研究出台《贵州省铜仁市困牛山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条例》,完善困牛山红色资源保护措施,明确困牛山红色资源保护范围、纪念标志设置、保护主体和责任、修缮修复以及抢救性保护等措施。在地方立法权限范围内,对擅自迁移、拆除、修缮、重建造成破坏,亵渎红色资源以及有损红色资源环境和氛围等行为,设定相应处罚,彰显保护力度。
(作者单位:1.铜仁学院 图书馆;2.铜仁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