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
作者: 张龄予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充分挖掘和活化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提供了新的指引。双鸭山是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然而,当前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仍面临整合不足、展示形式单一等问题。文章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梳理,提出以数字化技术修复和展示红色资源,结合当地生态优势发展红色旅游,同时融入党性教育,发挥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助力双鸭山市的经济转型和文化传承。
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是东北抗日联军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艰苦斗争中形成的,彰显了东北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与坚定的爱国情怀。双鸭山市拥有众多珍贵的抗联遗址遗迹,这些遗址遗迹见证了抗联战士们的英勇事迹,是东北抗联红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其活化利用方能在新时代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活化利用现状
一直以来,双鸭山市十分重视老区建设、老区革命遗址修复、保护红色资源,积极宣传红色文化,践行老区精神和东北抗联精神。
双鸭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市内拥有众多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例如,七星山抗日联军根据地是东北抗日联军重要的密营地,也是黑龙江省抗联最大的后勤补给地。这里曾是第三、四、五、六、八、十一军的重要根据地之一,是军队休整、训练和后勤保障的重要基地。七星山抗联根据地遗址素有“一座七星山,半部抗联史”之称,是我国最具代表性、保存最完整的抗联遗址之一(如图1所示)。
虎饶抗日游击区是东北八大游击区之一。抗日名将李兆麟、赵尚志、周保中、崔石泉、金策等先后率领部队在这里与日寇英勇奋战,陈荣久、李学福、李天柱、李文彬、王汝起、张相武、徐光海、金根、王毓峰等抗联干部及无数抗联战士,用鲜血染红了双鸭山这块土地。他们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成为双鸭山市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纵观抗战十四年历史,查遍所有抗战历史文献,用英雄的名字命名的山峰、沟谷、河流等,在双鸭山市较多,如十二烈士山(如图2所示)、李烈士溪、黄玉清山、蒙文政林、庞烈士林、京石泉、一旅底窑、九军沟、国际台等。
双鸭山市高度重视对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一是开发红色旅游。以七星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整合周边的锅盔山抗联遗址、兰棒山抗联密营等景点,打造了“重走抗联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同时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在七星山景区,游客可以参与“抗联战士一天”的体验活动,穿上抗联服装,模拟抗联战士的生活和战斗场景,进行野营、行军、战斗演练等,这增强了旅游的趣味性和参与性。以东北抗联为主题的徽章、纪念币等纪念品也深受游客喜爱。二是开展红色教育活动。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市委、市政府与学校、企事业单位合作,组织开展了“红色研学之旅”活动,并且利用重要纪念日和节庆活动,举办主题展览、文艺演出、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三是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双鸭山市积极推动东北抗联红色文化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创作了一批以东北抗联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如长篇小说《七星峰下的抗联传奇》、话剧《烽火双鸭山》等文艺作品,以及以东北抗联根据地为背景的手游《抗战英雄传》。
活化利用存在的问题
第一,双鸭山市的红色文化资源较为分散,资源整合不够,难以形成合力。各抗联遗址遗迹分布在不同的县区,如七星山抗联根据地位于集贤县(如图3所示),锅盔山抗联遗址位于宝清县,兰棒山抗联密营位于饶河县等,地域跨度较大,难以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协调。各地多为自行开发利用,资源无法共享。同时,各地景点往往单独进行宣传,没有形成整体的品牌形象,导致宣传效果不佳,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此外,各地资源开发过程中还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造成资源的浪费。
第二,双鸭山市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深度不足,旅游项目和文化产品形式较为单一。多数红色旅游景点仍以传统的参观游览为主,缺乏深度体验项目。例如,七星山景区推出的“抗联战士一天”的体验活动,只是简单的换装、行军演练等,未能充分展现抗联战士在艰苦环境下的真实生活状态和战斗经历,难以让游客感同身受。双鸭山市以东北抗联为主题的文化产品种类相对较少,产品大多停留在表面的文化符号展示,未能深入挖掘抗联文化的核心价值,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同时,红色文化演艺、影视、动漫等领域的开发相对滞后,虽然创作了电视剧《东北抗联》、话剧《烽火双鸭山》等文艺作品,但在市场推广和影响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第三,双鸭山市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所在地的配套设施建设存在诸多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制约了资源的活化利用。当前部分红色旅游景点仍存在交通不便现象。例如,兰棒山抗联密营地处偏远山区,周边道路多为狭窄的乡村小道,路面状况不佳使得大型旅游巴士难以通行,颠簸的路况也使得游客望而却步。在红色文化资源点周边,餐饮服务质量和种类难以满足游客需求。多数餐馆提供的菜品单一,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卫生条件也有待提高。在旅游旺季,住宿设施也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周边多为普通的农家乐或小旅馆,房间设施陈旧,缺乏基本的配套服务,如无线网络、空调等,难以满足游客对住宿品质的要求。
第四,双鸭山市在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推广上存在不足之处。其宣传推广多依赖电视台、报纸等传统媒体,对新媒体平台的运用不够充分,尤其缺乏微博、抖音等官方账号。宣传资料也多以文字和图片为主,形式较为枯燥,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宣传活动大多为传统的展览、讲座,缺乏新颖的活动形式。此外,双鸭山市没有积极与周边城市或其他具有相似红色文化资源的地区开展合作,未能共同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影响了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的拓展、宣传和推广。
第五,双鸭山市在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过程中,面临专业人才短缺的严峻问题。目前,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多为兼职,大多分散在政府部门、文化机构、学校等单位,缺乏专业的研究团队和稳定的研究经费支持,这导致对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不足。红色旅游的开发需要具备旅游专业知识、了解市场需求、熟悉文化资源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双鸭山市现有的旅游开发团队中,这类人才占比较低。许多旅游开发项目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设计,导致旅游产品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由于缺乏专业的营销人才,宣传推广手段单一,因此双鸭山市无法有效地将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推向市场,吸引更多的游客。
活化利用策略
第一,加强资源整合与规划。一是建立多部门协调合作机制。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机制,整合双鸭山市的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点;成立包括文旅、交通、财政等部门在内的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资源整合与开发规划工作。二是制定统一的开发规划。统一的开发规划可以使各资源点明确自身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例如,以七星山抗联根据地为核心,打造集遗址参观、文化体验、教育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旅游景区(如图4所示);将锅盔山抗联遗址定位为抗联军事文化体验区,重点展示抗联的军事防御体系和战斗历程;将兰棒山抗联密营定位为生态红色旅游区,结合周边的自然风光,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以科学合理的开发规划打造各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区,有助于提升双鸭山市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吸引力。三是注重红色文化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的融合。双鸭山市要将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与自然景观、民俗文化、乡村旅游等相结合,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吸引更多游客到来,促进游客消费;在宣传文化、做好文化传承的同时,增加周边居民的收入,拉动地方的就业增长,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第二,深度开发文化内涵。一是创新旅游产品设计。双鸭山市要及时跟上现代旅游的步伐,积极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提升游客的参与度与体验感。例如,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通过还原东北抗联的战斗场景和生活环境,使游客更直观地了解抗联历史,深刻感受抗联精神。同时,针对不同群体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研学课程。为中小学生设计以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研学课程,通过实地参观抗联遗址、聆听抗联故事、学唱抗联歌曲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为大学生和党政机关干部设计以东北抗联历史文化研究为主题的研学课程,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二是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挖掘东北抗联红色文化的独特价值,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是双鸭山市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关键。双鸭山市要深入研究东北抗联的历史,挖掘其在战斗历程、英雄人物、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独特之处,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以这些文化元素为核心,打造具有双鸭山特色的东北抗联红色文化品牌。并设计具有独特标识和视觉形象的品牌标志,将东北抗联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同时,举办红色故事大赛,鼓励当地居民和游客讲述自己所了解的东北抗联故事,挖掘更多鲜为人知的英雄事迹,丰富品牌内涵,吸引更多人关注双鸭山市的东北抗联红色文化。
第三,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一是改善交通条件。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拓宽和修缮通往偏远景点的道路,确保大型旅游巴士能够顺利通行,缩短游客的路途时间。景区内部要完善交通标识系统,设置清晰明确的指示牌,引导游客顺利到达各个景点;增加景区内摆渡车的数量,优化运营时间,根据游客流量灵活调整发车班次,减少游客等待时间,提高交通的便利性和流畅性。二是开发特色餐饮。双鸭山市要鼓励和支持当地企业和居民开发具有东北抗联特色和地方风味的餐饮产品。例如,推出以抗联时期的食物为灵感的“抗联野菜饼”“高粱米饭配咸菜”等菜品,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抗联时期生活的艰苦。同时,加强对餐饮服务的监管,提高餐饮卫生标准,规范餐饮价格,避免出现价格虚高的现象,以质优价廉的优质服务赢得好口碑。三是完善住宿设施。双鸭山市要加大对住宿设施的建设力度,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尤其在旅游旺季到来之前提前做好住宿规划和准备,通过与周边酒店、民宿合作,合理调配住宿资源解决一房难求的问题。同时,对现有的农家乐和小旅馆进行改造升级,完善房间设施,配备无线网络、空调、热水等基本设备,提升住宿的品质。此外,充分开发以东北抗联为主题的特色民宿,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第四,强化宣传推广。一是打造多样化的新媒体传播矩阵。双鸭山市要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热门社交媒体平台上开设官方账号,定期发布包括历史故事、英雄事迹、遗址介绍、旅游攻略等在内的双鸭山市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以短视频、H5页面、直播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现东北抗联的历史文化魅力。例如,利用抖音平台的直播功能开展“云游抗联遗址”直播活动,让大家足不出户便能领略七星山抗联根据地等遗址的风貌。二是制作高质量的宣传资料。双鸭山市要精心设计制作内容丰富、形式创新的宣传册、海报、宣传片等,不仅要介绍抗联遗址遗迹的基本信息,还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描述使宣传册成为众多游客了解双鸭山市东北抗联红色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时,将东北抗联红色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制作具有鲜明色彩和独特构图的精美海报,吸引人们的眼球,以提升双鸭山市东北抗联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五,培养专业人才队伍。一是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设立实习基地。双鸭山市要与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黑龙江省知名高校的相关学院开展合作,开设东北抗联红色文化研究、红色旅游开发与管理等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以七星山抗联根据地为例,每年可接收一定数量的高校学生前来实习,参与景区的规划设计、运营管理、讲解服务等工作。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为景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二是定期对在职人员开展培训进修。双鸭山市要定期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授课和指导,组织红色旅游景区的管理人员参加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课程,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营销理念。通过邀请抗联历史研究专家进行讲座、组织实地考察学习等方式,让工作人员深入了解东北抗联的历史背景、战斗历程和精神内涵,从而能够生动、准确地向游客讲述抗联故事,传播抗联精神。三是以优惠政策吸引外部专业人才。双鸭山市要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为专业人才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以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红色文化研究人才、旅游规划人才、营销人才等,为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贡献力量。
随着国家对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双鸭山市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活化利用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能够推动本地红色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更能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双鸭山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