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野下的罗平布依族刺绣艺术价值

作者: 赵一婷月

非遗视野下的罗平布依族刺绣艺术价值0

罗平布依族刺绣色彩艳丽,观赏性强,是世居多依河畔的布依族人视觉艺术审美趣味的集中体现,是罗平地区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亮丽风景线。罗平布依族刺绣通过图案纹样的选择,以及线条、色彩的运用,充分展现出布依族独特的美学理念和民俗文化特色。文章以罗平布依族文化背景及现存刺绣技艺为出发点,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探析罗平布依族刺绣的艺术价值。

布依族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分布较广、人口相对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其充满民族特色的服饰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对布依族刺绣的研究成果集中于图式纹样在设计中的应用及技艺的传承发展。2023年东华大学吴庆琳所著的《布依族刺绣文化传承发展与保护研究》从文化生态学视角出发综合了文化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布依族刺绣的发展路径,并对其价值进行了梳理;2013年丁晓梅等合著的《云南罗平布依族刺绣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总结了罗平布依族刺绣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张顺爱、邵文宁所著的《黔西南布依族刺绣纹样的造型及其文化内涵》则从符号学、民俗学等视野出发归纳了布依族刺绣的图案纹样及文化内涵。此外,还有许多学术著作研究了布依族刺绣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艺术价值和实际使用情况。

文章以云南罗平县地区布依族刺绣图案为研究对象,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布依族刺绣的传承情况、刺绣技术等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使用艺术学方法,综合分析罗平布依族刺绣的艺术价值。

罗平布依族刺绣的基本情况及历史沿革

罗平县隶属云南省曲靖市,位于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鲁布革乡地处罗平县东南部,是云南省的两个布依族乡之一,布依族人口占70.7%,为云南省布依族人口最多的乡镇,境内仍然完整保留包括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在内的布依族文化。罗平布依族刺绣主要分布在鲁布革乡多依村及其周边的纳木村、板台村、腊者村等10余个布依族聚居村。这些村落中大多保存有“老人房”等祭祖用房及吊脚楼式的民居建筑,具有浓郁的布依村寨特色,村民至今保留穿着布依族传统服饰的习惯。

明代杨慎所著的《滇程记》中记载云南境内布依族服饰“仲家好楼居,衣纯青……妇人衣细襞裙”,1995年版《罗平县志》也记载明、清时期罗平县境内的布依族种棉、麻,纺线织布,并且在上面刺绣和蜡染,用于制作服饰,当时布依族穿着的衣物上有盘肩绣花边,袖口处绣有各式图案,翘鼻子鞋上也有刺绣图案,整体和谐美观(如图1所示)。

随着时代变迁,布依族刺绣的原材料及应用都发生了改变。改革开放前,当地布依族主要使用自制的布和棉线,将其作为刺绣的原材料,改革开放后,罗平周边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布依族开始购买棉布、腈纶布、仿皮布等布料,以及更细、颜色更鲜艳的丝线、棉线等,将其作为刺绣的原材料。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布依族人日常衣物上的刺绣应用更加广泛,衣物也变得更加华丽。

布依族刺绣的传承状况

传承方式。罗平布依族刺绣技艺的传承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家庭传承。通过观察模仿、口传心授的方式向家族长辈学习基本的刺绣技艺,并通过实践操作逐步累积经验。第二,师徒传承。通过跟班学习,系统地向本地有经验的绣娘学习罗平布依族刺绣的针法、配色技巧等。第三,群体传承。罗平布依族刺绣广泛地应用于布依族人日常的服饰,日常使用率高,并与布依族人的婚丧嫁娶等习俗息息相关。

传承及存续状况。目前罗平布依族刺绣有代表性传承人2位,分别是布依族刺绣市级传承人李连珍、布依族服饰市级传承人李树珍,两位传承人共计有学徒20余人。鲁布革乡周边村落中的大部分中老年妇女和一部分年轻妇女依然掌握着布依族刺绣的基本技能。

布依族刺绣绣法及特点

罗平布依族刺绣是集绘画、剪纸、刺绣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刺绣绣法主要有四种:平面绣、贴布绣、盘金绣、十字绣。第一,平面绣(如图2所示)。即在平整的布料上使用齐针、缠针、滚针、锁针等针法,通过针线穿刺形成绣迹的刺绣方法。第二,贴布绣(如图3所示)。即先用笔把图案画在纸上,剪出镂空的图案纸样,将其固定在底布上,并根据艺术构思将彩色的布料缝绣在纸样镂空处的刺绣方法。第三,盘金绣(如图3所示)。即红色棉线从金线一侧起针,另一侧落针,将金线固定在布料上形成红色棉线盘绕着金线的效果。罗平布依族刺绣中盘金绣多与贴布绣搭配出现,常用于贴布绣锁边。第四,十字绣(如图4所示)。即用平针搭十字来组合成不同图案的刺绣方法。

艺术价值分析

罗平布依族刺绣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图案类型。罗平布依族刺绣的常见图案约有几十种,主要分类是动物、植物、几何纹样等。根据艺术表现形式划分,罗平布依族刺绣的图案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具象化图案。通过写实的手法直接反映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和动物的外在形态,直接再现布依族人的生存环境中动植物的个性特征。罗平布依族刺绣多用平面绣表现具象化图案,通过套针、齐针等不同针法的变化丰富视觉层次。第二,半具象化图案。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强化刺绣作品的图形设计与情感表达,除了用于表现常见的花卉、鸟类、蝴蝶等主题以外(如图5所示),还用于表现凤鸟这类神话主题(如图6所示)。罗平布依族刺绣多采用贴布绣配合盘金绣的方式来表现半具象化图案,通过大色块撞色、金线描边的形式呈现出绚丽而富有冲击力的艺术风格。第三,抽象化图案。将简单的线条组合起来形成高度符号化的几何图案,主要依靠线条、色彩的组合及结构来展现美感。罗平布依族刺绣多采用十字绣来表现抽象化图案,通过疏密、粗细等规律的排列展现出刺绣艺术的秩序之美(如图7所示)。

罗平布依族刺绣的图案的艺术特征。罗平布依族刺绣的艺术特征可总结为以下三点:第一,对称性。罗平布依族刺绣中的图形多以对称形式出现,结构严谨。第二,戏剧性。罗平布依族刺绣的配色鲜亮大胆,重视色彩及图形的表现力,通过大色块的撞色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第三,节奏感。罗平布依族刺绣通过针法及绣法的变化展现线条粗细、长短、虚实、疏密的变化以及线条之间的曲直对比、起伏、错落,充分表现了刺绣作品中线条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罗平布依族刺绣的装饰作用及文化内涵。第一,罗平布依族刺绣的装饰作用。罗平布依族刺绣主要用于点缀布依族妇女、儿童的衣、裙、裤、鞋、帽、包,以及背婴儿使用的背篼,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围腰、枕套,起到装饰作用。罗平布依族刺绣也被运用于现代生活用品,如纸巾盒。第二,罗平布依族刺绣的民俗文化背景。罗平布依族刺绣多以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作为表现主题。布依族人会将自己认为带有祈福意义并且具备美感的动植物图案绣在服饰上,体现出布依族人对美与善之间辩证关系的朴素理解。布依族人有在嫁衣上刺绣凤凰图样以祈求吉祥如意的传统,也有在儿童佩戴的头巾上刺绣几何纹样为儿童祈福的传统,这些都是布依族民俗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布依族人崇尚自然的朴素信仰的见证。此外,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罗平布依族刺绣艺术,还起到了强化布依族人民族身份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

传承与保护面临的困境

受刺绣技艺的学习时间长、学习难度大、布依族传统服饰的穿着率下降、年轻人外出打工等因素的影响,能够全面掌握罗平布依族刺绣技艺的传承人逐渐减少,年轻人学习意愿不强,手工制作的传统罗平布依族刺绣作品产量较低,一幅一平尺的刺绣作品往往需要1~2个月时间才能完成,绣娘付出的时间成本高,绣品的价格在市场中也不占优势,加上对罗平布依族刺绣的宣传不足,销售量难以提升,这成为绣娘继续学艺、传艺的最大阻碍。同时,政府保护力度不足,导致罗平布依族刺绣的教习、宣传等工作举步维艰。此外,受普查工作不够、传承人文化程度不高、不善言辞等因素的影响,罗平布依族刺绣的历史渊源、针法种类、图案纹样的文化内涵等重要内容难以厘清。

(作者单位:玉溪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