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域性因素对中国当代风景油画创作的影响
作者: 侯千山
地域性因素不仅包含民族文化、地理环境、历史渊源等,还体现在人们的生活风貌和社会经济背景中。中国南北方差异巨大,南方风景秀美,山清水秀、烟雨朦胧,而北方景色呈现出壮丽、广阔,银装素裹的苍茫景象。文章基于地域性因素对中国当代风景油画创作的影响展开探讨。艺术家借助地域性因素的呈现,反映出对所处地区的热爱,表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与风土人情。
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的发展概述
伴随19世纪西学东渐的浪潮,油画从西方传入中国,使民众看到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20世纪初,徐悲鸿、吴冠中、刘海粟等先后赴西方学习油画艺术,由此揭开了我国油画艺术的巨幕,为中国的油画艺术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80年代,越来越多的中国画家走出国门,更多地接触西方艺术的艺术理念与创作技巧,使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化。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当代风景油画艺术家更加关注本土文化特色与人文因素,挖掘中国壮丽的自然景色与文化内涵,为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当代风景油画不再是如实地再现现实,而是更加注重艺术家内心情感的表达,其在作品中更多地反映时代精神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的代表性画家,如白羽平、张冬峰、陈河西、颜苏平、丁一林、任传文等,为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地域性因素对风景油画创作的影响
风景油画作品中的地域性特征是中国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结合自身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所形成的独特艺术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既是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融合,又是对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地域文化对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的影响并未限于风格和表现形式,而是更深层次地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观。在中国,丰富的地域文化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都离不开地域文化元素的影响,这种影响促使艺术家们在创作中更加注重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在对地域性元素的表现中,地域色彩、建筑、自然环境等因素在风景油画作品的创作中有着直观的体现,其中自然环境因素在作品的画面构成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色彩是地域性因素中最直观的表现方式之一,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色彩特点,如山西的黄土高原便会使人想起那一望无际的黄色;东北的冬天,便会使人想到漫天的白雪。反映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也会因不同的地域特征而采用不同的颜色,如表现东北的银装素裹多采用冷色,表现广袤的黄土高原多采用温暖的黄色,表现河南的麦田多采用生机蓬勃的绿色。这些不同地域的色彩特征也呈现在具体作品中,如白羽平的《冬雪》(如图1所示)、《夕阳下的曹家沟》,丁一林的《山村新貌》,任传文的《金色的尼罗河》系列等诸多作品中。这些色彩与当地的环境、自然气候以及人文背景紧密相连,可以使观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地区的不同面貌。
在中国当代风景油画创作中,建筑也是艺术家在作品中仔细考量的部分。草原的蒙古包、北京的紫禁城、陕西的窑洞、江南的马头墙、江西的瑶寨,这些建筑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任传文的《浦江之夏》《曾经的杨浦电场》,陈和西的《村头酒店》《老祠堂》等作品均鲜明地反映出建筑凝聚着所处时代的人文精神与民族特征。这些建筑是艺术家笔下的题材,也是艺术家传播不同地域特色的载体。
在地域性因素中,自然环境是风景油画创作的最重要的艺术源泉。中国广袤的地理环境和多样的自然风光为风景油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北方的辽阔草原到南方的秀丽山川,从东部的滨海城市到西部的高原戈壁,不同的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景画面。这种多样化的自然环境不仅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体验,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例如,北方艺术家常常描绘苍茫大地和凛冽寒风,而南方画家则更倾向于表现青山绿水和烟雨蒙蒙的景象。这些自然环境元素不仅丰富了风景油画的主题,也使作品更具地方特色和真实感。如白羽平的《陕北神木》《日照码头》《江南村庄》《雪霁》等作品中,生动地展示了不同地域中自然环境的壮美。
在当代中国风景油画作品中,艺术家不仅表现地域特征,也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感情,或思乡之情、或对地域文化的热爱,彰显着艺术家不同的艺术风格。地域性因素为艺术家的风景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动力。
白羽平、张冬峰的艺术创作
在当代中国风景油画名家中,白羽平极具才华和影响力。白羽平出生于山西右玉,其风景作品气势宏大,用笔酣畅淋漓,或安静和谐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或表现雪国、山川、辽原的宏伟壮丽。
白羽平的作品中以山西黄土高原题材居多,其对故乡右玉的山川的描绘,表现出他对故乡浓厚的感情。如在作品《二分关》中,通过巧妙构图与绚丽的色彩,呈现出意境深远的意境美,仿佛将观众带入一个静谧而又壮美的世界。他刀笔共用增强画面张力,以强烈的明暗对比表现出光影变化,用绚丽丰富的色彩使观者产生共鸣。
在作品的形象描绘上,白羽平并不热衷于画中形象的描绘,而是更加注重于意蕴的表达。如在作品《梨花沟之夏》(如图2所示)中,形象形神兼备,其形象塑造手法与中国画的创作手法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反映出白羽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白羽平的风景油画作品场面宏大,构图巧妙,构图色彩丰富多变,对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右玉这片热土滋养着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激发着艺术家对表现故乡的深切情感,从白羽平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右玉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其作品画面可以让人直观地看到山西黄土高原的宏伟壮阔,仿佛闻到黄土高原上那干燥略带灰土的山风。白羽平对右玉寄托着强烈的情感,再加上山西黄土高原独特的地貌特征,使白羽平的风景油画作品有着别具一格的艺术面貌。
张冬峰是一位深植于中国南方文化土壤中的艺术家,其风景油画作品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地域性特征的深刻体现。在他的笔下,南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感交织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地域文化的深厚底蕴。张冬峰在画面形式、色彩、构图、笔触的安排上与北方画家白羽平大不相同。出生于广西桂林的张冬峰受俏丽的南方景象影响,常以广西的山水为背景,南方起伏的山峦、蜿蜒的河流、湿润的空气、多变的光线和四季分明的色彩变化,皆在他的作品中得以体现。这些元素不仅构成了南方独有的自然风貌,也成为张冬峰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符号。
在作品《德天风景之一》中(如图3所示),张冬峰将独特的地域性因素注入风景油画的创作中,展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那片神秘而迷人的土地。这幅画不仅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绘,更是对该地区独特文化和历史的深刻反映。通过这幅作品,可以一窥广西的自然美景以及丰富的人文历史。
《德天风景之一》所呈现出来的面貌是色彩轻快含蓄、构图灵动,将中国画中的意境、诗意、人文情怀植入风景油画创作中,技法、形式、取材、气韵无不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与审美情趣。地域性特征在这幅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艺术家以精妙的艺术手段,将这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充分展现出来,并将这些特色转化为画面上的视觉语言,让更多的观者能够感受高超的艺术技巧与广西的独特魅力。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尤其是壮族文化在这里有着深厚的底蕴,张冬峰通过画面中的细节描绘,使得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植被以及流动的水面,都仿佛在无声地讲述着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和故事,这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使得作品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
张冬峰和白羽平的风景油画作品可以说从画面形式、风格上便可直接区分南北。在张冬峰的风景油画作品中,地域性因素不仅是创作的灵感源泉,更是其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作为“漓江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将南方的自然景色与人文因素共同融入作品中,使作品既具有中国传统美学的美学思想,又保持了油画特有的质感,创作出一种中西文化交融的新的艺术形式。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清幽的自然之美,更表达出作者内在的情感与思想。
白羽平和张冬峰,两位在中国风景油画领域有着重要影响力的画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地域性特征表现,展示了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的独特魅力。通过对这两位艺术家作品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对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的认知度,推动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还能够激发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探索和表现地域性特征的热情和灵感。
地域性因素在中国当代风景油画创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从中国当代风景油画艺术家张冬峰、白羽平等人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地域性因素不仅包含地理地貌、风光气候,还蕴含着本土的历史渊源、人文、社会经济背景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会对艺术家的创作产生影响。地域性因素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还推动中国当代风景油画艺术的多样性发展。不同的地域环境、风土人情、人文历史使艺术家在创作时可以更多地融入自己的情感与审美观念。从天然气候到地理环境,从地域文化特色到经济文化背景,再到个人情感与生活经历,这些因素共同构筑了艺术家的艺术世界,这些因素使艺术家所创作出的作品具有浓厚的艺术特色,展现出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正是这种深深扎根于地域土壤中的艺术创作,使中国当代风景油画在世界油画艺术中绽放出别样的风采。
(作者单位:安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