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被照顾”到“做主人”:宜昌儿童友好治理新实践
作者: 李津
从城市空间的优化到社区治理的创新,湖北省宜昌市正以儿童为中心,打造一个充满爱与活力的成长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城市建设的“小小主人翁”。
湖北省宜昌市,是屈原、昭君故里、三峡生态名城和世界水电之都。作为第二批入选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的城市,宜昌市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全面推进儿童友好城市从“美丽愿景”变为“幸福实景”。
空间建设,传递温暖
刚从滑梯上滑下来,又和伙伴们一起冲向弹簧摇摇乐,不远处还有跷跷板、攀爬架等着他们……孩子们在游乐场里尽情奔跑,欢声笑语不断。每天放学后,宜昌城区小学一年级学生李然都要和小伙伴在滨江公园学院街儿童乐园玩耍。“这几年,滨江公园增加了很多儿童元素,孩子们玩得特别开心,户外运动时间足足的。”李然的妈妈笑着说。
宜昌市素有“一半山水一半城”美誉,随着儿童友好城市的发展,它把风景最优美的地方留给儿童,在滨江公园、卷桥河湿地公园等滨水空间增添儿童游乐设施,系统升级儿童公园,依托自然山体建设和改造一批适合儿童游玩儿的城市公园、郊野公园。除了秀美的风景区,各社区也针对儿童的休闲文化需求,建设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为辖区儿童打造家门口的成长乐园。
宜昌市妇联积极参与社区改造建设,助力社区空间设计与服务更加贴近儿童需求,为孩子们打造安全、友好、充满活力的成长环境。
春日清晨,阳光洒在宜昌市西陵区刘家大堰30-1号乳制品小区旁的大雁广场上,家长正带着孩子打羽毛球、乒乓球,鸟鸣声与欢笑声交织在一起。住在附近的朱奶奶告诉笔者:“新建的广场不仅宽敞,还配备了丰富的运动设施,小孙子下楼就能找到运动的好去处。我们全家每天都来,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陪孩子玩耍,真是再好不过了。”
不远处的华龙嘉树小区和刘家大堰22号等地,新增的小型儿童游乐场也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这些小小的改变,不仅为孩子提供了玩耍的空间,也让家长感受到了温暖与贴心。
在宜昌市夷陵区东城试验区绿洲社区,新建了儿童成长中心,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活动需求,设置活动大厅、感统室、保健室等。同时,还新建了2000平方米的户外生态教育实践基地,增设儿童书柜、玩具桌,补充各类绘本及多种益智类玩具,为辖区孩子们提供了安全、舒适、温馨的活动场所。
新区建设如火如荼,老旧小区改造也新意迭出。宜昌市打造“旧小区 增童趣”儿童友好场景,已改造的570个老旧小区新增儿童活动场所88片3.6万平方米、体育场地209片6.5万平方米。
在宜昌市妇联的参与下,布设集儿童之家、“4点半课堂”、图书阅览等功能于一体的“宜邻驿站”206个,更多儿童有了家门口的游乐场。
宜昌市很重视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建设,将“开展城市公厕适儿化建设”纳入2024年宜昌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十大实事任务。儿童洗手台、迷你儿童马桶等设施被安排入公厕,美观且充满童趣。截至4月,改造公厕81座,今年将再建14座。
宜昌市妇儿工委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周玲介绍,宜昌市将分阶段、分领域打造一批儿童友好社区、儿童友好公园等,满足儿童个体需求,促进儿童与其他社会群体间更好交流。
小议事员,大有作为
近年来,宜昌市坚持“一米高度看城市”理念,探索“儿童参与+社区联动+共建共享”路径,以“儿童视角”赋能社区治理,实现儿童事儿童议,真正做到儿童参与、儿童自治。
“建议多添置科普类和历史类相关书籍”“希望社区能开设剪纸课堂”“希望有专门的老师读绘本”……在宜昌市猇亭区古老背街道古老背社区“古巷新风”儿童议事会现场,小小议事员们积极针对社区场景建设建言献策。让儿童真正融入社区建设,是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关键所在。
在街道、社区、妇联等相关部门的参与下,古老背社区在新增200多平方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过程中,30名来自辖区中小学、幼儿园的议事团成员发挥小主人意识,为场景空间布置、亲子活动组织等提供了大量新思路,其中很多建议被采纳。
宜都市陆城街道锦江社区,是一个包含7个居民小区的大社区,这里的居民以年轻父母为主,工作压力较大,还要照顾孩子,对社区治理的参与热情不高。面对这一现状,宜心社工与区妇联等部门携手,决定以儿童为切入点,采取“平台搭建—机制完善—资源整合”的三步策略,推动社区治理的创新。
通过“竞职演说+民主选举”的方式,社区成功选拔出28名首届小议员,并广泛开展了社区调研和儿童议事实践活动。
起初,居民们不看好儿童议事会,质疑“几个娃娃能做什么”。然而,这种质疑很快被打破。清江小学的学生明泽是小议事员之一,他发现学校门口主干道的斑马线不够醒目,导致过往车辆经常不礼让行人,给居民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在社区干部的协助下,明泽和其他小议员向宜都市交警大队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增设彩色斑马线并开展交警职业体验活动。经过协商和研究,交警部门采纳了他们的建议。短短几个月内,宜都城区的主干道全部换上了醒目的彩色斑马线。
这一创新举措迅速在社区内传开,儿童议事会因此一鸣惊人。居民们看到了儿童参与社区治理的潜力,也认识到孩子们的视角和创意能够为社区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
随着儿童议事会的发展,社区优化了议事结构,在小区中成立“儿童议事组”,为小议员提供培训,孩子们还可以随时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写下来,投入儿童友好信箱。很快,小议员规模突破了100人。“提案即行动”的参与感,让儿童议事会提出的交通安全、微花园改造等12项提案100%得到落实。
孩子们的信心倍增,更加积极地参与社区建设。孩子们的变化影响和带动了家长和邻里,大人们渐渐从以前的社区公共事务的旁观者转变成参与者,为社区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儿童议事会的活动不仅提升了儿童的自信和能力,还促进了社区治理的创新。通过儿童议事会,社区成功解决了多项公共事务问题,孩子们热情很高,也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从城市空间的优化布局到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从儿童友好的细节设计到儿童参与的广泛动员,宜昌市正以儿童为中心,构建着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在这里,孩子们的笑容更加灿烂,童年的记忆更加美好,城市的未来也因儿童的参与而充满无限可能。(文中儿童的名字均为化名)
(感谢湖北省宜昌市妇联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