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比成交量更重要

作者: 尹星

主线还是盯着消费

主持人:A股指数明显进入僵持阶段了,看似摇摇欲坠,大伙心里没谱,泛舟给说道说道。

泛舟:4月7日指数处于阶段相对低位,当时沪指最低点是3040点,本周沪指最高3285点左右。这一路持续上涨八个交易日,最大涨幅8%左右。不敢说当下就是阶段最高点,但至少能算次高点了。差别只是,当下指数还来不来一次放量诱多,冲击上方缺口。

主持人:我看有部分指数已经回补了这个下跌缺口。

泛舟:是的,主要是各类50指数,比如科创50、北证50及上证50,其余综合指数均未回补。这些仅代表部分行业的权重股,无法体现市场整体表现。近期大家只要观察沪指的波动就行,它在当下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其本周最高点离缺口还有61点左右的距离。当然了,首先在此处未必一定要去补缺口,历史上没有补缺就开始震荡的例子有不少。甚至离缺口就差2点即转头向下的都有。其次,即便下周指数出现放量拉升回补缺口的动作,也不会改变其短中期还有一次大幅回压的趋势。

主持人:这个观点你始终很明确。

泛舟:那必须的!我一直是知无不言的,除非没有发现阶段的趋势。去年底不就说了,今年2月有春季行情,春季行情就看中小市值科技股。3月底说了,4月看红利风格,价值风格,食品饮料,上证50等。因为4月是全年最看基本面的月份。所以这次我对指数短中期还有一次回压的判断也非常坚定。站在这个角度,沪指再往上100点又如何?对投指数的朋友来说,这100点你能安心赚得到?还要能全身而退?更何况,如果不补缺口直接下呢?站在当下,需要考虑的是性价比。向上有多少空间,向下多少空间,一算就知道值不值得干。不过这段时间板块热点都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大伙可以继续练。

主持人:还是传统价值型板块为主么?

泛舟:消费大类为主,其它类似上游原材料、AI硬件、电力、基建地产链、外贸等均有一定表现。风格上还是红利占优。但这些爆发力和上涨的持续性都比消费大类差了不少。在其他板块尚未形成较大合力之前,主线还是盯着消费。指数大伙不用天天关心,这里做好预案,放量拉升就减仓,出现回压择机加仓。

防御方向明显转强

主持人:本周市场连阳反攻缺口,但是又进入缩量+快速轮动的环境,萧萧解析一下,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如何跟踪板块热点?

海风若雨萧萧:面对缺口压力,市场心态保守是很正常的现象。缩量不是不能涨,主要看是什么板块在涨。譬如当年,“漂亮50和要命的3000”二八分化行情,市场也缩量,但是蓝筹股慢牛推升行情,蓝筹股上涨,依靠的是锁仓慢拉,换手低,强趋势是其主要特点。2020年的3—7月,除了券商带动冲关3400点阶段之外,市场也一直缩量,但是也不妨碍市场走强。所以结构其实比成交量更重要。现在这种快速轮动的状态搭配上缩量,日线技术指标又回到高位,很难坚持下去,本周三要不是某队断然出手,恐怕已经回到3200点下方了。

主持人:上周你探讨了,市场主要是三种炒作逻辑,反制、挖潜、防御。

海风若雨萧萧:本周开始,挖潜和防御方向的明显转强,而前期领涨的自贸区(转口贸易),人民币国际化、信创等已经走弱,或者进入“谢幕”状态,消费板块活跃度迅速增强,一方面,市场对4月末的高层会议有政策预期,另一方面,当下两家正面硬杠,主要影响的是出口贸易,内需消费反而相对安全,尤其是旅游、食品等轻消费和健康、美容等新消费方向,阻力更小、弹性更大。这种特性表现在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逻辑简单,易学好懂,比不了机器人、AI、创新药的高大上,但是看得见、摸得着,天生“亲民”,具有广适性。第二个维度,1—3月基本没动过,部分股票甚至还躺在2024年9月的位置,妥妥的低位,适合当下市场“就低恐高”的特点。第三个维度,市值小、股价低、弹性大。国产芯片进口替代逻辑没毛病,就是股价动辄都三位数了,现在又不是2021年牛市把茅台拉到2500元的时候了,相反,大多数消费股(不含白酒)股价多在10元-20元之间,市值多在30亿元以下,既然市场缩量,当然这种花钱不多、难度不大的品类才是市场更加青睐的类型。

科技股调整到位了吗

主持人:本周指数继续维稳,但后半周强势个股杀跌比较厉害,骄阳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骄阳:大局为重,股市是需要稳的。但个股和指数完全是两回事,上周我们说过,找节奏,不能轻易格局。后半周我们注意到,国芳集团走出了高度突破,完成了10板,能走这么强,应该是监管强度减弱的一个信号。

主持人:科技类品种调整到位了?

骄阳:基本面上是找不到答案的,至少你也得等半年报业绩出来后看。

主持人:消费详细说说,这块暂时是政策预期最大的方向。

骄阳:消费端更多也是围绕情绪炒作,今天你涨,明天我涨,谁涨的多,就看量化选择谁了,不太容易把握,但是找寻低位低市值品种择机潜伏是不错的选择。消费端可看的主要是真实能确定成长性的,比如港股的卫龙,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一个示范,它的特点是,细分赛道绝对大单品龙头,产品价格低,大众接受度高,再没钱也不至于买不了几包辣条,再有就是有一定上瘾性,动不动就想吃。行业增速在疫情后经济不确定的这几年有效经过了市场验证,是依然保持稳定持续增速的少数行业之一。A股消费端,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找寻标的,胜算会比较大。不满足类似条件的公司,更多的只是博弈政策预期的情绪炒作,而非价值投资。

(文中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作买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