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前应对贸易战可能带来的企业变化
作者: 陈嘉禾在全球贸易战的阴霾之下,投资者需要对自己的股票和所在的行业进行全方面评估,以便为可能出现的糟糕情况,提前做好准备。
由于中国GDP已经位居全球第二、在购买力平价口径下(PPP)位居全球第一,因此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贸易战的影响其实较为有限。
中国对美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在2024年占中国全部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1%,中国对美国顺差金额和全国GDP的比值只有2%。
考虑到中国GDP每年5%左右的潜在增长速度,那么即使中美贸易战恶化到最极端的状态,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影响仍然是有限的。
但是,对于一些行业和企业来说,大规模的贸易战可能会大幅改变其产品的售价。投资者对此需要格外留神。
首当其冲的行业,就是海运。对于海运企业来说,它们的报价往往在两个极端之间来回变化。
当海运运力不够时,海上运输一箱难求,海运企业可以要一个极高的价格,其上限几乎可以接近客户的全部利润。
但是,当运力充足时,各家海运企业互相竞争,又会把运价打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
由于贸易战可能大量削减全球贸易需求,因此对海运的价格可能造成巨大打击。
此时,如果企业的现金流、杠杆率情况比较健康,那么企业也许仍然能维持较好的经营情况。但是如果企业的杠杆率之前有大幅扩张、债务情况已经比较紧张,那么突然下降的海运价格可能会带来不小的影响。
同样地,对于原油、铜、天然气等大宗商品来说,由于贸易战带来的需求下降,也可能造成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
以原油为例,由于油井一旦长期关闭、再重新开采会带来巨大成本,同时全球的原油储存能力相对于原油产销量来说非常有限,因此原油的产量相对原油消费来说,是相对刚性的。
当这种刚性的产出,遇到波动较大的经济周期时,原油的价格就会在两种极端之间来回波动。
当原油需求较大时,因为产出相对刚性,因此需求方需要出很高的价格互相竞争。而当原油需求下降时,因为产出的原油总数仍然差不多,因此多余的原油就只能贱卖,导致油价暴跌:贸易战就很可能导致后一种情况发生。
此外,由于原油生产企业往往家大业大,且多受到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因此当油价暴跌时,原油生产企业尚且能勉强度日,但大幅降低资本开支会导致一些上游企业的收入呈现更大幅度的下降。
在全球贸易战中,投资者还要注意一些以外贸为主、尤其是以美国市场为主的生产企业,一些以美国市场为主要客户的医药研发外包类企业,以及一些在产业链上对美国出口产品依赖较强的企业,这些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可能在贸易战中蒙受损失。
不过,我们也需要意识到,中国经济的长期崛起不可阻挡,贸易战对中国的影响也终将过去:要么美国不再挑起贸易战,要么中美贸易在长期因为高关税而趋近于零,导致长期贸易战毫无意义。
因此,当以上所述的各类企业受到贸易战影响时,并不代表它们在长期完全不值得投资。恰恰相反,如果贸易战给一家长期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带来一些短期的困境、以及极低的估值,那么这也许正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买入机会。
(作者为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