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懂得,所以呵护
作者: 马若楠即使在事情最终水落石出后,我仍不愿相信这件事是浩浩所为,比我更不愿相信的还有我的同事——浩浩的妈妈王老师。
周一早晨,我收到小俞爷爷的短信,说儿媳刚给孙子买的一块价格不菲的电话手表弄丢了,孩子也记不清是哪天丢失的,若不是周末电话打不通,家人还不知道呢——怕挨打,孩子一直没敢和家人说。我回复小俞爷爷,答应一定帮他好好找找。
在班里,一块价值不菲的电话手表丢了,这可不是一个小“案子”。但丢失的时间、地点都不清楚,给我“破案”带来不小的挑战。琢磨一番后,我决定先在班上公开询问一下:
——上周有同学捡到过手表吗?
答案意料之中是否定的。
——有没有同学知道具体哪天丢的?
小俞的同桌回忆说,周四下午体育课前,好像看见小俞摘下了手表。这话一下提醒了小俞,他语气坚定地说,当时担心上体育课会损坏手表,就摘下来放在桌肚里,回来就没了。
——谁知道手表是啥样的?
几位“好事”的同学说和浩浩手上戴的几乎一样。
我当然不怀疑浩浩的手表与小俞的有什么关系,但我必须弄清楚手表到底是什么样子,也好“按表索骥”。我仔细查看了一下浩浩手腕上的表,然后问小俞:“你的手表是不是和它一样?”小俞仔细观察一番,说表身一样,表带好像不太一样,也说不清具体哪里不一样。而让我稍感疑惑的是,还没等我转身离开,浩浩就迅速摘下手表塞进书包里,这个不太合乎常理的动作莫名引起我的怀疑。我下意识地看了他一眼,在和我目光相遇后,他又立刻掏出手表往腕上戴,神情极为不自然。
回到办公室,我将刚刚发生的一幕告诉同事,让他们替我分析,我的猜疑是否有道理。他们一致认为我有“福尔摩斯综合征”,这不仅因为浩浩品学兼优,还因为他妈妈是我们的同事——教师子女怎么会犯这样的错呢?更重要的是,两个手表不完全一样呀!我当然不相信也不愿意相信浩浩是“嫌疑人”,但浩浩那掩饰不住的慌张还是让我想证实一下自己是否多疑了。
中午,趁办公室没人,我把浩浩喊进来:“你手表再借我看看,我好照样子到其他班找找。”浩浩镇定地取下手表递给我,并指着表带上的图案说:“我俩手表不一样,我的表带上有一个奥特曼的图案,他的表带上什么都没有。”
“嗯,你可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我拍张照片,也好拿着照片到其他班问问。”在我拿着手机拍照时,浩浩再次强调:“我俩的不一样,我的表带上有奥特曼的图案,他的什么都没有。”
“嗯,我知道,我就是让他们看个大概模样。你的手表是谁给你买的?”
“我妈。”
“多少钱?”
“不知道,上星期五,我妈给我在网上买的。”然后浩浩再次强调他的表带和小俞的不一样。
送走孩子,我陷入深思:这个一向粗枝大叶的男孩,怎么会对两个表带的区别记得那么清楚?小俞就没在意这一点。他又为何强调是周五买的?我越发疑惑,决定向他的妈妈王老师证实一下。当然,我必须考虑语言的艺术性,否则既伤了同事面子,又让自己陷入尴尬。字斟句酌了半天,我发了一条微信:“你啥时候给孩子买的电话手表呀?他上课一心都在手表上,也不认真听课了,建议你以后别让他戴了。”
“我没给他买呀!”
这倒让我突然紧张起来——不会真是他吧?我迅速给她发去了刚拍下来的照片。
“这个手表呀,我想起来了,他说周六在跆拳道班教练奖励他的。”
王老师的回复令我更加疑惑:既然是教练奖励的,本该是值得自豪的事,他为什么告诉我是妈妈买的,却对自己妈妈说是教练奖励的?他有怎样的表现,能让教练奖励给他一块这么高档的电话手表?我想进一步求证,于是又给王老师发了一条信息:“你确定是教练奖励的吗?他刚才告诉我是你给他买的呀。我想问问你多少钱,也想给我侄儿买一个呢。”
我的话似乎引起了王老师的怀疑,她回我:“他周六练完跆拳道回来就戴着手表,我问他哪来的,他说教练奖励他的,我也没再多问,现在我来问问教练吧。”
这正是我想让她问而没好意思说出的话。很快,教练的答复证明了一个结果——孩子在撒谎。这时,我基本能够确定就是浩浩拿走了小俞的手表。有了这样的把握以后,我才将上午调查的经过以及我的分析判断一股脑告诉了王老师。王老师听完又羞又怒,要立刻找孩子问个清楚。我意识到这件事对孩子心理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立刻制止了她,让她先冷静下来,想好对策以后才找孩子询问清楚。
下午,等王老师把浩浩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时,手表已经不在孩子的手腕上了。问他手表呢,说中午弄丢了;再问哪来的,说是教练奖励的。王老师翻出教练的消息,孩子傻眼了,坦白道:他向往电话手表很久了,要过几次都被拒绝。那天正要去上体育课时,他看见小俞将手表取下来塞进桌肚,就故意拖延时间,等同学们都走了,立刻将小俞的手表塞进自己的书包。为了防止被小俞认出,就买了小贴纸给手表整了个容,同时也想好了一套应对别人询问的说辞,便堂而皇之地戴上了。上午我的调查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暴露”,便利用中午时间,悄悄地把手表藏了起来……在妈妈的教育下,浩浩取出了藏在学校院墙角落洞里的手表。
找到手表后,我和王老师都意识到下面急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样合情合理地把表还给小俞,二是怎样加强对浩浩的教育。于是我向王老师提议,我来解决还表的事,她负责教育自己的孩子,并叮嘱王老师千万别在学校声张此事,回家后也别对孩子大动干戈。王老师表示同意。
晚辅时,在对表带上的“伪妆”做了一番清理后,我便拿着表走进教室,大声说:“小俞的手表找到了,是在浩浩妈妈王老师那儿找到的。”同学们个个目瞪口呆,屏气凝神地等待我的“下文”。“上周四下午,王老师班的学生在校园捡到一块手表,交给了王老师。王老师在班里问了一下,不见有人认领,就把表放在了办公室抽屉里,后来就把这件事情忘了。今天早晨,浩浩到妈妈抽屉里找东西,无意间发现了这个手表,以为是妈妈为他买的,还没来得及给他呢。浩浩顾不上问妈妈,就迫不及待地戴着这块手表跑到教室来了。上午,我在班里询问小俞的手表时,浩浩突然想到自己手上这块表可能不是妈妈买的,而是捡的。中午浩浩特意到妈妈办公室,问妈妈手表哪来的,王老师这才发现,抽屉里的手表被浩浩拿去了。妈妈说,手表是同学捡的,还没找到失主呢。浩浩赶紧把手表还给妈妈,并告诉妈妈,我班小俞丢了一块一模一样的手表,又让他妈妈问问我,这是不是小俞的,于是王老师就把手表交给了我。小俞,你看这是不是你的手表?”
小俞一看,喜不自胜,可不是嘛!我将手表递给小俞,接着说:“小俞,你得感谢浩浩呢,要不是浩浩无意中发现这块手表,估计这个手表就在王老师抽屉里变成古董了。”
我的话刚一说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为浩浩鼓起了掌。此刻,只见浩浩满脸通红,羞愧地低下了头。良久,又抬起头,向我投来感激的目光……
什么是真正的儿童立场?那就是要懂得他们此时此刻一言一行背后的秘密,选择与他们相处、引导他们健康发展的合适方式,陪着他们在各种各样的经历中“长大”。哪个儿童不是在一个又一个错误中慢慢成长的呢?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正是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这种帮助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是需要深入心灵 地引领和启发,让他们学会反思,给他们纠错的机会和时间,从而实现自我成长。
我和王老师的“里应外合”终于换来一个不错的结局。作为教师,我们时刻需要用同理心来理解孩子,在懂得他们心理和需求的基础上,给予引导和呵护,让他们即使在承认和改正错误的时候,也有心理安全感。如果将一次头脑发热的过失上升到品德好坏的层次来评判,把孩子的行为暴露在同学甚至更多人面前,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灾难性的心理压力和伤害,这就完全丧失了儿童立场,也就和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了。别忘了,关注儿童及其成长,才是最长情的呵护。
(作者单位:安徽霍邱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