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语·说“咯噔文学”
作者: 古北当你看到“我的眼泪烫伤了银河系”“他的眼神是淬了冰的刀”之类的句子时,心里难免会“咯噔”一下,寻思着说这些话的人究竟遭遇了何种非正常的事件,以至要使用如此“高浓度”的比喻,宣泄如此“极致化”的情绪。如果告诉你说前者是当事人失恋使然,你或许还能够表示理解,虽然心里会马上将之贴上“琼瑶式”的标签,但如果获知后者遭逢之“冰刀”不过是地铁上与陌生人对视了三秒,你还能平静地将之归入浮夸的言语吗?或许,就在你想到“浮夸”时,便眼见这种龇牙裂嘴的修辞“撑破”了它。换言之,浮夸或矫情所统辖的领地已容不下这头情绪无限膨胀的怪兽。就在老词们纷纷退避时,新词“咯噔文学”闪亮登场,试图“圈养”这头胡言乱语寂寞难耐的怪兽。
所谓“咯噔文学”就是你读了心里会咯噔一下随后又为这种“咯噔”的心理反应深感不值的“文学”。其语言的机制如出一辙,无论何事何物引发何种思绪,都誓将词语烘焙至肿胀之状。“银河”“宇宙”“黑洞”“灵魂”等词语很快地成为“咯噔文学”的高频词,“咯噔文学”爱好者就在这种上天入地中体会着离心带来的刺激,似乎只有启动超豪华词语的套餐才能带来饕餮的满足。据说围观“咯噔文学”的乐趣就是在一团膨胀的语言迷雾中搜寻其情绪原点,如果能够与这种小小的情绪有所共鸣,便算“不虚此行”。也有完全不用麻烦的情况,比如直接略过前面层叠的句子,直奔最后一句而去,便知其所云,因为前面所有煞有介事的铺排,诸如“破碎星光”“锈蚀月亮”“苔藓天空”都只为最后的亮牌——“今晚有一点点睡不着”。你读完不必感到被欺骗,埋怨它把你的胃口吊得老高,因为这还算是“负责任”的,它虽把“为赋新词强说愁”推到“最高级”的地步,但最终还是有点着落。还有完全不打算“降落”的更招打的情形,那就是通篇无“主题思想”,只有一个个魔幻的烟圈,像是彻底睡不着的巫婆把自己关在屋里折腾那几口冒泡的铁锅,没有目的,只想捣鼓,并在嘴角露出邪魅的笑容。你不能说它一定有害,但至少是无益的。
花里胡哨的“咯噔文学”也可以是情感的加密,是“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文字游戏,如“你的微笑是我视网膜上的乱码”,可见“咯噔文学”既可以是情绪也可以是情趣。总之,当“咯噔文学”把“文坛”搅得“活色生香”时,贡献的不仅是流量方程式,也是浪漫密码本。至于地铁对视一眼便引发情绪山崩海啸的问题,也可以看作“咯噔文学”在增加情绪带宽方面的努力,当它以夸张化、拟人化、戏剧化的手法推动了语言的通货膨胀时,也制造了笑料,它们通过手机送到你眼前,聊慰通勤路上的疲惫。其实,很多人都有在微末之物上浮想联翩却不足为外人道的经历,也许正是这种人类共有的对胡思乱想的难以抑制,使“魔幻现实主义”的“咯噔文学”免于诘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