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研究

作者: 范学婷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体悟式教学的应用,积极探索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优化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深化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体悟和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鉴于此,教师可以将体悟式教学作为重要的切入点,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措施,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探究,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体悟式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体悟情感

创设体悟式教学情境是体悟式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在开展体悟式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设计能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和学习兴趣的教学场景。教师可以应用实物展示、角色扮演等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且生动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能够身临其境,从而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课第二框“青春萌动”时,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先描述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操场上,一群学生正在进行着各种课外活动。他们的青春活力、自信阳光深深地感染着周围的人。学校有一个名叫小李的学生。小李一直对绘画充满热情,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从未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在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上,他鼓起勇气提交了自己的作品,并意外地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和赞赏。教师为了强化学生的情感体悟,可以适当地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如:当你看到小李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时,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是否也被他的勇气和才华所感染?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小李,当你的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赏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对你追求梦想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当你看到其他同学在各个领域展示自己的才华时,你是否也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这对你理解“青春萌动”这一主题有什么帮助?这样,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深度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发布体悟式教学任务,强化学生体悟体验

在基于任务探究开展体悟教学指导的过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任务,驱动学生进行深入体悟和思考,从而强化他们的体悟体验。在设计体悟式道德与法治探究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层次性和递进性,即任务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逐步展开,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深入地理解和体悟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还应该注重任务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从而增强他们的体悟感受。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第二框“我们与法律同行”时,教师可以设计“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法律”体悟式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自己或家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法律相关的事件或行为,分析这些事件或行为中,哪些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哪些可能违反了法律,并简要说明理由。这样,能增强学生任务体验。

三、开展体悟式主题活动,深化学生体悟理解

体悟式主题活动是体悟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

例如,在针对“诚信”主题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一场“诚信之星”评选活动,让学生围绕“诚信”主题,采用演讲、小品表演等形式,展示自己对诚信的理解。在活动中,学生既能展示自己的才华,还能更加深入地体悟诚信的内涵和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教师将体悟式教学改革作为重要切入点,从不同视角对教学改革措施进行细化分析,能形成良好的教学驱动和教学指导效果,进而提高学生深度探究质量。因此,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应该准确定位体悟式教学需求,从不同视角针对教学实践进行细化分析,改革教学指导模式,引发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