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的策略分析

作者: 谢辉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教师可以在具体教学环节引入微课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微课教学策略。

一、通过微课做好预习指导,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为确保教学过程顺利推进,切实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在课前预习方面进行有效优化,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体现预习的针对性、主动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对于后续学习有足够的认识。在预习过程中,引入微课能使预习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融合教学重难点和核心内容,通过微课直观、生动的形式,将晦涩难懂的理论变得更加真实可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帮助学生积极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和知识转移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地吸纳和应用各类知识,从而提升其预习水平,培养其地理综合素养。

例如,在针对环境污染与防治等相关内容进行教学前,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微课短视频,让学生在微课帮助下可以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对于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过程、危害以及相对应的防治措施有深入了解,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认知,从而实现灵活应用。

二、有效利用微课做好课堂导入,优化教学实效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做好课堂导入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导入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让微课和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多元。

例如,在教学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等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体现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指向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资源的核心内涵和资源的分类,然后通过展示南水北调工程的图片和趣味性动画,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我国的资源分布和人类面临的资源问题,且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相关内容的过程中使后续的课堂教学更高效。

三、切实利用微课做好信息化导图,强化学生理解力

在应用微课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引入信息化思维导图,让学生将各类资源进行整合,使学生学习更高效。

例如,在针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等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微课建立信息化思维导图,同时使其探索当前我国区域生态环境相关问题及整治路径等。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明确,并且在绘制思维导图进行图表分析和比较分析的过程中,充分领会相关知识。

四、利用微课引导学生复习巩固知识,查漏补缺

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延伸,查漏补缺,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在针对自然界水循环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有效引导学生对于水循环的过程和相关体系进行巩固和优化,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树状图或者流程图的形式来深入理解自然实景和水循环的具体过程。这样,可以使学生具备相应的思维意识和思维能力,为其综合能力、综合素养提升提供必要支持。

五、结束语

由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有效融入微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导入、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复习巩固等全过程融入微课,并巧妙应用,从而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