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作者: 王海燕

地理学科涉及面较广,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理论性,很多知识点都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记忆,而这会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背景下,教师应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利用思维导图加深理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前预习

高中地理知识相对较为复杂、琐碎,学生在理解和记忆时容易遇到困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课前预习非常重要。要想提高预习效果,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内容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思维导图。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课外学习资料,帮助学生拓展和延伸框架结构,从而构建出更加完善、系统的思维导图。这种具有目的性的预习活动,不仅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实现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单元第一节《地表环境的差异性》时,教师就可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将“地表环境的差异性”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词,将“地表环境的地域差异”“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作为思维导图的分支,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教材内容,查阅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外资料,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借助思维导图系统梳理教材内容,标注出其中难以理解的内容,逐步构建出内容突出、层次分明的知识网络,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堂教学

思维导图最重要的优势就是系统梳理知识点,也就是运用可视化的方式展现思维的过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板书将思维导图呈现出来,将教学重难点等作为思维导图的关键词,根据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填充思维导图,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成因》时,教师先在黑板上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以本节课的标题作为中心词。然后,教师可提出问题: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几种类型?我国曾经发生过哪些重大自然灾害?你最了解哪种自然灾害?这种自然灾害属于何种类型?请选择其中一项,思考发生这种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描述其造成的各种危害。教师在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不断填充和丰富思维导图的内容。最后,教师可给予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鼓励每个学生在组内分享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认真撰写随堂笔记,使其学会利用思维导图记忆和积累知识,为日后学习奠定基础。

三、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后复习

思维导图不仅可应用于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中,还可应用于课后复习中。教师应认识到开展课后复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和优势。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系统复习,给予学生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使其掌握复习方法。

例如,在复习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地球圈层与地表环境”作为中心词,系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再从大气圈延伸出大气运动,水圈延伸出水循环,生物圈延伸出植被等。教师需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准备时间,使其查阅笔记、回归教材。各小组需评选出本组最佳的思维导图,参与到小组之间的评比中。各小组需分享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技巧、思路等,提出组内绘制思维导图遇到的问题,讲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为了让学生养成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的习惯,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意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章节等,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循序渐进提高综合能力、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学生来说,地理知识具有一定难度,会给学习带来诸多困难。为了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教师应掌握更多全新的教学方法,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到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与课后复习环节中,帮助学生构建出更加系统和完善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