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历史单元主题教学策略

作者: 李红

高中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大概念作为历史学科的基础,为构建学科内涵提供了框架。在历史单元主题教学中,基于大概念的策略旨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概念的内在联系。笔者将从促进学生整体知识建构和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探讨如何设计和实施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历史单元主题教学。

一、高中历史大概念与单元主题教学的应用价值

1.促进学生的整体知识建构。

通过深入挖掘大概念的内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大概念不仅是历史学科的基石,更是学生理解历史发展脉络的关键因素。通过将大概念融入单元主题教学,能使学生逐渐建构起一幅关于历史的宏观认知图谱。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展示历史文献,以及设计启发性活动等手段,帮助学生主动发掘大概念之间的联系。例如,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文化变迁等,使学生能够透过时间的长河,把握历史的脉络,形成对整体历史进程的更为全面的理解。

2.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大概念涉及历史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方法,通过单元主题教学,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有益的框架。在整合大概念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启发性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历史思维和跨学科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不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能够主动运用所学的核心概念去解读和分析历史事件,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在实施单元主题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开展研究项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比较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使学生能够从跨文化的角度审视权力结构的演变,培养其跨学科思考的能力。

二、基于大概念的历史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策略

1.精读课程标准,凝练单元主题。

教师可以通过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历史学科大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凝练出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水平的单元主题。同时,确保主题能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有机的知识链条。这样设计的单元主题既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建构,又有助于加深其对大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教师通过细读课程标准,可以发现其中涵盖了多个大概念,如“中华文明起源”“政治制度的演变”“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等。在此基础上,凝练出主题,将“中华文明起源”作为切入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重要历史事件,如夏商周时期的政治演变、秦汉时期的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等,形成有机的知识链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详细讲解夏商周时期的政治演变,让学生理解封建社会形成的内在逻辑,深刻领悟历史脉络。

2.整合教材内容,优化教学逻辑体系。

教师通过整合多样化的教材资源,构建系统且具体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大概念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通过多样化的教材资源,构建系统的教学内容,以及清晰的逻辑体系,学生能够通过历史学习更深入地探讨、理解和评价相关历史事件,为综合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时,教师通过分析文本资料、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辛亥革命时期社会的动荡和变迁,更深刻地感受到当时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在讲述辛亥革命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阶层、不同地区的人们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态度和反应。通过深入研究当时的政治、军事、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内容,学生能够建构起更为丰富和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在授课中,教师可以按照时间线有序地介绍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影响辛亥革命的各种因素,使学生能够清晰地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通过优化逻辑体系,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点的系统性认知,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形成对历史发展的整体认识。

通过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历史单元主题教学,能够更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理解,并培养其核心素养。在实施过程中,精读课程标准、创设历史情境以及整合教材内容是关键步骤。将这些策略有机结合,可以打造更富有启发性和情感共鸣的历史课堂,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为其未来学习和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