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作者: 张立峰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有些教师通过“填鸭式”“灌输式”手段进行授课,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很大的出入,而且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需要对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变革。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实践表明,该方法对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笔者在本文谈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关于历史课堂情境教学法应用的若干重要考量

1.摒弃盲目照搬之风。

当前,部分历史教师倾向于直接将他人教学视频运用于自己课堂之中,此举不但不能提升教学效果,还会使教学偏离既定目标,导致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2.避免过度主导课堂。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日益深化,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要适度而恰当地运用,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课堂参与度。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实践应用

1.构建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将历史事件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具体、更形象地感知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人物图片、视频资料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

例如,在讲授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相关内容时,教师可播放《汉武大帝》的相关片段,并提出问题:汉武帝即位之初面临哪两大难题?汉武帝为何要加强中央集权?由于学生已事先观看了视频资料,因此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发表个人见解,从而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及内容需求,灵活创设教学情境,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另外,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需要深层次挖掘历史知识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还需要遵循生活性原则,不断引发学生进行思考。

2.借助图文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观察高中历史教材我们能够发现,高中历史教材中收录了很多的历史文献、地图以及数据资料,不仅充实了历史教材内容,同时也保证了历史知识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对于学生了解真实的历史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教材中的图文资料,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美术的相关历史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展示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19世纪以来主要的美术流派、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教师如果只是利用教材进行讲解,不仅很难让学生理解与记忆,还会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拓展,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搜集相关的图片及视频等,让学生可以对美术的相关历史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3.构建语言情境以提升历史教学成效。

在历史教学中,精心构建语言情境,不仅能够显著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而且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

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教学为例。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邓世昌等爱国将士的英勇抗争精神,教师可以依托教材内容,生动讲述邓世昌在黄海之战中被赋予重任的经过,以及他在激烈战斗中坚持至最后一刻的壮举。在教师饱含深情的叙述之下,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战争的惊心动魄。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爱国英雄英勇事迹的感悟,从而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中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历史教学之中,不仅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