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学习能力发展探究
作者: 刘彦忠历史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立足于核心素养培育,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促进高中历史教学能力的发展。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探讨了高中历史教学能力的发展策略。通过分析核心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学习能力发展的价值
学习能力包括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信息素养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思考能力是历史学习的基础。通过思考,学生才能深入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并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创新能力是历史学科发展与创新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历史研究和实践中作出贡献。
其次,高中历史教学有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认识到社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培养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能力,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最后,高中历史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历史学习并不是对过去的记忆和模仿,而是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先贤们的智慧和创造成果,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历史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学习能力发展的方法
1.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思辨能力是指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和思辨,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和批判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和解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跨学科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将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和应用的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2.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的引入。
为了提高历史教学效果,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历史资料和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此外,开展合作学习也是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3.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思辨能力。
4.跨学科整合与应用。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将高中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历史与语文、数学、地理等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通过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及其背景,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5.运用现代技术手段。
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教师也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料、互联网资源等,为学生创造一个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
综上所述,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可以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历史思维能力的人,并为未来的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注:本文系2023年度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创新实验区一般专项课题《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3\]GHBZX48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