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画家”陈乐:用画笔绘梦宫墙,记录故宫之美

作者: 安红

在故宫博物院众多的工作人员中,陈乐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她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文物修复师或研究员,而是一名网站设计人员。可就是这样一位看似和绘画关联不大的工作人员,却用手中的画笔,在故宫的时光长廊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2024年末,她的作品集《我在故宫画小画儿》出版,书中收录的数百幅生动画作,迅速将读者带入那个充满故事的故宫世界,也让人们认识了这位在故宫默默耕耘的“小画家”。

“小画家”陈乐:用画笔绘梦宫墙,记录故宫之美0
本文主人公陈乐
“小画家”陈乐:用画笔绘梦宫墙,记录故宫之美1
陈乐在用心绘画

梦想成真

画笔绘就故宫美

陈乐小时候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但每当她拿起画笔,便会瞬间变得安静。即使成年后,陈乐也一直保持着对绘画的热情,而绘画也帮助她度过了许多烦恼的时光,成为她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陈乐第一次参观故宫是在十岁那年。她穿过那扇厚重的朱红大门,宏伟的宫殿群映入眼帘,阳光照耀在琉璃瓦上,金光闪闪,仿佛能窥见历史长河中的辉煌与沧桑。陈乐站在那里,被深深震撼,内心不禁感叹:“这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壮观的地方,我长大后要是能在这里工作就好了!”

凭借多年的学习和努力,2010年,陈乐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幸运地成为故宫的一名网站设计人员。她每天穿梭于故宫的各个角落,熟悉着每一条小径、每一处屋檐。与此同时,她还与一位同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一次闲聊中,当朋友说到自己将在2018年退休时,陈乐感到十分不舍。自小热爱绘画的她,脑海中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我要把我们在故宫一起看过的风景都画下来,作为退休礼物送给她!”

2016年4月,陈乐开始了绘画创作。午休的一小时,成了她最宝贵的绘画时间。她总是匆匆吃完午饭,然后骑上单车,穿梭于故宫的各个角落,寻找那些承载着她们美好回忆的地方。有时,为了多画一会儿,她会提前到单位,或推迟下班。周末,她也常来故宫,沉浸在绘画的世界里。对她而言,绘画就是想画就画,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

陈乐的绘画之旅起始于断虹桥,桥上那些形态各异的小石狮子,有的表情严肃,仿佛在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宫殿;有的则憨态可掬,似乎在诉说着往日的趣事。那天,陈乐来到桥边,仔细地观察着每一只石狮子的神态和动作,手中的画笔随之在纸上轻轻舞动。她一边画一边想:“这些小石狮子是故宫的守护者,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我一定要把它们画好。”

对于陈乐来说,画画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而在勾勒太和殿脊兽的细节时,陈乐面临了诸多挑战。这些脊兽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每一只都具有独特的造型和深奥的意义。为了精准地描绘它们的形象,陈乐投入了大量时间研究相关文献。最终,她对每一只脊兽的名称和象征意义都有了深刻的理解。她静坐在太和殿前,专注地描绘着这些脊兽的轮廓。

趣意满笺

画境皆藏小故事

陈乐在故宫绘画的日子里,虽然创作上遇到了一些挑战,但也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有一次,为了捕捉御花园里古木在晨光中的独特韵味,陈乐特意提前一个小时到达故宫。清晨的御花园静谧而美好,她迅速选定那棵有着数百年历史的银杏树,然后支好画架准备作画。就在她刚调好颜料时,一只圆滚滚的白猫迈着悠闲的步伐走了过来,先是围着画架绕了几圈,忽然扑通一声,趴在了画架前,挡住了陈乐的视线。陈乐感到又好气又好笑,便轻轻蹲下身子,对猫咪说道:“小家伙,你可别捣乱,我还得画画呢,今天这棵树可得好好画,画好了要放到咱们故宫的网站上,让更多人看到御花园的美。” 可猫咪翻了个身,打了个哈欠,眯着眼就是不动。路过的游客看到这有趣的一幕,都被逗得哈哈大笑,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还打趣说:“这猫也知道你画得好,来当模特啦!”

还有一次,陈乐想画养心殿外的铜狮。她摆好画具,正准备作画,突然发现铜狮的旁边多了一只白鸽。白鸽落在铜狮的脚下,歪着头,似乎是对陈乐感到十分好奇。陈乐觉得这个画面十分有趣,便决定把白鸽也一起画进画里。可这只白鸽就像一个调皮的小模特,一会儿拍拍翅膀,一会儿又换个姿势,陈乐刚画好它的一个姿态,它就又动了。陈乐一边笑着摇头,一边快速地捕捉白鸽的每一个瞬间。就在她快画完的时候,白鸽突然飞了起来,在空中盘旋了几圈后,又落回了铜狮脚下,仿佛在检查陈乐的画作。这奇妙的互动,让陈乐的绘画过程充满了乐趣,也让这幅画洋溢着鲜活的意趣。

在一次创作过程中,陈乐计划捕捉角楼在夕阳余晖映照下的宏伟景象。她提前数日便开始留意天气情况和日落时间,精心挑选了绘画视角,并在日落前的半小时做好了准备,静候最佳时刻的到来。正当她准备作画时,一阵悠扬的笛声悠悠飘来。她循声望去,发现不远处有一位身着古装的青年正在吹奏笛子。笛声与古朴的角楼相得益彰,宛如一幅和谐的画卷。陈乐在聆听笛声的同时,也观察着角楼光影的变幻。在这独特的诗意氛围中,她手中的画笔似乎也变得更加灵动、有力。

夏日的一天,陈乐在御花园里画盛开的荷花。她专注地调色、勾勒,身边渐渐围满了游客。其中有一个小女孩,眼睛亮晶晶的,一直好奇地盯着她的画笔。小女孩忍不住开口问道:“姐姐,你画得好漂亮,你可以教我画画吗?”陈乐笑着点点头,便简单地教了小女孩如何握笔、调色。小女孩学得有模有样,还大胆地在陈乐的画纸上画了几片荷叶,周围的游客纷纷夸赞小女孩有天赋。看着画纸上略显稚嫩但充满童趣的荷叶,陈乐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觉得这幅画变得特别了。小女孩临走时,还恋恋不舍地对陈乐说:“姐姐,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画好多好多漂亮的画。” 这次的经历让陈乐意识到,她的画不仅能记录故宫的美,还能让别人踏上追寻梦想的旅途。

美好相传

笔端不断绘宫垣

陈乐觉得每一次拿起画笔,都是在和故宫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她渴望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将故宫的美全面地展现出来,并传递给更多的人。

儿时的陈乐不但喜欢画画,还有写日记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两个爱好就合二为一,变成了在绘画作品上用简短的文字记录周围的人和事,以及偶尔的旅行见闻。比如,雨幕之下,她为刚画好的那幅画添上文字“某年某月,一下雨,高楼大厦就通通消失在雨中,站在城楼上放眼望去,就只看得见故宫”;在一个午休时画的画作上写着“某年某月,8月过半,看到小帅抓住了一只小麻雀”;在器物部画画时,她备受蚊虫叮咬的困扰,于是,她在最后画好的画作上写下“器物部——一进院子,我应该是对防蚊液有了抗体,所以根本不管用”……这些文字记录,让这些画作更加具有故事性。

她的画作内容丰富,不仅有大众熟知的角楼、慈宁宫、御花园等建筑和风景,还有传心殿、建福宫花园等未开放区域。这些画作以故宫人的独特视角,为大家展示了一个亲切、生活化的故宫。她还特别关注那些建筑中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比如抓耳挠腮的小石狮子、堆秀山下的怪物喷泉……这些小细节在她的画作中被生动呈现,让故宫变得更加有趣。

故宫里那些可爱的动物,也是她画作中的常客。或慵懒地晒太阳或调皮地追逐嬉戏的猫,在狗房威风凛凛地站岗的“犬卫士”,在慈宁宫优雅散步的梅花鹿……这些精灵般的小动物们在她的笔下动静皆美,让整个故宫充满了神秘的气息。

随着一幅幅画作的诞生,陈乐与故宫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她的画作开始受到广泛关注,部分被收录进故宫“小确幸”主题的文创笔记本中。《紫禁城》杂志上连载的她的画作《阿乐画故宫》,更是获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2024年,她的绘画作品集《我在故宫画小画儿》出版,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人们了解故宫的新大门。许多游客拿着这本书,按图索骥,在故宫里寻找画中的场景;一些小朋友因为她的画,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要成为像她一样的画家。

对于未来,陈乐充满期待。她希望能继续用画笔记录故宫的每一个瞬间,见证故宫的四季更替、岁月变迁。“故宫就像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每一次走进它,我都有新的发现和感动。我会一直画下去,把这些美好的瞬间都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故宫、爱上故宫。” 陈乐坚定地说。在她的眼中,故宫的故事还在继续,而她的画笔,也永远不会停下。

责编/高爽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