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
作者: 徐慧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既是落实高中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科的使命所在。因此,站在时代的高位,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一线教师提供可行性策略,对于规范教学行为、扎实推进育人事业是极为必要的。
一、学为师范,奠定立德树人的情感基础
教师规范的教学行为和较高的教学能力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首先,教师要在学生面前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利用好课堂主阵地,从导入环节到主题的揭示再到重难点的讲解、迁移训练等多个方面,把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紧密地串联起来,使学生在学做人和学知识时都能将老师作为学习的榜样,从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其次,教师在政治教学中,不应将提升学生的成绩作为唯一的目标,还要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对政治教学的主题进行优化。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4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时,教师先介绍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有关概念,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自然地将学习迁移到对自己人生的思考上。教师可以从每一个时代选取一个典型的代表,先介绍他们的事迹,再请学生说一说了解了这些事迹后的感受,或是组织学生讨论这些道德模范的做法在当今社会是否过时,以此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二、资源优化,提升立德树人的内驱力
高中政治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立德树人资源,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资源,使立德树人教育更加立体和丰满。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微课视频,把教材中介绍的关于立德树人的内容用较短的时间讲清楚,让学生了解到立德树人对自己塑造品性的重要性。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听到的德育事迹与自我的学习、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塑造个人品性。当学生找到了方法并主动实践时,就会从中获得成就感,以此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三、培养思维,丰富立德树人的践行方式
要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以此促进知识的转化。如政治教学中最常采用的主题教学法,是基于新课标中提出的大单元教学理念而来的学习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对某一个或某几个经过结构化整合的主题的学习,将知识内部的逻辑建立联系,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政治课、德育课的跨学科学习。
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兴趣创设问题链,让学生通过导入、思考、实践,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如在教学价格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结合生活实例为学生讲解物价变化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思考与探索这一特点的成因,以及运用这一特点为商品定价。由此,学生建立起的消费观就是一个理性且宏观的观念,可以帮助他们从生活细小的事件中发现事物的本质。
四、客观评价,促进立德树人理念的全面融入
科学的教学评价可以强化立德树人的效果。教师可以对照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将传统的三维评价方式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依据的多层次评价方式,以此培养高中生的自律、自进意识。例如,为学生提供持续性的评价,但不做终结性的评价,或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在满足情感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式评价,还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对自己各方面的情况做一个评价,鼓励他们不隐藏自己的优点,也能真诚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教师可以对那些能客观评价自己,在之后的高中生活中不断改进的学生给予奖励式评价。这样一来,评价体系就会循环起来,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自己,为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奠定了基础。
五、结语
综上可见,在政治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需充分学习和把握立德树人的内涵与要求,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真正成为时代和国家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