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 鲍业楚

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为此,初中道法教师要借助各种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使其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接班人。基于此,本文以“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培养策略研究”为主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为有效培养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提供参考。

一、培养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重要性

所谓政治认同,是指学生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是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所具备的能力和态度。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政治参与和政治意识是人们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培养初中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可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公共利益和政治制度,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当中,从而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其次,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可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政治参与意识,通过学习政治知识及参与政治活动来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进而能够更为理性地看待各种政治事件。

二、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形成策略

1.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塑造政治信仰。

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为其打造契合实际的教学情境,确保学生在拓展知识的同时可以了解我国政治体制,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教师可以发现很多值得利用的元素,将这些元素与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和政策联系在一起将会使其体现更大的教学价值,助力学生塑造坚定的政治信仰。这一举措也可以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推进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

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的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讲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使学生得以了解参与国家管理的渠道。然后,播放与之相关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教师在讲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这一知识点时可以结合二十大进行深入分析。二十大会议上很多人大代表相继发言,站在人民的角度提出建议。例如,与会代表李文章提出“贯彻群众路线 做好信访工作”的观点,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利用信访工作解决人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缓解社会矛盾,依法维护人民群体的根本权益。内蒙古代表团李秀领代表提出更加坚定地做到“两个维护”,基于二十大会议精神做好本职工作,将党中央的政策落到实处,为人民谋得更多福祉。从二十大报告及与会代表的发言中可以发现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学生也可以在了解二十大会议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认识。

2.加强正面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鉴于初中生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不足的现状,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正面引导,使学生得以在拓展知识层面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时事热点设计活动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挑选贴合学生日常生活的时事新闻,使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育人价值。

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狼牙山五壮士、张自忠等抗日烈士的英雄事迹,以及王进喜、焦裕禄等时代楷模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伟大人物为何会被称为“中国的脊梁”、他们有哪些精神值得学习。为了加强学生的感悟和体会,教师也可以借用最新的新闻事件深化教学效果,引导学生从新闻事件中正确认识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定义以及自己如何为国家安全作出贡献,提升学生的警惕性,使其明确自身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和义务,为国家安全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结语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教师需要综合各方面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政治信仰,坚定思想信念,在党的领导下学习、生活,强化自身政治认同素养,为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