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研究

作者: 王倩倩

研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可以发现,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这就意味着历史教学所追求的是让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通过进一步研究还可以发现,新课标在“课程内容”部分新增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板块。

对于很多一线教师而言,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个新颖的概念,在理解与实施的时候都需要进行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努力。基于课程改革中积累的实践经验,笔者以为要让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真正落地,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树立生本理念。只有在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以生为本,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预设并设计相应的教学过程,那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流程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让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过程中有良好的过程性体验,这样就能奠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下面就“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谈谈笔者的实践与思考。

一、树立生本理念应成为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前置条件

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将分散在不同学科或领域中的具有共同属性、相互关联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新的学习主题,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或技能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必须明确树立生本理念为其前置条件。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由教师设计与实施的,让学生获得体验。这样的理解遵循了现代教育理念当中的“教”服务于“学”的理念,是以学定教的应然体现。从已有的不少实践来看,有些教师在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时候,往往追求除历史之外其他学科属性的显著体现,其潜在的认识是只有将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现出来,才能体现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笔者以为这样的理解是偏颇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体依然是学生,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预设跨学科学习的空间,并且引导学生在其中有更多的跨学科学习行为,才是彰显跨学科主题学习价值的基本思路。因此,生本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应当在设计的时候充分研究学生,判断学生在哪些环节有可能从历史学科自然地向其他学科切换;在具体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时候,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择机引导——引导既可以是基于知识的跨越,也可以是基于方法的跨越,具体视学生的认知表现以及学习需要而决定。

例如,在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的教学中,涉及“化石”“石器”等概念。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思路,其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元素可能会流失;如果在教学过程当中带有显著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识,可以发现围绕一些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能让跨学科主题学习变得更加自然。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课程方案强调用不少于10%的时间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并且还明确了相应的板块,但这并不意味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就局限在这些时间与空间之内。生本理念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然后在此基础上慢慢发展学生的能力,这样才能够让跨学科主题学习行稳致远。

二、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与解析

在具体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过程中,相应的学习活动的设计思路、情境素材和教学策略应聚焦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的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实现思维的自由生长,这样跨学科才会变得更加自然。

例如,在《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可以借助于化石和石器来研究历史?

学生在思考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直观的认识往往是“不借助于化石和石器还能借助于什么”。当学生有这一反问的时候,实际上就认同了化石与石器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的作用。于是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且让学生去阐述自己的认识与发现。有学生会提出相应的认识:今天的人无法直接看到古代的人或事,而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只有化石和石器。更有学生提出,由于地壳运动,古代生物的遗骸或遗迹被埋到地层当中,它们被周围的沉积物中的矿物质渗透,这就变成了化石。学生此时并没有显著意识到已经激活了地理思维。还有学生提出:石器之所以值得研究,是因为古人类在生产生活中逐步学会了以石头作为工具,或将石头制作成工具。学生此时还会举例:古人类在生活的过程中会有“砍”等动作的需要,因为这样才能够制作更多的适用于生活的器具,而他们在生活当中一定会慢慢认识到一件工具只有变得很薄的时候,“砍”的效果才会明显,于是石斧等工具就慢慢出现。这一从历史向其他学科的跨越也是学生自然思考的结果。在这样的跨越过程中,不同学科的知识会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呈现良好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状态。

三、生本理念下跨学科主题学习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

生本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在激活学生跨学科意识的基础上,用思维的发展来促成核心素养的发展。如果在日常教学当中能够逐步渗透这一意识,那学生在更为系统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当中就会有良好的表现。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初中历史教学之初就渗透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识显得非常必要。

此过程中必须坚持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要素来评价学生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体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结合这五个方面的要素对跨学科主题学习进行评价,可以让教学方向更加明确。比如,在《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的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自然地向地理和科学等学科延伸时,学生脑海中也就出现了古代的化石与石器,以及当下的历史、科学、地理学科的知识与研究方法。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过程,实际上就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以及历史解释等素养,唯物史观与家国情怀也可以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之下自然得到培养。因此,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来看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以认为其是成功的。

实际上,核心素养发展原本就是指向学生的。因此,以历史核心素养要素作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维度,本质上也是生本理念的体现。

总体而言,为进一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初中历史教师应提升应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教学的能力,引导学生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将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结合起来,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这样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能够成为学生主动建构历史知识的有效载体,能够让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有更为广阔的空间。对于学生而言,这是学习体验得以丰富的重要载体;对于教师而言,这是理解新课标、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并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良好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