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

作者: 张庆国

材料解析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试题形式,纵观近些年的中考试卷,历史材料解析题所占分值最大。但是对很多初中生而言,历史材料解析题是考试中的“拦路虎”。学生只有掌握解题方法,学会从材料中找信息、做总结,才能结合历史材料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

一、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重要性

1.顺应新课改发展需要。

新课标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解读。对初中生来说,只有学会从多角度、多渠道分析历史信息,并以此解读历史材料,形成历史意识,才能提升自身的历史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解读历史材料,关联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客观评判和理性分析历史事物,从而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历史解析能力。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历史材料解析题是提升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载体。当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就可以利用多种历史材料探究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由感知历史的魅力。

二、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

1.读是根本,要读懂、读透、读清。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出题方式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些学生一看到材料解析题,就会先读材料,再去看问题,其实这样做存在一定的弊端。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可以借鉴语文阅读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在材料的开头和结尾会有题目的隐含信息,比如,事件发生的背景、时间等,这些说明性文字中可能有解题的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这些信息。

2.找是关键,要找对、找准、找关联。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寻找关键词。很多材料解析题的材料很长,学生要注意去除无效信息和干扰信息。

其次,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关联书本知识,从教材与阅读材料的关系中寻找答题突破口。教师需引导学生认识到,即便是最新的材料也肯定与课本上的知识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要相信“表象联系精神”,学会用书本知识降低材料的难度。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问题的角度找相关点。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材料,通过分析材料、运用其中的史学元素,突出材料论证的价值,坚持“论从史出”,处处关联知识点,思考问题本质。

3.答是落点,要答对、答全、答恰当。

首先,找准思路,抓住关键点,防止答题思路“跑偏”。在解答材料解析题时,一般需要学生回答多个问题,且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从题目的难易程度上看,一般第一个问题是最简单的,后面的问题是在前面问题基础之上的深层思考。因此,要有效推敲,避免误解出题意图,影响到整个题目的解答。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题目中的小细节。在很多材料解析题中,都有一些引导性的词语,比如“根据材料进行总结提炼”“比较材料得出结论”等等,这些引导性词语一般说明了答题方向。如果是评价材料的观点,那么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点和材料内容进行总结陈述,只有弄清楚题目考查的要求,才能有效避免“答题不得要领”的问题出现。

最后,要关注史学观点的运用。这就要求学生充分了解材料的时代背景、说明意图等,这样才能将答案的条理梳理清晰,保证逻辑的严密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解读历史材料是初中历史学习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学会解读材料,有利于提升历史核心素养。为此,教师需要做好统筹,传授学生多种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解题方法的能力,规范学生的答题步骤。